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内涵的定位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吻合。通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专业内涵、专业教学改革问题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李蓉(1979-),女,山西长治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5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58-02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渗透,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价值日渐显现,市场需求量也日渐增加。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管理思想的变迁,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及系统工程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如何缩小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专业培养的一大问题,信息管理专业建设面临复杂的严峻挑战。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及时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和进行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专业培养计划,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形成一套合理、科学和规范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和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不论是人们对该专业的认识,还是本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与就业竞争之间联系的认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疑惑,这必将影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1.专业内涵定位不够清晰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对本专业内涵的定位十分模糊。通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很多同学感觉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很难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竞争。甚至有些学生直至毕业还很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个事实:专业内涵的定位必须准确。因此,如何准确的界定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如何让同学们真正成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2.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应该既具备企业管理思想、懂得会计知识,同时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企业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但目前的现实是,谈到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不乏有很多佼佼者,但是同时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掌握会计知识的老师就很少了,明白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及财务知识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老师更是寥寥无几。如何提高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和内涵的认识,如何提供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又一问题。
3.课程体系规划存在缺失
目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参照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或者是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简单叠加而成,大多数以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为主,缺乏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融会贯通,也缺乏明显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选择合理的课程并平衡各类课程在信息管理专业中的比重,形成实用的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4.实践环节不合理
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核心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大多体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几乎没有与管理思想相结合的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企业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认识不够,更谈不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设置合理的实践环节非常必要。
二、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逐渐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建设向内涵深化发展,进行专业内涵思考对本专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是什么?信息管理专业看似择业范围很广,但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却往往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业定位与方向。其实信息管理同其他管理专业一样,很难用简单的传统概念解释清楚,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重新进行准确定位。
信息管理专业是由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但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以及系统工程专业的简单叠加。信息管理专业是各交叉学科的有机整合,是以信息为载体、计算机为工具、系统科学为理论依据、经济管理为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是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手段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中有竞争优势的管理工具。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能力和经济学知识,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与方法独立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有选择性地侧重部分能力的优先发展。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肩负着提升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满足企业成长带来的不断升级的需求使命,是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保障。
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适量的教育实施方案,目标定位在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既精通IT技术又懂管理,同时具有管理知识、IT技能并具备系统工程思想的复合性软件人才。
三、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企业不可能通过降低用人标准来求得生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的需要标准只会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只能以就业为导向,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做产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先行者,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 对本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
1.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应贯穿核心课程体系
学生之所以对专业迷茫,多是源于专业名称的抽象和专业内涵的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对象非常丰富,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应该把专业教育贯穿于3年的核心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专业的内涵和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该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目的。让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逐步体会专业思想、专业内涵、专业特长、专业定位和学习的侧重点。
2.专业知识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
专业内涵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依据。专业知识往往通过主干课程、特色课程以及专业培养计划等方式体现,并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融入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重点既包括计算机技术也包括经济管理,在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时侧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点在于应用而不是原理。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到经济管理中信息的形成是本专业的独特知识结构(知识链)。这一知识链的构建必须符合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的设计中,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又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环节应及时更新和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想象力,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3.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讲练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情境、案例和目标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和教学相长,重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4.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升级,一个缺乏优秀教师团队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既要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又要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并能把计算机技术同管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校教师要时常跟踪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使自己首先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的综合人才。同时也可通过引入高级专业人才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5.制订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资源库
通过制订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教学体系更加体现信息管理专业的新特点,对培养计划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细化和规范化,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同时,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最大程度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6.充分发挥Iteam社团的作用
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Iteam社团作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学习和学术科技类的学生社团,对延伸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Iteam社团的逐渐发展,从社团规划与设计、工作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范围等都更加明确和规范。针对社团中存在的社团活动水准不高的问题,社团建立了“导师制”,使社团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都有导师同行。导师主要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同学们进行科技制作、课题研究、参加科技竞赛等,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学生自我教育与导师指导相结合。Iteam社团信息管理部的成员可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 ERP 沙盘模拟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 ERP 软件技能大赛、E路通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国际GMC挑战赛等社会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使社团活动保持较高水准,同时使同学们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Iteam社团的组织和引导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对构建信息管理专业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取得持续性的学习效果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渗透力。
四、结束语
近年来,信息管理科学和技术发展、更替的速度逐渐加快。为适应这种变化,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应重视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的研究,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和系统的模式上重新塑造自身,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知识结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是高校的责任。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成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品牌专业,为信息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克玉.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孙湧.高职院校IT类专业内涵定位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卢志平,陈朝晖.主动实践理念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9,29(4).
