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的重要视角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qing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文本细读主要针对的是文本语言,在课堂中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字、词、句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隐藏在言语背后的意蕴和意味。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开展文本细读呢?
  一、品读细微处,透视作者情感态度
  言语的细微处,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各种没有言明的深层含义,需要师生细细品味,这样才能看透文章深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以《老王》一文的细读教学为例。对于老王的身世介绍,文中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沒什么亲人。看似平常的几句交代,乍一看很平淡,但若是细细品读,结合着作者的写作笔法,则能窥见作者的情感态度。老王的家人有哪些呢?一个哥哥、两个侄儿,都是至亲,但是哥哥死了,侄儿又是“没出息”,这个“没出息”用了双引号,可见是出自老王之口,对自己侄子给出这样的评价,可见双方关系比较疏远且相处并不融洽。此外,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先是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用起伏的情感波浪平淡地叙述老王的身世,孤独凄凉之感更甚,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深深同情。
  二、追问疑惑处,深挖文本语言内涵
  疑惑是我们探寻文本奥秘的驱动力,是我们触碰文本真意的必要途径,也是发掘文本艺术魅力的首选之法。当我们细读时发现了一些不甚明白的疑惑,就要多钻研、多琢磨,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品鉴、解读,挖掘出真正原因,寻找文本要表达的真意。
  以《雷雨》的教学为例。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他们之间曾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其中,周朴园曾四次用“我们”二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这四个“我们”代表的内涵相同吗?他这样说的目的又是什么?第一个:“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里的我们是“周家”,他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周家;接下来是“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和“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这两个我们是指“自己和鲁侍萍”,这样说能够拉近两人的距离,好似完全站在鲁侍萍的角度为她着想;最后“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这时的周朴园已经撕去了伪善和温情的面纱,露出丑陋的嘴脸和冷酷的面目。
  三、解读反常处,分析文本主题思想
  文本中常常出现一些明显的反常之处,乃是作者有意为之,其目的是在反常的表象下揭示正常人物性格和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师生细细地解读,在反常中探析正常,透彻地分析文章内涵。
  以《祝福》的教学片段为例。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她嫁给了“祥林”,所以被称之为“祥林嫂”,可见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是卑微的,是从属于男人的。但是,当她改嫁两年且又遭遇不幸回到鲁镇做工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按照当时的惯例,她改嫁给了贺老六,为什么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仍叫她“祥林嫂”呢?这个反常之处值得我们深思、解读:大家不承认她是“贺六嫂”,乃是不认可她改嫁的事实,因为人们的思想里还是认同“从一而终”的“贞洁”观念,将人们被封建礼教毒害、禁锢的社会现实一览无余地揭露出来,表现了极其深刻的反封建主题。
  总之,要想真正做到细读文本,就要调动思维,反复品读、琢磨、追问,才能深入到文本内部,透过现象找寻到本质。语文教师要找准视角,或是在言语细微处品读,或是在疑惑处反思追问,或是在反常处解读分析,帮助学生生成一双发现的慧眼,这样才能追寻文本的内涵,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李湾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成为眼下教育领域追求的主要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引领探究式学习”得到了普遍认可,那么,如何通过提出有效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捕捉关键契机,提有效问题  在教学中,什么时候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期刊
阅读不仅仅是“写作的基础”,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开展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发现的空间,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终身受益。  一、以兴趣打开阅读之门  兴趣是学生推开阅读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学生用心阅读、自觉阅读的持续驱动力。  1.要讓学生觉得阅读有意思。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发现一个思想自由飞翔的广阔世界,能够碰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
期刊
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维工具。当前,不少教师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以便帮助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主动提升能力。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来说,引入思维导图,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推理。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界定  相比其他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目标明确,形式活泼。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中心图画,一般情况下,针对思维导图主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并对各学段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古诗文语言凝练、内容丰富、蕴含情感、意境深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发展、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古诗文也是有效的载体。所以,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小学古诗文教学应该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
期刊
2018年语文高考再次把视角聚焦到阅读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功利性、快餐式阅读教学已经超乎想象地滞后于时代需求,阅读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表意理解和辞藻堆砌,教学支点生成更不能局限于课堂语言的“工具性”生成。真正的阅读教学应是基于语言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动态阅读,将阅读教学的支点延展于语言文化的文化背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结合,构建教学动态支点,深化语文阅读教学。  “支点”本意是指杠杆
期刊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能力与水平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如果在小学时期注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多进行会听会说语言实践,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看法。  一、口语交际课的现状分析  1.教师层面:重读写,轻听说,效果差  学生语文素养虽然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我们现行的语文学业评价几乎都是以笔试为主。有的教师就认为,考试考不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文本细读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实现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切实把握课文中的各个细节,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文本细读。  一、文本细读的内涵解读  所谓的文本细读,其主要指对文本进行细细地品味与阅读,要透过文字表面理解其背后蕴藏的深层次内涵。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讲,文本细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1.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
期刊
任务驱动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符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可以快速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任务驱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需要教师认真分析、研究。  一、激发兴趣是任务驱动性学习的前提  调查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那么即使他们具备相关方面的意识,也很难产生创造性的学习成果。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
期刊
加強情感渲染和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思考一直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理性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思辨意识的启迪和核心素养的提高,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可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良好载体,教师应通过分析不同文章的表达风格、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语言背后的思维密码,增强思辨能力,从而对文章内容和语言进行反思。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理性思维的回归,
期刊
微型课,又名微课,是比正常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学环节精简的课。微、小,少也。因此微型课讲授的时间短,内容环节要求更精练。  一、正确掌握微型课特点,知晓与说课的区别  微型课与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呈现形式,二者不可等同。微型課具有常态课的基本流程和各个环节,但它时间短,没有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环节简化,由教师自导自演完成整节课的讲授。而说课的重点在“说”,在于如何设计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