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ui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育形势下,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课内、课外,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作文教学面临着更艱巨的任务的情况下,怎样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创造性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 要进行认识与表达的统一训练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必须有所写才写”,是“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景物糅和”。从这个角度看,学生作文既要有丰富生活的“物源”,又要有想写生活的“动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要紧抓训练思想和训练情感,将认识与表达统一于训练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于表情达意的工具性,使作文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基本功。如我们在一次系列作文训练中,围绕着提高认识与训练表达进行了如下教学:
  第一次看“钢笔”,认识其外型及构造,从俄眼中的钢笔》为题进行作文。第二次再看钢笔,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识钢笔的用途,进行《我和钢笔》的作文练习。第三次又看钢笔,应该认识到钢笔的几点精神: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精神;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精神……进行《我学钢笔》的作文练习。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学生认识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层层递进,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认识与表达的能力。
  
  二 要做好作文用文的通盘安排
  
  作文是有用场的,这是因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上有必要把自己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这是一种“宣示给人们知道”的社会效益。“有的是对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发生了兴趣,非把这些表现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这是一种个人欣赏效益。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文以前,就已经考虑好了文章写后的用场,有用才写,写了要用。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但是,目前教学中,为作文而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学生看来,作文只是一种作业甚至负担,写完改完就万事大吉了,心目中作文的用场观念十分淡薄,从未来需要看,学生成人后的写作,一定是有用途的。因此“作文要用”的观念从现在起就要抓紧培养,并且在每次作文时都要进行作前活动,作中思考,作后用场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如:开展介绍自己父母的活动,让学生广泛了解自己的父母,作文是写记叙文《我的父亲(母亲)》,作后召开讲演会,介绍自己的父母,宣读自己的作文,开展“老人节”前访问敬老院活动,送一件自己做的礼物,作文《给xxx一封信》,之后把礼物和作文寄出去。此外,在黑板报、广播、报刊、征文中选拔学生作文,也是写好作文的好方法。这样作文有了用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一旦享受到了用文后的欢乐,必将进一步激起写作兴致。作文有了用场,必然导致作文从两头伸向文外、课外,从而形成习作从生活而来,又向生活而去的格局,作文教学必然奔向开放,其语青表达也就具有了社会性。
  
  三 注意作文与育人的同步培养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章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体现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体现着作者的性格与情操。但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些题目不符合儿童生活实际而让学生硬写,不培养习作中健康向上的真情实感,而“抄背”别人的认识,这样更“重文轻人”,不但写不出真正的文章,反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虚伪的文风与人格。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紧贴生活,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增加孩子们的阅历,积极参加课内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领域,开阔眼界,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培养学生诚实、真实的文风,特别对学生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不健康思想倾向,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要贯彻大纲关于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的观点,把作文和做人融为一体,学做人促作文;写作文又促作人。培养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写老实文章的人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再也没有必要用假话去获取高分了。
  以上是我们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肤浅思考。我们认识到: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注意开源济流,以用促作;必须着眼于人才的素质需要,落脚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小学作文教学推向前进。
其他文献
高填方机场的建设场地往往具有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解决好高填方地基冲沟底部多层次立体的排水问题,对机场保障长期的使用性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冲沟底部流水及两侧壁
一、 试题特点分析  几何应用性问题常常以现实生活情景为背景,图文并茂、内容新颖,但是背景陌生.通常考查学生识别图形、动手操作图形、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索、发现问题等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观察、猜想、归纳、分析、综合、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二、 解题方法指导  1. 解几何应用性问题的一般思路  2.解几何应用性问题的一般步骤(审题→建模→求解→答题)  (1) 审题: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