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主”的讨论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源自李镇西的博客“李镇西新家”。2007年12月,“李镇西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在江苏省江阴市成立。李镇西和10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结为师徒。每周三晚上,李镇西与他的徒弟们约定在QQ群里聚会,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10个徒弟每月轮流担任主持。本文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徒弟于2008年3月12日晚关于民主的讨论。此话题由“徒弟”李迪发表在《河南教育》上的《当民主变味时,我们需要“专制”》一文引起。
  
  (李迪文章概要:文中先举了两个例子。例1:秦老师在班里一向实施“民主”管理。但在一次评优时,认真负责的班长落选。原因是有人拉票。秦老师要求学生重新选举,学生不肯。秦老师找学校专门为班长申请了一个指标,学生仍不同意。秦老师将名额退给了学校,但仍有学生抱怨秦老师太独断。例2:刘老师组织学生春游。出校门前,有两拨儿学生找刘老师请假,说在学校有事,刘老师均准假了。出校门后,又有一拨儿学生请假。刘老师说:“既然许多同学在学校都有事,那就不用出去了。”多数学生不同意。刘老师斩钉截铁地说:“集体活动就应该行动一致。什么都不必再说,马上回学校上课。”此后,刘老师的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再也没有人敢请假了。这便是适当强硬的教育效果。文末作者提出:凡事都是教师说了算,叫“教师专制”;凡事都是学生说了算,却是“学生专制”了。学生受年龄、意志限制,见解难免差错。所以,当学生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时候,教师“专制”一下又何妨?)
  
  问题之一:拉票对不对?
  
  李镇西:今天晚上的讨论,大家先对李迪的文章发表评论和看法,然后我谈我的想法。
  李迪:虽然我写了这篇文章,但我在班里一直是很民主的,学生也配合。
  李镇西:你只是偶尔专制?你说的民主是指什么?学生配合是什么意思?
  李迪:我带班实施民主管理,决定任何事情都听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意见也比较合理、公平、公正。我感到奇怪的是,我身边的教师实行民主后,就大呼不妙了。
  李镇西:其他教师实行的民主是什么?我想提一个问题:拉票对吗?拉票是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权利?
  李迪:拉票当然不对。
  李镇西:光明正大地拉票无可厚非!
  曾宝俊:是拉票,而不是贿票。
  李镇西:拉票正常,贿选才不正常!李迪,你把你理解的民主解释一下。
  李迪:我也曾大张旗鼓地拉票,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
  李镇西:你在班上实行民主,你是怎么做的?
  李迪:我引导学生,然后听学生的意见,最后双方都比较满意。
  李镇西:你的民主就是和学生商量。如果意见不统一,那么你怎么办呢?
  李迪: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我会说这样一段话:“班里的同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只能严格要求别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同学不适合当班干部;第二类,能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会严格要求别人,这类同学组织能力有限,可以在活动中加强锻炼,但目前不太适合当班干部;第三类,既能严格要求自己,又能严格要求别人,做事公正公平,不怕得罪人,敢于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的同学才是我们应该选举的。”
  李镇西:你用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李迪:想说明我这样的引导就是大张旗鼓地拉票,为优秀的、有组织能力的人拉票。
  
  问题之二:教师理想的学生落选是实行民主的错吗?
  
  李镇西:李迪,你在班上实行民主成功,而其他教师实行民主却大呼不妙,是指什么?
  李迪:其他班主任实行民主后,教师对学生选出的干部或三好学生不满意。我班的事情全部是学生自己做主的,当然我参与引导了,结果双方都满意。
  李镇西:学生选出的学生教师不满意,你认为这是实行民主的错吗?
  李迪:不是,是学生没有正确的民主意识,选举是不公平的选举。
  李镇西:如果你班学生选出来的干部或三好学生也让你不满意,你怎么办呢?
  李迪:我要想想,是不是我的眼光和学生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看法会有这样的差距。
  李镇西:你不是说,民主变味时,我们要专制吗? (在关键时刻,李迪的网络连接断了)
  曾宝俊:真正的民主,上面不应该有个决策者。
  李俊兴:绝对的民主是没有的,实施民主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认识民主的过程。
  杨印健:民主是大家按制度去“商量”。
  曾宝俊:班级候选的前提是制定好相关的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不在选举之列。刚才李迪的要求不明确。什么叫有责任心?什么样的学生有责任心?标准一定要和学生商量。
  薛海荣:我认为秦老师要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要做一个关注细节的人。第二,要找班长谈心,促使其在一些方面做出调整,取得新的进步!
  刘朝升:优秀的学生没评上“优”,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和民主的关系不大。
  李俊兴:我觉得所谓的优秀是教师的视角。
  
  问题之三:民主是否需要教师引导?
  
