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中的字、气、情、声的表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艺术是以艺术化的嗓音,情感化的旋律为载体,表现音乐文学语言的寓意与意境,塑造音乐与语言高度融合的听觉审美形象,借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唱艺术 咬字 气息 情感表达 声情并茂
  
  前言:
  人的发声与歌唱是一门科学,艺术化的嗓音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将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各种技能技巧完美的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是声乐艺术表现的基础。声乐艺术的表演活动,在表达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意境、音乐主题、语言韵律、风格特点等方面充满艺术性与创造性,是审美时间的创造过程。艺术性与科学性有机的结合起来,理解掌握科学原理,进行严格的有序的科学训练,探求与掌握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方法,从而驶向声乐艺术的理想彼岸。
  在整个音乐艺术中歌唱不可争辩的处于首要地位,它是旋律、转调与和声所环绕的中心,歌唱中的字、气、情、声的运用是整个歌唱艺术的关键所在,歌唱艺术是一种更高级、更切更为形象的语言艺术,声乐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在歌唱者所延长作品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现字、气、情、声运用不当,导致整首最作品无法演示完整的情况。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谈下在歌唱中字、气、情、声的运用问题。
  一、演唱中的依字行腔
  声乐是语言化的音乐,也可以成为音乐化的语言。声乐的语言艺术,是声乐艺术与其他音乐艺术想比较所特有的,它与乐器等其他音樂艺术形式比较,富于文学性,而与单纯的语言艺术形式比较,富于音乐性。
  声乐艺术是通过语言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与内心感受的艺术,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歌唱的咬字吐字直接影响歌曲的情感、主题、内容、风格的表达,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要掌握咬字吐字的方法就应当了解歌唱语言知识及其咬字吐字的规律。在歌唱中要努力作到咬字清楚,吐字规范,行腔正确,归韵到位,要自然=准确、敏捷,从而获得轻松饱满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最终达到字正腔圆,传情达意,声情并茂,完美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声乐作品的语言,有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俄语及汉语等。
  我国已故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要有明亮的共鸣,语言又要好,这个语言是脱离了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的语言,日常生活的语言是没法唱的。我们要把每个字,原有的元时美化,这个元音的色彩与生活的语言就稍有距离了。所以要把这个矛盾统一起来,既要有很好的共鸣的语言,又要有很清楚的语言的歌唱声音。其实我们的唱不外乎就是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一个旋律,一个语言,假如只考虑语言,最多也只是一个话剧或者朗诵演员而已。如果歌唱不很好利用腔体,就得不到好的共鸣。得到共鸣的声音,感觉是坚起来的,当然要比生活上的说话声音丰富得多”。
  根据古今中外声乐艺术普遍的审美原则及科学发声方法,歌唱咬字吐字的原则与方法应当含有以下三个要素:字头清,字腹正,字尾准。
  歌唱咬字吐字的字腹由韵母或元音组成。字腹的元音,是歌声的灵魂,是咬字吐字中能够唱得响,可以控制音量强弱,并可以延长的部分。当字头一经发出,即应迅速、准确地吐出字腹。在歌唱的行腔过程中,即字腹延长时,口形一般不能随旋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应保持母音原型,使音韵共鸣到位,声音圆润、饱满、洪亮、松驰,产生高质量的母音化的声腔,并使字腹的共鸣形态在所有发音时值内保持不变,直到收尾的瞬间。
  字与声的恰当结合是声乐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在歌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歌唱得美不美,往往与字的修饰润色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把“字正腔圆”作为歌唱艺术的标准。“字正腔圆”是塑声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美学原则。在歌唱实践中,要处理好字与声的辩证关系,即“字正”与“腔圆”的关系,才能达到声乐艺术的理想境界。
  二、演唱中的呼吸艺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寻求最科学的方法来铸造我们的“歌唱乐器”,使它发生经久不衰,又具我们自己特色的美好歌唱,这当然离不开继承、借鉴与大胆创新。
  呼吸功能的训练是歌唱的基础,这是因为我们的“歌唱乐器”是属管乐器类,因为它是人体的生理结构,血和肉制成的,为此称它为肉管乐器。它和一切物制管乐器类的发声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都是通过气流振动簧片(声带),经过打开的管本(声管、腔体),而产生泛音共鸣的。
  在我国传统演唱中讲:“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发声,声发则气振”;“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师也”。在我们的传统演唱中早已认识到气是歌声的动力、支撑力、控制力和保持力了。
  陈彦衡在《说谭》中讲:夫气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气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等。意大利有句名言:“谁若懂得呼吸,谁就知道怎样歌唱”,都说明了呼吸在歌唱的基本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船在水上才能行走,声音要在气上唱出,要求唱者要在气上唱,站在气上或坐在气上,依在气上而不从在、压在依在肌肉上或喉上。事实实践证明,凡是没有得到弹性的气息支持的声音,都是硬的、白的、直的、喊叫的,它是靠挤、压、卡、推的方式产生出来的。歌唱中产生的一系列毛病基本上都是和气息运用不当产生的。对于初学者要告诉他一面吸一面唱,始终保持小腹向里收缩的力要稍大于两肋和横膈模向上的力,如果一味的让气向下、向下,就会造成气息僵持状态,这样的气息就不会有弹性,或如水那样流动着,致使声音直、硬、死,整个人处理憋气、迸气状态,缺乏生气与活力。让他把气放平。
