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推铅球教学,技术性较强,动作较复杂,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其技术的关键在于最后用力。动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铅球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在教学中必须经常强调各环节的要领和用力顺序,排除以往形成的技术定势,消除心理干扰因素,使初中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推铅球技术。
关键词: 铅球教学 教学策略 掌握技术
推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其技术性教强,动作较复杂,危险性很大,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高,对增强学生的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海南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随着田径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推铅球技术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学各年级的铅球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运动的特点,运动的性质和难度,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的差异,训练程度和个体个性的特征,以及教法等。力量大、协调性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反之就比较困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教学方法和手段固然很重要,但融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不能对掌握技术情况较差的学生置之不理,而要加强个别的指导和关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铅球素质的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和耐力。其最大特点是爆发力的训练,爆发力的训练取决于速度与力量的结合。铅球教学应围绕从决定成绩最重要因素—速度出发,改进技术,七八年级采用上步推球方法,九年级采用侧向推,使转体90度的侧向变为180度的背向,使铅球在学生手中的作用距离大大加长,从而获得较大的加速度,最后出手,可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通过转体、滑步等技术动作可提高运动成绩1—2.5米。提高心理素质,通过诱导、疏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焦虑心理和紧张状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总之,推球技术的改进: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克服心理障碍;第三,注重力量训练;第四,加强技巧训练,尽量加长最后铅球在手中的运行距离,尽量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使更多肌群参与并为最后推球创造良好的条件。
推铅球动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掌握投掷要领,铅球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使学生对推铅球的完整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建立完整动作技术的概念。
传授方法:
1.通过对退铅球技术的讲解、示范和观看挂图等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推铅球技术,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的概念。
2.概况介绍场地、器材规格。
3.提出推动铅球教学与练习中有关安全措施及要求。
4.讲授要领,抓住重难点,着重指出最后用力的顺序、重要性和特点。
5.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观摩。
6.注意示范位置和不同的方向示范,使学生看清楚。
第二阶段:学习原地推球技术。
传授方法:
1.采用徒手模仿练习。
2.手持轻器材(实心球)1公斤左右,练习单手推抛技术。逐渐建立肌肉对器械的感觉、自身体验和用力顺序。(从下而上)
3.进入场地用两三公斤器材做投掷动作。(正面推球)
4.正面用轻铅球向前上方推过2米~2.5米高的横杆,重视出高度和角度及运动轨迹。
5.进入场地用两三公斤器材做侧向转身推球练习(先徒手后持器械)。
第三阶段:注意突出等、转、推的重点技术。
1.先徒手练习(先慢后快,先用力小,后用力大),领会其关键技术要领。
2.进入场地手持两三公斤器械进行蹬、转、推的练习(先慢后快,先用力小,后用力大)。
3.注意送髋,送肩动作,做到以髋带腰,以肩领先,突出重点动作技术。
4.难点突出:蹬、转、推动作衔接越紧凑,作用时间越短越好,突出和保证投掷前加速度,以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第四阶段:注意动作的组合,突出动作的完整性。
1.先徒手分解练习,再徒手完整练习。(最好在场地内进行,以利于规则的正确运用)
2.进行场地并手持器械练习。(先慢后快,先用力小,后用力大)
3.重视换脚上步动作和器材出手瞬间的身体平衡,一是保证运动成绩,二是不违反规则,这样严格训练,学生在测验乃至比赛中才不至于影响运动成绩。
4.重视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训练,以保测验。(比赛的正常发挥)
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以上的教学方法,经我实践后,效果显著。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铅球教学时间是比较少的,要很好地掌握推铅球技术,仅凭课上的时间是很不够的,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外活动时也要进行练习,还可以布置徒手动作技术的回家作业,空闲时,学生可以练习,这样既得到了积极性的休息,又掌握了推铅球的技术。由于男女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男生掌握推铅球技术明显快于女生,所以在教学中,女生学习推铅球技术的时间要增加两三学时,这样才能与男生同步,要用鼓励帮助的态度,克服女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推铅球的技术和技能。