  方海东:民主不需要教师的引导。
  李俊兴:民主为什么不可以有教师引导呢?这是调控啊。
  方海东:调控应在学生意见表达之后进行。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失去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地位上强于学生。这是暗示。
  李俊兴:调控是调控整个过程。只要你表达,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对整个事件来说,你不可能不表达——从开始到结束。这是建立良好的班风的前提。
  
  问题之四:民主与强硬是否对立?
  
  石春红:但民主也不是学生说了算吧!而且,民主和强硬为什么不可以并存呢?
  (这时李迪上线了。)
  李迪:我们(包括学生)对民主的理解都不一样。从秦老师这件事情看,她平时没有引导好学生,她应该想为什么她的眼光和学生的不一样。
  李镇西:李迪把民主和强硬对立起来了。其实,民主是最强硬的。为什么?一会儿再说。
  薛海荣:李迪文章中的刘老师是有民主的心态的,但是他有点大男子主义!
  李迪:刘老师确实有些大男子主义,但他的班级一向很好,学生一身正气,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方海东:班级好,不代表就是民主的。
  徐全芬:班级好与不好要看是什么标准。
  薛海荣:在学生出去玩之前,如果刘老师在班级开一个民主生活会,让学生对春游作出决定,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事情了。
  
  李镇西对民主的解读
  
  李镇西:那天看到李迪这篇文章我很吃惊,主要是标题让我吃惊。当时我给李迪发信说,即使世界上最专制的国家,也不敢公开说“我们要专制”。相反,有些专制国家恰恰在国名上还标明 “民主”二字。
  我先说说民主的含义。首先,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方式,这是民主最原始的含义。从字源上说,民主的基本含义就是“人民进行统治”或者说“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其蕴含的最根本的精神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权利和精神世界的尊重。民主的核心是尊重。比如:为什么老百姓要有选举权,因为这是对其参政权利的尊重,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其他有选举权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在班级实施民主管理,就包括了对学生选举权的尊重。其次,民主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观点最早是杜威提出来的。陶行知也曾指出:“民主的时代已经来到。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但春天已来,我们必须脱去棉衣,穿上春装。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李迪原来的标题是“民主需要高素质”。这话孤立地看,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说这话的时候,往往是有潜台词的。意思是,对于没有民主素质的人,不应该让他们行使民主的权利。对此,陶行知说得非常好: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李迪: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体会民主。
  李镇西:是让学生在民主中学会民主。从来就没有现成的高素质的民主主体。
  民众的民主素质只能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民主不只是一种形式或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这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于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相信人性的潜能;相信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相信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和睦相处、真诚合作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着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宽容、妥协、协商、和平等观念浸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对于学校教育,同样要在制度和生活方式两方面努力。班级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一种民主的制度,同时,要在生活中培养民主的生活态度(教师也需要培养)。无论是制度还是生活方式,民主的核心都是尊重!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说到底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而且,民主制度是非常强硬的规则。民主制度不是对真理的辨析,而是多数人意愿的表达。所以,民主会犯错误,有时会造成灾难!民主不是万能的!比如:希特勒就是民主选上去的!结果,给人类造成了灾难。但是,民主具有纠错机制,可以把你选上去,也可以把你选下来。而在专制体制下,人民是无权选举最高领导人的。民主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效率很低。在专制体制下,一个皇帝在1分钟之内就可以决定一件事。可是,在民主制度下,要反复讨论、听证、争论,等等。所以民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相比之下,这是人类无奈的选择!所以早就有学者说,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只是最不坏的制度!再粗糙的畏主也胜过精致的专制!
