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凭借本人执教多年,针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原则和越野滑雪项目运动特征的研究,对越野滑雪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的规律,举例并进一步说明了不同原则在该项目中的应用,为如何科学地把握训练过程以实现训练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运动训练 过程控制 越野滑雪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43-01
越野滑雪作为一项户外运动,比拼的是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同时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说明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在越野滑雪运动训练中的控制原则,即分析运动员个体的生理变化规律,调理人体各个脏器系统的要素,使之达到最佳训练状态,以期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目的。
一、负荷的比例训练控制
在传统训练中,过度关注负荷量、重视负荷强度,把“量变引起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运用在了运动训练上。可是,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逐步提高,越野滑雪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研的发展,伴随着现代体育运动高密度、大强度的比赛,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变,训练的重点也放到了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有机结合上,加之专项训练,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人体对于来自外界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些会产生适应。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能够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因人而异的。这些刺激的程度和量,能够让人体机能对此作出调整,以适应这些刺激。而每个人对刺激的适应情况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对刺激的负荷合理安排。
对训练强度的安排和计划需要因人而异,某种强度的极限训练量,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甲运动员在超过极限训练量15%的情况下,产生了适应效果(身体机能增长),而乙运动员到30%才产生适应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针对他们的个体情况安排合理强度的训练。当然了,强度也并非越大越好,如果超过身体负荷限度,则会造成人体适应能力的停滞或者损害。如果在这种超高强度下训练,轻者成绩无法提高,严重者身体机能会退回到训练前的原始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每个运动员体质特征的不同,我们应该合理把握他们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让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稳定上升。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训练状态,作为教练员必须准确计算刺激的强度和量,控制好训练和休息的时间安排。并且这个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也要根据人的身体周期性变化合理安排。
二、耐力的训练
越野滑雪是耐力型的运动,而运动员体力下降的时候,肌肉中的乳酸是导致肌肉疲劳的主因,也是运动员降低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说,运动员对乳酸的耐受度是评价运动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通过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控制,让运动员习惯在肌肉中乳酸存在一定量的情况下比赛,会让运动员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相应地提高耐力水平。耐乳酸能力训练的目的就是延迟或尽量降低比赛中乳酸引起的酸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三、训练中接轨比赛的过程控制
训练和比赛的状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比赛时心率活动差别小,心率达到峰值所需时间短;训练时波动差别大,心率水平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长,并且训练和比赛中,心率都存在着差异,训练课心率普遍低于比赛心率。根据训练和比赛心率的变化,我们需要对平时的训练作出相应调整。
1.训练和比赛的心率,刚开始时候平均值差距不大,基本部分训练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比赛时的心率均高于训练课的心率。
2.比赛开始后5分钟,心率就达到了峰值,上升的速度比较明显。训练则在基本部分的最后部分才达到峰值,并且上升的速度不很明显。
3.比赛过程中,心率波动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训练课心率波动范围比较大,甚至有些时候心率低于正常运动心率。
4.训练心率变化的总趋势为:负荷强度上升阶段。
比赛和训练负荷强度变化的不同,反映了比赛和训练存在着一定差异。比赛的特点,决定了比赛的强度变化规律,即比赛刚开始,运动员会立刻进入了激烈的竞争状态,力争使自己尽快达到最佳的竞技水平。在这种情绪下所支配的行动,使人体的神经状态立刻变得高度兴奋,有全力以赴取得胜利的愿望,使心率从一开始即达到了最高水平。
训练则完全不同了,在训练开始之后,虽然也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心率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是机体的活动能力并未充分地运动起来。训练的节奏变化和比赛节奏完全不一致。因此在训练中,心率的峰值在最后部分才出现。正如外国教练说的,中国运动员都是慢热类型的。峰值的出现时间,说明了我们在训练安排上需要改进,在训练前期安排大运动量训练或者队内比赛,迅速让运动员进入紧张状态,以吻合比赛的心率节奏。
四、结语