[4]汤志伟,吴瑞巍,余海莹.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核心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李蓉(1979-),女,山西长治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5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58-02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渗透,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价值日渐显现,市场需求量也日渐增加。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管理思想的变迁,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及系统工程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如何缩小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专业培养的一大问题,信息管理专业建设面临复杂的严峻挑战。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及时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和进行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专业培养计划,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形成一套合理、科学和规范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和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不论是人们对该专业的认识,还是本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与就业竞争之间联系的认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疑惑,这必将影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1.专业内涵定位不够清晰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对本专业内涵的定位十分模糊。通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很多同学感觉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很难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竞争。甚至有些学生直至毕业还很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个事实:专业内涵的定位必须准确。因此,如何准确的界定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如何让同学们真正成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2.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应该既具备企业管理思想、懂得会计知识,同时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企业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但目前的现实是,谈到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不乏有很多佼佼者,但是同时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掌握会计知识的老师就很少了,明白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及财务知识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老师更是寥寥无几。如何提高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和内涵的认识,如何提供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又一问题。
3.课程体系规划存在缺失
目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参照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或者是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简单叠加而成,大多数以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为主,缺乏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融会贯通,也缺乏明显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选择合理的课程并平衡各类课程在信息管理专业中的比重,形成实用的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4.实践环节不合理
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核心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大多体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几乎没有与管理思想相结合的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企业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认识不够,更谈不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设置合理的实践环节非常必要。
二、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逐渐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建设向内涵深化发展,进行专业内涵思考对本专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是什么?信息管理专业看似择业范围很广,但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却往往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业定位与方向。其实信息管理同其他管理专业一样,很难用简单的传统概念解释清楚,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重新进行准确定位。
信息管理专业是由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但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以及系统工程专业的简单叠加。信息管理专业是各交叉学科的有机整合,是以信息为载体、计算机为工具、系统科学为理论依据、经济管理为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是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手段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中有竞争优势的管理工具。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能力和经济学知识,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与方法独立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有选择性地侧重部分能力的优先发展。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肩负着提升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满足企业成长带来的不断升级的需求使命,是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保障。
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适量的教育实施方案,目标定位在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既精通IT技术又懂管理,同时具有管理知识、IT技能并具备系统工程思想的复合性软件人才。
三、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企业不可能通过降低用人标准来求得生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的需要标准只会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只能以就业为导向,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做产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先行者,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 对本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
1.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应贯穿核心课程体系
学生之所以对专业迷茫,多是源于专业名称的抽象和专业内涵的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对象非常丰富,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应该把专业教育贯穿于3年的核心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专业的内涵和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该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目的。让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逐步体会专业思想、专业内涵、专业特长、专业定位和学习的侧重点。
2.专业知识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
专业内涵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依据。专业知识往往通过主干课程、特色课程以及专业培养计划等方式体现,并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融入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重点既包括计算机技术也包括经济管理,在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时侧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点在于应用而不是原理。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到经济管理中信息的形成是本专业的独特知识结构(知识链)。这一知识链的构建必须符合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的设计中,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又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环节应及时更新和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想象力,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3.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讲练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情境、案例和目标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和教学相长,重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4.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升级,一个缺乏优秀教师团队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既要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又要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并能把计算机技术同管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校教师要时常跟踪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使自己首先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的综合人才。同时也可通过引入高级专业人才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5.制订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资源库
通过制订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教学体系更加体现信息管理专业的新特点,对培养计划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细化和规范化,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同时,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最大程度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6.充分发挥Iteam社团的作用
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Iteam社团作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学习和学术科技类的学生社团,对延伸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Iteam社团的逐渐发展,从社团规划与设计、工作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范围等都更加明确和规范。针对社团中存在的社团活动水准不高的问题,社团建立了“导师制”,使社团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都有导师同行。导师主要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同学们进行科技制作、课题研究、参加科技竞赛等,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学生自我教育与导师指导相结合。Iteam社团信息管理部的成员可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 ERP 沙盘模拟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 ERP 软件技能大赛、E路通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国际GMC挑战赛等社会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使社团活动保持较高水准,同时使同学们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Iteam社团的组织和引导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对构建信息管理专业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取得持续性的学习效果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渗透力。
四、结束语
近年来,信息管理科学和技术发展、更替的速度逐渐加快。为适应这种变化,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应重视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的研究,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和系统的模式上重新塑造自身,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知识结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是高校的责任。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成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品牌专业,为信息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克玉.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孙湧.高职院校IT类专业内涵定位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卢志平,陈朝晖.主动实践理念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9,29(4).
[4]汤志伟,吴瑞巍,余海莹.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核心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