  李迪:李老师,您说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李镇西:民主不是判断真理,民主和真理关系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也是一种“暴政”。因为,不管怎么样,只要是选举,总会有反对票。但只能少数服从多数,这样,民主就成了“多数人的暴政”。即多数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少数人,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规则就是如此。所谓民主的“强硬”就体现于此。
  然而,民主还有一条:多数尊重少数!注意:两条原则同时存在。在行动上,少数服从多数。不这样,社会肯定会乱。但在权利上,多数尊重少数——也就是说尊重少数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包括反对的权利,他们的意志也应该有存在的空间。
  民主是对规则的遵守,而且必须遵守。这就是民主的强硬性。所以,我说,把民主理解为迁就学生,这是很荒唐的。把民主理解为软弱,这更是糊涂的!
  下面,我仔细剖析李迪文章中的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根本就和民主没有关系!你把板子打在民主身上,实在冤枉了民主!
  20年前我的一篇文章中的例子和李迪这个例子很相似。三好学生的产生究竟是由教师内定,还是由学生选举?我们的回答是:当然由学生选举确定。然而,在某校的一次班主任会上,笔者却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某班主任:“唉,我班的学生太不像话!选三好学生时,争选些我不喜欢的娃儿我喜欢的,一个都没有选上!”某校长:“怎么能让学生选呢?应是评三好学生,而不是选三好学生。”某政教主任:“其实让学生选也是可以的,只是选了以后由班主任统计选票作内部调整,然后公布结果。反正学生又不晓得!”我认为,这是对学生的欺骗!当然,这几位教育者未必存心欺骗学生,他们也许是想扶正压邪,让真正的三好学生脱颖而出。但是,以剥夺学生选举权来纯正班风,其班风绝不可能因此而纯正。现在,这样的观点还相当有市场。许多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够自我的了,还民主!这种说法即源于把民主理解为迁就学生。李迪说秦老师是优秀班主任,依我看,就班风建设而言,秦老师谈不上是优秀班主任。
  李迪:我感觉教师是想实施民主的,但平时没有培养好学生民主的素质,没有形成好的班风,导致如此结果,她以后可能会很专制。
  李镇西:你这个观点正是我马上要说的。教师当然应该引导学生,这是教师的责任所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体现,尊重学生的选举权绝不是“一切听命于学生”。但“主导作用”重在“导”:开导、疏导、引导,而非“一手包办”地“领导”。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主要在乎时大量的、各方面的、或理直气壮或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些教育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我不否认前面某些班上发生的不正常选举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但这恰恰暴露出这些教师平时教育的失误。对是非颠倒的选举结果,他应做的不是剥夺学生的选举权,而是设法营造良好的班风。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而坦然自若地尊重学生们的选举权。
  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不露痕迹地引导,只限于学校教育,而不能用于国家的选举。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教育。对于第二个案例,这个教师的做法更是不足取。首先是规则应该明确。大家共同遵守这个规则,包括教师。学生请假,凭什么不准?有人会说,如果都请假,那成什么话?这里的问题依然和第一个班主任一样,还是平时的班风建设问题,如果班风健康,那么请假的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极个别学生请假,教师有什么理由不同意?规则决定一切!’我还要特别 说的是民主,不是学生服从教师,也不是教师服从学生,而是大家共同遵守规则。
  李镇西:‘这个规则是大家制定的,制定规则的过程是妥协的过程。这里的妥协就是商量的意思。但是,一旦制度形成,就没有妥协的说法!只能强硬!
  徐全芬:总有偶然事件的。
  李镇西:对偶然事件在制定制度时应该考虑到,比如可以写上这么一条:凡是本规则没有罗列的某些突发事件的相应处理办法,等等。如果过了一段时间,规则过时,那么应该由大家一起修改。我早说过了,民主岂止是不尽如人意,有时候简直就是罪过。但这是人类无奈的选择。
  李迪:李老师,您举国家的例子论证观点,离我们教师太遥远了,不如举班级的例子好。
  李镇西:举国家的例子不是太远了,而是必须想到国家。培养学生民主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的民主!
  李迪说的“凡事都是学生说了算,就是‘学生专制”是有问题的。所谓“专制”,特指具有统治权的人,是集权。学生是受教育者,在管理的意义上,是没有权力的;注意,是权力而不是权利!
  李迪:我懂了。
  ……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民主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附:部分网友评论
  
