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dddes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1 6年间(1974年-1989年)受到邓小平14次接见的华裔科学家。当然,李政道也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李政道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大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为推动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的成功举办、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成立等改革开放之初的重大战略举措,都与李政道的建议直接相关。这些重大建议都是由邓小平亲自采纳和拍板而定的,在科技史上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数十年来,为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李政道可谓迎难而上、不遗余力、义无反顾。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方面建树颇多。但物理并不是他兴趣的全部,他在哲学与人文艺术领域,特别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上造诣极深。
  古今中外,大科学家钟爱艺术,是一个普遍现象。李政道不仅精于绘画,而且对中国传统工艺,诸如陶瓷、丝绸等也颇有研究心得。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李政道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科艺相通思想。他认为,人类的创造力及其对真理普遍性的永恒追求,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点。科学与艺术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那就是追求普遍性、永恒与完美。
  “我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但酷爱艺术,对绘画、陶瓷、书法、雕塑尤为钟情”,李政道这样描述自己。他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爱好,促使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李政道认为,中国陶瓷在人类文明史上独具一格,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开了先河,影响深远。中国陶瓷从原料选配、造型创作、装饰加工、烧制成型,整个过程都有自己一套独特、完整的语言体系和技术程序,是一个极丰富的文化宝藏。他说“中国古陶瓷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佳典型之一”,“一部中国陶瓷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互融、互动的发展史”。
  李政道对中国丝绸也倾注了丰富感情。他认为,融刺绣、印染、织锦等为一体的中国丝绸是优秀艺术传统和卓越工艺技术的创造性结合,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宝贵结晶。他特别指出,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以丝绸、瓷器、漆器等为主要代表,中国工艺美术生产的两个方面互为关联,不可分割,而又相互促进。这就是“工应于天理,艺出于人灵”。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也是优秀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史。
  李政道还从哲学角度来阐述“科艺相通”。他认为“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生命,创新也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人类的文明精神正是在人类不断创新的超越中积淀和发展的”。联系人类文明发展史,他指出,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断,就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创新,而中国的文明没有中断,则因为它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因此,不仅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在于创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要不断创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创新是艰难的,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想要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往前迈进一步,都是很艰难的,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和情感的孤独甚至精神的困惑,坚持走自己探索的道路,去寻找自然界和社会的奥秘,去耕耘那片片熟悉或陌生的土地。
  李政道不仅阐述“科艺相通”,而且还身体力行,自己动手艺术创作,还与当代中国著名艺术家交往广泛,对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李政道与当代中国知名艺术家吴冠中、李可染、常沙娜、吴作人、黄胄、鲁晓波等著名艺术家都有密切的交往。在他的影响下,藝术家们创作了一大批表现科学精神、蕴含科学思想的著名艺术作品,比如吴作人《无尽无极》画作,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画作,吴冠中《流光》画作,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日月山》画作,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画家刘巨德《大鹏》画作等,这些兼具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科艺作品大都陈展于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成为科艺相通思想的生动实践,成为科学与艺术教育的鲜活教材,而且已成为中国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它是史无前例的!
  李政道与这些大艺术家的交往,是智慧的交往,是智慧火花的碰撞,他们共同探索着科学与艺术通过绘画形式的反应。
