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素质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本文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理念的融入问题。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理念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集强身、健体、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改革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改进武术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武术教学实践中,这是值得武术教师认真反思和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诸多弊端,改革相对缓慢。
1.教学受应试思想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的武术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导致高校武术教学依旧按照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的武德和武术思维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往往造成学生厌倦武术课程。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武术课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意愿,对教学内容缺乏有效延伸,教学过程重视形式而忽视内涵,学习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高校武术教学的质量。
3.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高校武术教学在课改方面未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僵化、单一、陈旧。教学过程缺乏对抗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武术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素质教育与高校武术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技术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我国针对应试教育过程中突显的弊端而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它更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主张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学生要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方面的综合提升。武术教学既讲授武术技击技巧知识,同时也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武德思想教育,这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1.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得以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武术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发挥创新思维,积极变革;否则,素质教育就会只停留在口头上。武术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观念充分融入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高校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兴趣。
2.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围绕终身体育的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突出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系统性为原则,提倡教学组织的灵活化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使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深刻了解武术与健身的基本知识并掌握相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水平和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思想。
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素质教育理念还体现在完善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上。素质教育下的高校武术教育不应只关注考试结果,还应该考量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采用学生演练与集体演练等综合考评的形式,促进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武术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转变观念,在行动上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武术的乐趣,增强学习武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理念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集强身、健体、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改革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改进武术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武术教学实践中,这是值得武术教师认真反思和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诸多弊端,改革相对缓慢。
1.教学受应试思想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的武术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导致高校武术教学依旧按照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的武德和武术思维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往往造成学生厌倦武术课程。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武术课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意愿,对教学内容缺乏有效延伸,教学过程重视形式而忽视内涵,学习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高校武术教学的质量。
3.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高校武术教学在课改方面未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僵化、单一、陈旧。教学过程缺乏对抗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武术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素质教育与高校武术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技术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我国针对应试教育过程中突显的弊端而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它更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主张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学生要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方面的综合提升。武术教学既讲授武术技击技巧知识,同时也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武德思想教育,这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1.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得以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武术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发挥创新思维,积极变革;否则,素质教育就会只停留在口头上。武术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观念充分融入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高校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兴趣。
2.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围绕终身体育的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突出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系统性为原则,提倡教学组织的灵活化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使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深刻了解武术与健身的基本知识并掌握相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水平和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思想。
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素质教育理念还体现在完善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上。素质教育下的高校武术教育不应只关注考试结果,还应该考量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采用学生演练与集体演练等综合考评的形式,促进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武术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转变观念,在行动上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武术的乐趣,增强学习武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