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经济全球化 提升国际竞争力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994年创办以来,园区建设者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在借鉴国际经验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不断争创一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14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过700亿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73倍,人均GDP相当于苏州市的3倍、江苏省的8倍,接近新加坡水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占全省开发区总量的10%以上;实际到帐外资17.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68.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开发区的11.1%和22.4%。今天的园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一方热土,成为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生动典型。
  园区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高点定位,以科学规划引领有序开发
  
  园区始终以放眼全球的开放思维、先人一步的超前思路,把规划的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放在突出位置,以高起点的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
  坚持规划理念的前瞻性。园区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科技工业园和现代化新城区两位一体的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现代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统筹考虑工业、交通、商贸、居住、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无论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布局,还是环境营造、人才集聚、政府服务、体制创新,都置于国际先进的参考系中进行比较,以先进的理念、超前的设计,塑造百年精品。
  突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开发之初,中新双方互派专家共同编制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先后制定实施了300余项专业规划,形成了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相配套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实现了一般地区详细规划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全覆盖,以清晰的规划引导有序开发建设,为投资者创造了可预见、低风险的投资环境。
  强调规划执行的权威性。园区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者超出规划范围的要求,严格执行“违规申请”相关程序。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严格按规划功能区域和控制指标整体推进开发,所有重大项目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所有建设项目全部进一站式服务中心审批,所有建设工程全部进有形市场招投标,避免了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开发建设的高强度与高水准。目前,中新合作区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平均投资强度达到5.6亿元,首期8平方公里建成区平均建筑密度达60%、容积率达1.3,接近新加坡中心城区水平。
  
  二、借鉴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创发展优势
  
  园区坚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
  致力于建设新型管理体制。园区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授权管理与授权开发分开,积极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简化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坚持依法治园,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强化管委会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目前,园区管委会下设18个常设管理机构,机关正式编制不足300人,户籍人口与公务人员之比为1000:1。园区仅保留自行审批事项8项、备案核准类19项、转报审批类10项;只保留国家和省市规定的7种工本费收费项目,区本级无任何收费项目。园区相继编制了80多项体现园区特色、与我国现行体制相衔接并符合改革方向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管委会各部门严格依法规范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对所有投资企业一视同仁,充分保障其国民待遇,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全面实施市场化开发模式。中新双方组建财团共同出资建立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具体负责基础设施开发、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事务。在充分发挥CSSD开发主体作用的同时,园区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组建了地产、市政、物流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国资公司,引进了中海集团、晋合控股、万科地产等一批品牌响、信誉高的大集团、大公司参与园区开发。外资、国资、民资共同参与建设和经营,开创了政企分开、市场运作的开发区建设新模式。
  不断完善亲商服务体系。园区率先提出亲商服务理念,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管委会各部门和海关、国检、工商、税务、消防等派驻机构联合办公、权限下放,集中办理审批事项,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和电子审批制,投资者在一站式服务中心窗口就能解决所有相关事宜。园区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绿色商务通道。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先后设立了进出口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首创了电子报关和空陆联程通关模式,设立虚拟国际空港功能,进出口货物直接在园区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三、登高望远,以全球视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园区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积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以调整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园区根据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始终将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两高一低”产业项目作为招商重点,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围绕IC、TFT-LCD、航空汽车零部件以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整合与关联度拓展,鼓励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地区总部、运营中心、销售机构和研发单位,推进内资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分工,形成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体系。到2007年底,园区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00家,其中7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了115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其中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89个。2007年,园区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软件、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IT产值和IC产值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和16%,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销售规模占全国的1/4)和排名前三位的芯片制造基地。
  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充分发挥中国首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优势,利用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试点政策,重点引进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总发包商,积极培育服务外包龙头项目,加快园区从发展制造业为主向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转变。目前,园区拥 有软件设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动漫等现代服务企业500余家,5家企业入选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前十强。
  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择商选资成效。园区构建全球招商网络,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招商队伍,开创性地实施小分队、多批次“上门敲砖”招商,推行以商引商、中介代理招商、行业主题招商、网上信息招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探索创投参与、债券发行、上市并购等利用外资方式,提高了招商的实际成效。近年来,园区一直保持着数百个项目源和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储备。
  
  四、科技引领,以自主创新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园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在不断扩大外来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十分注重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加快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型。
  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园区十分注重发挥国资在科技创新中的先行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出资70亿元组建了创投集团、科技发展公司、教育投资公司等国资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先后引进各类研发机构104家,引进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所、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0家,集聚软件和fC设计企业1D0余家、海外留学生企业200余家,一批技术创新型、本土孵化型、原始创新型企业,如晶方半导体、中科半导体、盛科网络等,呈现出快速裂变增长的态势。目前,园区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84家,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4项,其中科技部及火炬中心的重点科技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0项,累计申请专利4650件、专利授权超过2000件,技术交易成交额成倍增长。
  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园区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举措,积极聚集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在与院校合作方面,园区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80多项,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组建开发能力较强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体数十家。在区域合作方面,与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开展合作,共建技术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合作方面,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引进海外的成熟技术等方式,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先后与美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相关机构合作建立了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以色列技术转移园、美国冷泉港(生命科学实验室)会议亚洲分会等10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合作体。
  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园区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过200万平方米,形成了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动漫产业等8个国家级创新基地,中科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均落户园区,并设立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软件评测等18个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科技创新资源与人才加快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园区先后出台了10多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启动实施了“科技跨越计划”、领军人才创业工程、310工程,设立了国内首个具有外资成分的风险投资基金和首个非法人制的中外合作创投基金、首个由科技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省内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园区”,集聚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投资等基金规模超200亿元,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纽带、风险创投—专业孵化—统贷担保相结合政产学研资介互动机制。
  