总之,在铅球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铅球教学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
关键词: 铅球教学 教学策略 掌握技术
推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其技术性教强,动作较复杂,危险性很大,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高,对增强学生的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海南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随着田径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推铅球技术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学各年级的铅球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运动的特点,运动的性质和难度,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的差异,训练程度和个体个性的特征,以及教法等。力量大、协调性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反之就比较困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教学方法和手段固然很重要,但融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不能对掌握技术情况较差的学生置之不理,而要加强个别的指导和关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铅球素质的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和耐力。其最大特点是爆发力的训练,爆发力的训练取决于速度与力量的结合。铅球教学应围绕从决定成绩最重要因素—速度出发,改进技术,七八年级采用上步推球方法,九年级采用侧向推,使转体90度的侧向变为180度的背向,使铅球在学生手中的作用距离大大加长,从而获得较大的加速度,最后出手,可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通过转体、滑步等技术动作可提高运动成绩1—2.5米。提高心理素质,通过诱导、疏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焦虑心理和紧张状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总之,推球技术的改进: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克服心理障碍;第三,注重力量训练;第四,加强技巧训练,尽量加长最后铅球在手中的运行距离,尽量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使更多肌群参与并为最后推球创造良好的条件。
推铅球动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掌握投掷要领,铅球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使学生对推铅球的完整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建立完整动作技术的概念。
传授方法:
1.通过对退铅球技术的讲解、示范和观看挂图等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推铅球技术,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的概念。
2.概况介绍场地、器材规格。
3.提出推动铅球教学与练习中有关安全措施及要求。
4.讲授要领,抓住重难点,着重指出最后用力的顺序、重要性和特点。
5.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观摩。
6.注意示范位置和不同的方向示范,使学生看清楚。
第二阶段:学习原地推球技术。
传授方法:
1.采用徒手模仿练习。
2.手持轻器材(实心球)1公斤左右,练习单手推抛技术。逐渐建立肌肉对器械的感觉、自身体验和用力顺序。(从下而上)
3.进入场地用两三公斤器材做投掷动作。(正面推球)
4.正面用轻铅球向前上方推过2米~2.5米高的横杆,重视出高度和角度及运动轨迹。
5.进入场地用两三公斤器材做侧向转身推球练习(先徒手后持器械)。
第三阶段:注意突出等、转、推的重点技术。
1.先徒手练习(先慢后快,先用力小,后用力大),领会其关键技术要领。
2.进入场地手持两三公斤器械进行蹬、转、推的练习(先慢后快,先用力小,后用力大)。
3.注意送髋,送肩动作,做到以髋带腰,以肩领先,突出重点动作技术。
4.难点突出:蹬、转、推动作衔接越紧凑,作用时间越短越好,突出和保证投掷前加速度,以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第四阶段:注意动作的组合,突出动作的完整性。
1.先徒手分解练习,再徒手完整练习。(最好在场地内进行,以利于规则的正确运用)
2.进行场地并手持器械练习。(先慢后快,先用力小,后用力大)
3.重视换脚上步动作和器材出手瞬间的身体平衡,一是保证运动成绩,二是不违反规则,这样严格训练,学生在测验乃至比赛中才不至于影响运动成绩。
4.重视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训练,以保测验。(比赛的正常发挥)
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以上的教学方法,经我实践后,效果显著。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铅球教学时间是比较少的,要很好地掌握推铅球技术,仅凭课上的时间是很不够的,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外活动时也要进行练习,还可以布置徒手动作技术的回家作业,空闲时,学生可以练习,这样既得到了积极性的休息,又掌握了推铅球的技术。由于男女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男生掌握推铅球技术明显快于女生,所以在教学中,女生学习推铅球技术的时间要增加两三学时,这样才能与男生同步,要用鼓励帮助的态度,克服女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推铅球的技术和技能。
总之,在铅球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铅球教学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