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电影票房榜来看,稳坐头把交椅的是《战狼2》,票房超过56.8亿,这是《复联4》难以企及的数字。而排名第二的是《流浪地球》,票房46.5亿,当然,两部电影上映的情况不太一样,《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同期还有另外6部强片,最终《流浪地球》靠长线取胜,上映周期接近3个月。而《复联4》占尽了天时地利,春节档之后电影市场几乎一直处于低潮,没有一部重头电影,观众“饥渴”许久,所以《复联4》上映后有报复性观影的因素,另外,同档期确实没有一部电影能与之抗衡,因此上映到第九天,排片占比还超过60%,这意味着影院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为《复联4》服务。
不过,尽管《复联4》表面风光,票房卖到很高,但实际上分到片方手里不算太多,电影卖到42.38亿,片方得到的分账票房仅为9.2亿。
我们再看屈居第七的《美人鱼》,33亿票房片方能分得13.25亿,甚至31亿的《我不是药神》分账票房也比《复联4》多,达到11.28亿。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分账比例不同。国产片的分账比例比较简单,也比较公平,先是电影院分走一半,然后院线分走7%,这里可能会有人分不清影院和院线的区别,先来解释一下。
分账比例进口片少很多
中国目前共有47条院线,主要为国营,也有极少数以万达、大地为代表的民营院线。院线是影院的管理方,也是和中影、华夏等发行方直接对接的单位,负责给影院下发拷贝、票房汇总、统筹等工作,举个例子,《复联4》的拷贝由中影负责制作,然后交给院线,再由院线协调下发到影院并负责硬盘回收。而影院的票房也是要先经过院线上报。
除了电影院和院线分账外,剩下的43%归电影的制片方和发行方,那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分账比例到不了这个数字呢?是因为还要扣除5%的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和3.3%的特别营业税,以及3%左右的发行代理费,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的费用是在分账之前,总票房就要扣掉超过10%左右的费用了。所以,不止一次出现过制片方提出抗议的情况,觉得影院分到的票房太高,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电影的出品方新画面的老板张伟平就提出过抗议,要求增加电影最低限价,其实就是想要保障自身利益。
相比而言,進口片就吃亏的多,进口片的分账比例远没有国产片那么高,仅为25%,并且同样也要缴纳各种费用,所以算到最后,能拿到手的仅为总票房的23%左右。那么再来算下账,假设《复联4》卖到40亿,先扣掉11%的各项税费,然后再乘以25%,结果为8.9亿,赚的钱还没有《美人鱼》多。
“成本”太低,影院利润更高
在国产片和进口大片中,影院通常会更愿意多给后者一些场次,这固然由观众喜好决定,但是在上座率相当的情况下,影院也还是会倾斜于进口电影,这里面还有一层原因,就是进口片的最低限价往往比国产片低。
电影局没有对电影票价做上限要求,所以会出现甚至几百元一张的明星见面会电影票,但是为了保证发行方的利益,电影在上映的时候会有一个最低限价的要求,影院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卖票,否则就要自己贴钱。目前国产电影首轮上映最低限价都在30左右,高的甚至会到35、40,但进口片要低不少,《复联4》普通场次的最低限价仅为25,IMAX3D也仅为30元。
那么最低限价对影院有什么影响呢?观众在第三方买票的常规场次二者没什么区别,影院都要按票面价格将售票汇总报到专资办,但一些包场、活动场、或VIP的高价票就不一样了,比如影院和包场单位谈好一张票60元,但会按照最低限价出票,这样35元就全进了影院腰包,进入票务系统的25元再按照正常比例分账,VIP厅,以及捆绑服务、食品的电影票也一样,影院都会尽可能压低电影票的价格,将利润多留给自己,这也导致《复联4》的票房被压缩。
偷票房依旧存在
偷票房的情况屡禁不止,并且花样翻新,比如会用手写票替代机打票,观众买票的钱没有进入票务系统上报,又或者“张冠李戴”,把电影A的票房加到电影B的头上。一些重点国产片,发行方会安排监票人员到影院“暗访”,看影院有没有违规行为,但进口片通常不会这样操作,所以偷票房的影院更加肆无忌惮。
前面说的三点原因,导致《复联4》的实际票房其实要比目前看到的数字要多出不少,但最总片方的收入并没有国产电影多。不过话说回来,《复联4》在中国比美国上映的还早,说明迪士尼还是很看重中国市场,毕竟中国的银幕数多、漫威粉丝也多,给了电影赚大钱的机会,就算比例低一些,最终能拿到超过9亿,也是不小的数目了,你们觉得不同的分账比例,对《复联4》来说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