  五、人才为本,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水平发展
  
  园区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依托市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积极打造创业创新创优的人才高地。
  优化人才配置机制。园区吸取新加坡的成熟经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以公开的招聘机制吸引人才,以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这种配置和管理方式,在园区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形成和企业人才的引进使用等方面均已取得明显效果。园区累计引进专业技术人员30万多人,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与外籍人才分别达1万多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1500多名。园区所有公务人员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并实行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
  强化人才供需对接。园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建有网络化的职业介绍系统、专业化的就业培训系统、社会化的保障系统、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系统、法制化的管理系统和程序化的评价反馈系统,为园区提供了人力资源方面的良好服务。园区加大人才中介机构引进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到园区开展业务,积极扩大海外招聘、校园招聘、异地招聘三大品牌效应,与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建立人才供需对接,有效利用区内外资源,满足园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园区充分发挥培训管理中心、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培训行业协会的作用,出台区域培训鼓励政策,完善政企、校企会商合作机制,积极构建超前而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园区累计派出2000多人赴新加坡培训,95%的机关工作人员都在国外接受过专业培训,其中高级职称、研究生和留学归国人员占到30%以上。为适应外商投资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园区成立了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学工厂”为基本教学形式,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六、统筹协调,以整体联动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
  
  园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积极打造创业乐园、宜居天堂。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园区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000多亿元,建设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构建了畅通快捷的交通网络和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相继建成了一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商业娱乐、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络,较好地满足了区域生产生活的需要。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
  新城区与周边镇联动发展。园区将中新合作区周边三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范围,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准管理,实现了区镇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服务的对接共享。园区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和公积金管理的并轨扩面,各类参保人员38万人,参保企业6600家,参保率达100%。园区率先基本消除了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全面达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济”的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园区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核心,建立了“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五道环保防线,率先建设了覆盖全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安装了污水管网TOC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区域污水处理水质远程监控。全区雨水污水分流收集率、清洁能源使用率以及危险废物、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在国内率先达到100%,区域绿化覆盖率达45%,整体环境通过IS014000认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6.8。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建筑创建活动,率先建成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省市级环境友好企业10家、绿色社区31个、绿色学校32所,数量在全国开发区名列前茅。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为推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启示之一,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以更加宽阔的国际眼光、更加敏锐的战略思维,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始终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启示之二,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善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善于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快形成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增创新的发展优势。启示之三,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功能开发,实现由形态开发为主向功能开发为主转变。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发挥特殊功能区作用,完善经济服务功能和社区服务功能,营造低成本的商务环境、文明的社会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生态环境。启示之四,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体现到发展的全过程。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启示之五,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和谐共生。在经济技术合作中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各自优势,充分考虑合作双方的利益,在真诚合作中实现共赢。
其他文献
以前,人们总认为泥鳅是“鸭子食”,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本草纲目》上早就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之说。中医学认为: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用。现代医学专家指出:泥鳅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即所谓“泥鳅滑液”,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拌糖抹于患处可祛痛消肿。亦可美容护肤:因泥鳅所含脂肪成份较低,胆固醇很少,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贫血、肝炎等病人多食有益;因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日韩等国被誉为
期刊
近10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省委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省委中心组已连续9年坚持在自学、深入调研基础上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每年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封闭式学习,围绕当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集体研讨,把学习理论与研究问题、统一思想与形成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期刊
记者:中国自古就有“安居乐业”的朴素生活观,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发出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感慨。《世界人权宣言》中说:“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其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及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以不同方式对其国民实行了住房保障。这次的全国两会,保障性住房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能请您谈谈当前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吗?  
期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之举。近年来,我们泰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切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完善发展思路,破解改革难题,为实现泰州“三年再来一个大
期刊
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金湖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偏缓,农民富裕程度还不高,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这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的发展士气,甚至还影响和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针对这一问题,从2007年开始,金湖县组织实施了“壮村”工程,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期刊
江阴,古称暨阳,简称“澄”,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和重要商港,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2005年末,江阴通过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达标验收,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达标(县)市,同时一个建设不含水份的、人民群众认可的、老百姓得实惠的幸福江阴探索实践也由此开始。4年多来,幸福江阴建设大踏步前进,今天的江阴,集首批国家生态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十大和谐名城、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等90余
期刊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边小村,抡抓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在短短的不到3牟时间内,5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该村,其中3介项目巴投产达效,农民迅速增牧,村庄发生巨变。请看——    蟒牛村位于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灌河人海口处,东濒黄海,北枕灌河。这个以往交通闭塞、偏向一隅的小渔村,如今成了道路宽阔、塔吊林立的船舶装备产业园;这个黄海滩头曾经的不毛之地,而今成了农民年人均
期刊
历时两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全省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在活动中积累了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宝贵财富;当前应该把学习、研究、
期刊
昆山,江苏苏南地区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城市,素以昆石的玲珑坚毅、琼花的天下无双、并蒂莲的和谐祥瑞在江南文化中独树一帜、闻名于世。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持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从自费开发起步,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昆山
期刊
党中央新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党要管党”应该重点“管什么”;“从严治党”应该重点“治什么”。党校是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是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担负着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领导才干的重任,开展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