  1987年以来,李政道每年都邀请著名画家为物理科学的前沿学科专题作画,科学大师则是这项工作的总策划。绘画的主题有:高温超导、超弦、量子引力、重离子碰撞、粒子物理、表现物理……尖端科学,深奥,神奇。
  神奇的光,一个天上的同步辐射故事:
  超弦生万物对撞生新态;
  双结生翅成超导:
  雷神翻旋引高能;
  “表面物理”与“三维朱雀”……
  199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物理学大会上,李政道用幻灯向大会展示了中国画家用国画艺术描绘现代物理科学的一幅幅作品,并播放了由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龚镇雄和音乐家周廉洁为科学画卷谱写的音乐,引起了各国物理学家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
  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经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如同《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10期那篇文章的标题一样《李政道:世界永远给你新的问题》。
其他文献
家 法  有段时间,我特别迷恋奇装异服,什么露脐装,什么迷你裤,总想着像街上那些女孩一樣把自己打扮得时尚一些。那天,我正在阳台上看楼下打扮妖艳的女孩子,一扭头,涂了一脸黑色面膜的老夏吓我一跳,她说:“现在的女孩子就不能好好穿衣?露那么多有伤风化,幸好不是我闺女。”  “老夏你懂不懂欣赏啊?这样的搭配才叫艺术,你已经out了。”说完,我去流行前线选了两件衣服,为了能搭配个亮眼的,我试了又试,最后选了
昨夜是这个月的最后一个夜班,因此早上比平时提前一小时换班,开着电动车回家,时间不过六点,隆冬清寒的路上,行人稀少,同样稀薄的空气,钻心的冷,特别是一双膝盖,像是不住地往上面浇凉水,手指也麻木了,不听指挥。  我在楼下的小卖部里买了方便面和薯条,磕磕绊绊地将电动车推进车库,抱着东西往楼上冲。  “小东,你下班了?”  我看到冯阿姨,她用一块蓝花布包着头发,身上系着做饭用的围单,趿着一双黑色棉拖鞋,要
宝山走进院里时,老奎正蹲在堂屋门前的石阶上,稀里呼噜喝面条,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爹,那事您考虑得咋样了?宝山站在柿子树下,远远地问。  啥事?老奎没抬头,鼓囊着嘴,专注于他的面条。  就是那块地的事啊。别人家都签了,就剩您没签。  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老奎抬起头,停下忙碌的嘴,气气地抛出这么一句话。  爹,您干嘛非要种地呢。您看,现在咱们村发展得多好,引来
摘 要: 背诵古典诗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夯实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背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鉴赏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创作力和人文素养。激发背诵兴趣,指导背诵方法,检查背诵效果,有助于古典诗词背诵的开展与深入。  关键词: 背诵 古典诗词 人文素养  背诵是从古至今惯常的学习方式之一,有人称其为记忆的体操。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思想的精华,优秀的古典诗词堪称“语言之母”“文学之钻
又吃馒头?赵刚看了一眼妻子摆在餐桌上的馒头,皱了皱眉头。  快了,再有三五天就吃完了!妻子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三五天?怕是两个三五天也吃不完吧!赵刚再次皱了皱眉头。  别说了,再说茜茜更不吃了!妻子小声说。  不吃就对了,干脆扔了算了。赵刚声音又提高了几分。  叫你别说,你偏偏说,有你这样烦人的吗!难怪孩子烦你!妻子也生起气来。  茜茜同意去听课了吗!看见妻子摇头,赵刚再次皱了皱眉头说,老人、
作者简介:    黄大刚,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小说选刊》《小说月刊》《短篇小说》《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多次入选年度选本及精选本,出版小说集《黄花渡》等三部。   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开始零星几个人戴,大力还像看怪物似的,嘴上不说,眼里却藏不住不屑。   那個时候,疫情就像天边的闷雷,除了偶尔传来隐隐的几声动静,大力住的地方还是艳阳高照。偶尔谈及,大力还打趣:“王
专家简介  丁亮,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青年一面上连续资助),原“975”项目子课题,黑龙江省博士后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等。在IJRR、TIE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SCI论文6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为7.671。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ISTVS S6hne-Hata-Jurecka
作者简介:  丁龙海,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随风飘去》《看着我 别出声》《送你一束康乃馨》,散文集《那一片绿洲》,作品在国内四十多家报刊发表,被收入多种文集,小说、散文、纪录片等作品获省部级奖三十多项。  一路走好!不知何年何月,成了悼词的结束语,宋涛注意这个词,是在一个饭局上……林辉有个酒局要赶,三杯酒后,他举起酒杯说,大江,我
刚上初一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老师是唐老师。最喜欢唐老师的原因是,唐老师玩什么都玩得像样。唐老师不是体育老师,但绝对算得上是个体育健将。他还没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他了。其实全校学生好像没有不认识他的。因为,唐老师在操场上的时间比在办公室、在教室的时间似乎还要多。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唐老师,身后总是跟着他五六岁的宝贝儿子小虎,怀里也总是抱着个白色的足球。常常是学生已经放学回家了,老师们也已经下班了,喧嚣
上面拨下几千块钱,学校建了一座新厕所。新厕所砖混结构,带化粪池,女生八个蹲位,男生除了小便池有五个蹲位。新厕所还没有启用,学生们就说:这下子我们学校也有“现代化”厕所了!   没有新厕所之前,老师、学生一个样:大便“打游击”,小便到一个临时棚点——那罪真受够了。好在有几位老师家就在学校旁边,回家一趟也就几步远的路。害得学校周围几户人家,估计到学校下课时间了就不敢上自家茅房,铃一响,肯定有十几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