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态度对待地理教学,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95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开辟一片新天地,取得新成果。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地理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等,针对问题开展改革进程。不管途径和方法如何,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活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导入就是教师采用启发性的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每节地理上都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并且注意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导入。
教师要注意课堂导入方法的多样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一是语言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为每堂地理课设计精彩的导入,用精彩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各地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对未知的知识产生兴趣,或者采用诗句、俚语等,如描述青藏高原的气温差异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充满趣味的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二是直观导入。众所周知,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看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上或者地图册上的插图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直观导入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利用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把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利于记忆。三是利用设疑导入。高中生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把这种欲望激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开始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一定的问题,注意问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会的积极性,能够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转变思想,优化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因而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新课改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看来,高中地理课堂改革要从转变思想和优化手段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是一项艺术性的活动,其中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接受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和学习,吸收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部分,并且切实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去。教学理论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而是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做好由“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尽量减少课堂讲解的时间,保证学生有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即使在进行必要的讲解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讲授法是最主要的形式。在对地理课堂进行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其实,教学手段有很多,例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气候、植被、气压带等都体现了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入课堂,与把当地的地理特点相结合,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同时,课堂活动也应该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举行一些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对地理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前进行预习能够让学生在有准备地情况接受地理教学,在预习过程中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与教师进行配合,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进度,不至于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经常看地图的习惯。看地图能够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更加容易,学生要养成看图、识图、记图的习惯,平时利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有些知识教师进行讲解不太容易使学生理解,但是反映在图中就非常清楚。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图。比如,对于地形地势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图中尝试进行标记练习。又如在学习洋流分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简要的洋流分布图,使识记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随堂练习的习惯。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这个环节,在每堂地理课结束之后都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但是教师要合理控制练习的量,追求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并且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积极面对这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结合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接受新思想、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95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开辟一片新天地,取得新成果。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地理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等,针对问题开展改革进程。不管途径和方法如何,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活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导入就是教师采用启发性的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每节地理上都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并且注意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导入。
教师要注意课堂导入方法的多样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一是语言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为每堂地理课设计精彩的导入,用精彩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各地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对未知的知识产生兴趣,或者采用诗句、俚语等,如描述青藏高原的气温差异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充满趣味的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二是直观导入。众所周知,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看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上或者地图册上的插图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直观导入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利用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把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利于记忆。三是利用设疑导入。高中生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把这种欲望激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开始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一定的问题,注意问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会的积极性,能够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转变思想,优化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因而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新课改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看来,高中地理课堂改革要从转变思想和优化手段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是一项艺术性的活动,其中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接受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和学习,吸收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部分,并且切实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去。教学理论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而是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做好由“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尽量减少课堂讲解的时间,保证学生有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即使在进行必要的讲解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讲授法是最主要的形式。在对地理课堂进行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其实,教学手段有很多,例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气候、植被、气压带等都体现了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入课堂,与把当地的地理特点相结合,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同时,课堂活动也应该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举行一些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对地理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前进行预习能够让学生在有准备地情况接受地理教学,在预习过程中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与教师进行配合,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进度,不至于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经常看地图的习惯。看地图能够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更加容易,学生要养成看图、识图、记图的习惯,平时利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有些知识教师进行讲解不太容易使学生理解,但是反映在图中就非常清楚。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图。比如,对于地形地势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图中尝试进行标记练习。又如在学习洋流分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简要的洋流分布图,使识记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随堂练习的习惯。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这个环节,在每堂地理课结束之后都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但是教师要合理控制练习的量,追求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并且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积极面对这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结合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接受新思想、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