  术根(游客):讨论得好!90年前,我们请进来“德先生”和“赛先生”,可直到今天,我们对他们仍不够重视,有时甚至束之高阁。希望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能够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契机!
  梦想到永远(游客):感谢李镇西师徒能将讨论公开在博客里。不管对话是否完美,我们可在此“旁听”师徒间的思想与心灵的对话,从中感受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
  宇宙胸怀:“民主需要高素质”。只有当大家的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后,民主才能真正为正义服务!在管理班级上实行民主,一个字:好!前提是班级有一种相互尊重、充满正气、团结凝聚的氛围,每位学生都在真心地为班级的发展着想,教师真心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着想。
  Aixinyijiu:认认真真地看完关于民主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不也是民主的过程吗?
  Qdeduzzh:本着民主原则的教育,才是真正承认人的社会性的教育,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编辑 许丽艳)
其他文献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2006 年以来,湖北枣阳市在建立新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一统两建三到校”的“校财局管”模式,确保了我市新机制改革于2007 年初顺利实施。    一、“校财局管”模式的含义及实施范围    2007 年1 月,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枣阳市中小学经费“校财局管”实施方案》。2007年3 月,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明
有位年轻的“老教师”,尽管刚刚30岁出头,却已有十多年的教龄。有一次,他伤感地对我说:“像我这种年龄的教师已经‘没戏’唱了,转眼就过35岁,一过35岁,即转入中年教师的行列,再也无缘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教育人生就此平淡而过。”  我非常理解这位教师的心情:35岁对众多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年龄的隘口。一是因为年龄日长,心态渐趋老化;二是因为很多地方把培养目标锁定在刚出道三五年的青年教师身上,不再重视年龄
这是一个初春的下午。午后暖洋洋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让人觉得有些困意。王俊坐在办公室里,呆呆地看着门前那株怒放的玉兰树,心里却没有多少欣喜与激动。十二年了,再美的东西也觉得习以为常了。  邻座的丁爱平正托着腮帮,不知在想什么。  王俊想起十年前他们一起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情景。那时谈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忘记了,只有两人那踌躇满志的神情还依稀记得。十年之后,面对工作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于是,
【编者按】  当物质匮乏不再是制约学校建设的瓶颈时,我们已经彻底丧失了无法让校园美丽起来的借口。如何让每一块青砖碎瓦都说话、每一棵花草树木都育人,成为对我们美学修养和管理智慧的一种考验。  尽管我们的拍摄设备和拍摄技术有限,黑白的版面也使许多学校对色彩的独特运用无法如实展示,但我们还是愿意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和感动过我们的校园,用镜头记录下来,让您分享我们的震撼与感动。  或许您的目光也
早就听说北京东直门中学金帆管弦乐团的演奏水平很高,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听。最近,正好到这所学校去讨论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应校长之邀,听乐团演奏了一曲格林卡的《路丝兰与留德米扛》。同学们那样投入、那样准确地诠释着这首名曲。我深深地为他们饱满的热情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而感动。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乐团现任指导教师秦熙。他对我说,他中学时代就是金帆交响乐团的乐手,当年我曾经多次听过他所在乐团的演奏。后来,他出于兴趣,
[编者按]2008年,山东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下半年,该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张志勇研究员在博客上发表了关于“素质教育调查研究”的系列调查结果,其探讨触摸了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我刊特别约请作者对其中一些观点进行了整理摘录。    2007年下半年,我开始有计划地到全省各市进行调研座谈,与各地教育行政干部,高中、初中、小学校长代表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征求
【摘要】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通道和模式颇具特色,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7)11-0052-03    一、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    1997 年,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代表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国家教育远景:(建立)重思考的学校,(培养)爱学习的国民。
农村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经费明显减少。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几乎为零,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难以落实。以我校为例,学校有学生700余人,每学期每个学生交杂费60元,共4万余元。按照有关部门的核算:我校除教职工工资外,每学期还需8万元才可维持基本运转,也就是说,每学期,我校经费缺口约为4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开源节流,搞“活”学校的运转呢?     找“活”钱    1.实行学校
【编者按】  示范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突破所谓的“高原现象”,已成为基础教育界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批高中示范校,在进入示范高中行列之后,仍然不断地自我超越。他们强化了人文管理中“目中有人”的思想,将“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理念,为师生建设和谐有序的精神家园,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创新。这所学校的发展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该校校长关于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部于2006年2月24 日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没有支教经历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不能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城镇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新聘用的青年教师到农村基层支教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同时,选派的支教教师中骨干教师应该占相当的比例,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和人事关系,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生活费和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