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各地方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新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涌现出来,有些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教学效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步入理性的轨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何将课堂做到真实有效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经验的历程”。
第一、尊重并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情感。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学会尊重理解学生,这是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更要唤起学生的自尊,因为希望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通需要。每个人在受到尊重的时,感到自己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就会产生积极的心里感受,学生会主动去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才能很好的和学生做好沟通。
第二、帮助并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部分学生的大脑皮层都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学生产生的思维能力是最活跃的,形成了最强烈的学习能力。有些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上课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做乐学,想学。
第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有些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的错误情况比较多,老师应多指点他存在的问题,要求在书写方面、验算方面做得更好些;有些学生因为能力的原因,造成了一部分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者错误率较高的情况,作为教师要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有选择地让他们完成一些教学内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教师角色的及时转型升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最关键之处还是我们老师及时的转型升级。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抵制“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探寻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角色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第一,教师从原来知识的传递者向培养创新人才的转变。凡被认为是成功的、有效的教学,参与的每一位教师一定会从中感受到挣脱“传统灌输”走向“平等对话”的激情,并且享受着教学创造所带来的快乐。在去杜郎口中学学习过程中,这点体会很深,教师不再满足于如何有效地传递现成的教材内容,而是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课题的能力,创设新的学习情境。看到那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自信,对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这意味着教师的传递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提升,
第二,教师的视野正在发生着从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各自为战,只是简单的将知识进行了传递,割裂了学科之间的整体关系。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三维目标”替代了“单维目标”,教学的形式也不在单调,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例如在进行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提到了光的速度、赤道的长度等信息时,一些学生对此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们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数字上,而是延伸到天文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这方面的基本功,才能将学生的提问迎刃而解。
第三,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着从高高在上向平等对话的转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只会产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的学生,是难以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菜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教师应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组织研究者”等多种角色。换言之,作为教师的角色,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也不存在所谓的知识权威。例如讲比较两个杯子容积的大小时,学生想出了较多的办法:将一个杯子倒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看情况怎么样;将2个杯子都装满水,然后倒入另外一个杯中,看两次杯中水的情况;还有学生提出将2个杯子称一称,谁重谁的容积大等。当然,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但从另一方面说,课堂中学生真正放开了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的模式,也体现了老师在课堂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组织研究者。
三、钻研和理解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教材观造成了教师运用教材策略的分歧。教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处理教材?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如果是“教教材”,教师显然违背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这是一种“告知式”的教学方法,或是“知识本位”的教学方法,也是就我们所说的传统的授课式的本质。这种观念把教学本身看作教学目的,往往容易陷入“灌输中心”的泥潭。唯有选择“用教材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材的性质。现在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也与我们的教师在如何用教材上有莫大的关系,是老师们在对教材进行创新之后产生的效果,从教学的效应上也看出创新后的优越性。
另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把握好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要求来编写成的,教材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既然数学和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数学学习也是整体的,那么对于教材的编写和把握也应该是整体的。教材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纽带,当纽带串连考虑周到来时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它们互相融合成就了一种数学思想,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蕴涵人文意识。教师要把握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果把知识分割成一块又一块,各说各的,就容易使学生陷入对数学的一种痛苦的环境中。所以说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体来说,有效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成长,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让我们的每一节课真正有效!
一、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经验的历程”。
第一、尊重并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情感。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学会尊重理解学生,这是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更要唤起学生的自尊,因为希望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通需要。每个人在受到尊重的时,感到自己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就会产生积极的心里感受,学生会主动去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才能很好的和学生做好沟通。
第二、帮助并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部分学生的大脑皮层都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学生产生的思维能力是最活跃的,形成了最强烈的学习能力。有些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上课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做乐学,想学。
第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有些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的错误情况比较多,老师应多指点他存在的问题,要求在书写方面、验算方面做得更好些;有些学生因为能力的原因,造成了一部分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者错误率较高的情况,作为教师要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有选择地让他们完成一些教学内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教师角色的及时转型升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最关键之处还是我们老师及时的转型升级。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抵制“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探寻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角色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第一,教师从原来知识的传递者向培养创新人才的转变。凡被认为是成功的、有效的教学,参与的每一位教师一定会从中感受到挣脱“传统灌输”走向“平等对话”的激情,并且享受着教学创造所带来的快乐。在去杜郎口中学学习过程中,这点体会很深,教师不再满足于如何有效地传递现成的教材内容,而是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课题的能力,创设新的学习情境。看到那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自信,对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这意味着教师的传递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提升,
第二,教师的视野正在发生着从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各自为战,只是简单的将知识进行了传递,割裂了学科之间的整体关系。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三维目标”替代了“单维目标”,教学的形式也不在单调,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例如在进行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提到了光的速度、赤道的长度等信息时,一些学生对此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们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数字上,而是延伸到天文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这方面的基本功,才能将学生的提问迎刃而解。
第三,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着从高高在上向平等对话的转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只会产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的学生,是难以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菜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教师应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组织研究者”等多种角色。换言之,作为教师的角色,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也不存在所谓的知识权威。例如讲比较两个杯子容积的大小时,学生想出了较多的办法:将一个杯子倒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看情况怎么样;将2个杯子都装满水,然后倒入另外一个杯中,看两次杯中水的情况;还有学生提出将2个杯子称一称,谁重谁的容积大等。当然,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但从另一方面说,课堂中学生真正放开了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的模式,也体现了老师在课堂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组织研究者。
三、钻研和理解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教材观造成了教师运用教材策略的分歧。教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处理教材?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如果是“教教材”,教师显然违背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这是一种“告知式”的教学方法,或是“知识本位”的教学方法,也是就我们所说的传统的授课式的本质。这种观念把教学本身看作教学目的,往往容易陷入“灌输中心”的泥潭。唯有选择“用教材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材的性质。现在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也与我们的教师在如何用教材上有莫大的关系,是老师们在对教材进行创新之后产生的效果,从教学的效应上也看出创新后的优越性。
另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把握好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要求来编写成的,教材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既然数学和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数学学习也是整体的,那么对于教材的编写和把握也应该是整体的。教材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纽带,当纽带串连考虑周到来时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它们互相融合成就了一种数学思想,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蕴涵人文意识。教师要把握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果把知识分割成一块又一块,各说各的,就容易使学生陷入对数学的一种痛苦的环境中。所以说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体来说,有效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成长,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让我们的每一节课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