  歌唱时气息支持的状态和感觉,我常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办法,如:吹蜡烛,吹灰尘时,气息的工作状态来启发学生。并借用小孩子打嘟噜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音高半音半音的唱上行,然后再半音半音的练下来,让学生具体的感觉到在不同的音高上,使用气息压力大小是不一样的,音越高气息压力越大,声道也就随之音高而伸长,声音的点也就越来越集中、缩小,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吸得多,横隔膜四周都很僵硬,没有弹性,这是很难唱出好的声音来的。为此歌唱者必须掌握好呼吸的基本功,因为歌唱时一切音高、速度、节奏、连接、跳跃、延长等等音乐上的变化都是靠气做出来的。
  三、思想与情感所处在的重要地位
  诗人白剧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唱声音是在歌曲思想内涵的刺激下,内心感情的一种激发所致,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我国古代《乐记》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清代王德晖在《顾谈录》中阐述:“口中有曲,心中无‘曲’者,给令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也就是说,歌唱艺术不但通过歌声,而且通过演唱者的情感、情绪及面部表情,将具有思想内涵的语言融入美妙的歌声之中,为人们塑造一种崇高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歌唱艺术是词曲作家精心,演唱者用心,欣赏者动心的一种审美活动。歌唱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歌唱,也就没有歌唱的艺术表现。
  演唱者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本功与技术技巧,也不等于完全具备了歌唱艺术表现的全部条件,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情绪的激发,演唱者的歌声也就不会令扮演者感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对于观众的活生生的人的肌体来说,没有什么比演员本身活生生的情感更有感染力的了。观众只要感觉到演唱敞开的心灵,窥视它,认识到他的情感的精神真实及其表露的形体真实,他们马上就会倾心于这种情感的真实,无法控制地相信在舞台上所看到的一切。”因此,演唱者要用心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以特殊的思维本质、认识本质和意识形态本质,向客体或感性事物渗透。使之成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载体,用包含真情实感的歌声去塑造音乐形象,调动一切所掌握的技术技巧,力求达到歌曲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
  四、歌唱艺术的最终目的
  歌唱艺术的美及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歌词与旋律的完美融合,声情并茂,达韵传神。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先生曾说:“好的歌唱,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捷克歌唱家哼利
其他文献
一、 教学内容  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 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
摘要:本文从Visual Basic 6.0数据库体系结构,数据库的类型二个角度探讨了Visual Basic6.0对数据库的支持,阐述了V—isual Basic6.0访问数据库的原则,方法及常用控件及对象。  关键词:VB访问数据库 原则 方法 控件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4-0118-02
无线电科普教育基地是由大连市无线电管理局依托专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共享无线电资源,创新无线电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广大民众对无线电的兴趣”为目标,结合西岗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心在全国、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平台功能,投资300万元建设而成。无线电应用宣传体验活动内容包括无线电技术的“昨天、今天、明天”,即无线电发展史、无线电应用状况、无线电未来技术展望。基地位于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中永恒不变的原则。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这一原则,也成为了教学中长期研讨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呢?  一、树立正确的好课观。  传统的评价观评价一堂好课,往往是看老师讲得精不精彩,而要真正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就应该转变观念,看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么样。  著名特级教师孙
社会的发展是靠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说明创新是国家兴旺的关键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就这一问题,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练习是学习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
全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下列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两会的主题是 ( )  A.改革 B.可持续发展  C.科学发展观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摘要:CAN总线及其上层的CANopen应用协议已经在多种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本文介绍CANopen协议的主要内容,并以车辆上装控制系统为例,探讨系统设计的步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具有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
【摘 要】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状态,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法律文化。和谐社会是全面的、立体的、多维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文化发展则是社会和谐进步的灵魂。  【关键词】和谐社会 法律文化 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状态,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法律文化。这不仅是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践经历的真实写照。纵观
A4纸从窄的一过裁成大小相同的2张,取其中1张按图|画线,沿着实线切割,沿着虚线折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