熟悉了以上的控制,以及越野滑雪项目的特征,为了使计划变得更实际、更科学,就必须符合邏辑,用适当的强度刺激或不同训练节奏搭配,兼顾训练的要求和目的,才能使训练的效果最大化。我国的越野滑雪运动,只有实现了真正的科学化训练,才能立足在世界的前列。
[关键词]运动训练 过程控制 越野滑雪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43-01
越野滑雪作为一项户外运动,比拼的是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同时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说明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在越野滑雪运动训练中的控制原则,即分析运动员个体的生理变化规律,调理人体各个脏器系统的要素,使之达到最佳训练状态,以期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目的。
一、负荷的比例训练控制
在传统训练中,过度关注负荷量、重视负荷强度,把“量变引起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运用在了运动训练上。可是,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逐步提高,越野滑雪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研的发展,伴随着现代体育运动高密度、大强度的比赛,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变,训练的重点也放到了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有机结合上,加之专项训练,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人体对于来自外界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些会产生适应。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能够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因人而异的。这些刺激的程度和量,能够让人体机能对此作出调整,以适应这些刺激。而每个人对刺激的适应情况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对刺激的负荷合理安排。
对训练强度的安排和计划需要因人而异,某种强度的极限训练量,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甲运动员在超过极限训练量15%的情况下,产生了适应效果(身体机能增长),而乙运动员到30%才产生适应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针对他们的个体情况安排合理强度的训练。当然了,强度也并非越大越好,如果超过身体负荷限度,则会造成人体适应能力的停滞或者损害。如果在这种超高强度下训练,轻者成绩无法提高,严重者身体机能会退回到训练前的原始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每个运动员体质特征的不同,我们应该合理把握他们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让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稳定上升。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训练状态,作为教练员必须准确计算刺激的强度和量,控制好训练和休息的时间安排。并且这个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也要根据人的身体周期性变化合理安排。
二、耐力的训练
越野滑雪是耐力型的运动,而运动员体力下降的时候,肌肉中的乳酸是导致肌肉疲劳的主因,也是运动员降低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说,运动员对乳酸的耐受度是评价运动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通过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控制,让运动员习惯在肌肉中乳酸存在一定量的情况下比赛,会让运动员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相应地提高耐力水平。耐乳酸能力训练的目的就是延迟或尽量降低比赛中乳酸引起的酸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三、训练中接轨比赛的过程控制
训练和比赛的状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比赛时心率活动差别小,心率达到峰值所需时间短;训练时波动差别大,心率水平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长,并且训练和比赛中,心率都存在着差异,训练课心率普遍低于比赛心率。根据训练和比赛心率的变化,我们需要对平时的训练作出相应调整。
1.训练和比赛的心率,刚开始时候平均值差距不大,基本部分训练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比赛时的心率均高于训练课的心率。
2.比赛开始后5分钟,心率就达到了峰值,上升的速度比较明显。训练则在基本部分的最后部分才达到峰值,并且上升的速度不很明显。
3.比赛过程中,心率波动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训练课心率波动范围比较大,甚至有些时候心率低于正常运动心率。
4.训练心率变化的总趋势为:负荷强度上升阶段。
比赛和训练负荷强度变化的不同,反映了比赛和训练存在着一定差异。比赛的特点,决定了比赛的强度变化规律,即比赛刚开始,运动员会立刻进入了激烈的竞争状态,力争使自己尽快达到最佳的竞技水平。在这种情绪下所支配的行动,使人体的神经状态立刻变得高度兴奋,有全力以赴取得胜利的愿望,使心率从一开始即达到了最高水平。
训练则完全不同了,在训练开始之后,虽然也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心率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是机体的活动能力并未充分地运动起来。训练的节奏变化和比赛节奏完全不一致。因此在训练中,心率的峰值在最后部分才出现。正如外国教练说的,中国运动员都是慢热类型的。峰值的出现时间,说明了我们在训练安排上需要改进,在训练前期安排大运动量训练或者队内比赛,迅速让运动员进入紧张状态,以吻合比赛的心率节奏。
四、结语
熟悉了以上的控制,以及越野滑雪项目的特征,为了使计划变得更实际、更科学,就必须符合邏辑,用适当的强度刺激或不同训练节奏搭配,兼顾训练的要求和目的,才能使训练的效果最大化。我国的越野滑雪运动,只有实现了真正的科学化训练,才能立足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