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合理的运用提问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因此,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出发,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做简单的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66-01
课堂提问是串联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一直以来为很多教师所运用。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的质量。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开阔学生思路,引起思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当中;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中,以问题来诱导启发非常重要,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提问艺术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却往往陷入一些误区,从而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课堂的效率因而也就不高。首先,有些问题显得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太大。比如常常说:“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懂了没有”这些问题显得没有思考的价值,只是机械的回答。而问题的难度大了,则无法照顾到所有水平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其次,有些问题则偏离了课堂的实际,比如很多教师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根据教程的重点、难点来发问,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发问。问得不恰当,回应的学生寥寥数人。
2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2.1 化难为易,逐层击破
疑问是觉悟开端。学生语文思维的扩展是从问题开始的,其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及能力实际,在设计课堂的提问的时候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拆分成几个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突破难题。高中语文的很多文章年度跨越大,受阅读水平及能力的限制,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别提思索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如此,有些文章冗长,文字晦涩,但却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在上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祝福》一文篇幅较长,其难点在于对祥林嫂命运和遭遇的分析及理解。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有效信息来解读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和其深层原因,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作者在文章中对祥林嫂的眼睛是怎么描述的,一共有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祥林嫂的眼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你结合课本知识及历史背景,说说你对祥林嫂命运和人生遭遇的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有什么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在旧中国,她的命运是否具有代表性?”
这四个问题从祥林嫂的眼睛着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由现象及本质,通过一点直接切入了文章的重难点,也让学生体会到了鲁迅作品的深层内涵,对祥林嫂类似人物的命运给予同情及其深层次社会原因的思考。同时,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引导,适当鼓励其发言,让他在思考和发言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2.2 引导启发,开拓思路
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不同的是,采用提问的方法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思路得到开拓。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启发呢?追问是其中一种方式。追问是指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使得后面的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的延伸,或者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逆向考虑。研究表明,追问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追问艺术起到了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良好方式。比如在讲到刘鸿伏的《父亲》一文的时候,我们在用多媒体播放朱自清的一段《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然后对学生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欠缺思考的地方,每节课教师肯定会提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务必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可接受性。不能整堂课问个不停,学生应接不暇,因而学习兴趣也就培养不起来。
以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开拓思路还应注意在问题的设置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务必是开放性的。语文是一门相对主观的学科,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对文字的体会,对课文中蕴含感情的理解都不会是一样的,所以教师的问题答案不要设置固定的答案,要给学生充分发挥和表达的空间,如讲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我问学生“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联想到了北宋年代,想到北宋抗金的历史,甚至有的同学还说到了岳飞抗金……想象空间得到了开阔,联系历史背景,更好的理解辛弃疾的这首诗。
2.3 抓准提问的时机
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构成课堂提问的主要内容,教师的问是主导,以问导学;学生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什么时候问,该怎么问是教师在课前应充分考虑的。抓准提问的时机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整堂课的连续性,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的衔接性,也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延伸性。那么教师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抓准提问的时机呢?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还处于对前面问题的思索或者说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是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的时候不宜发问,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二要考虑到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有些回答比较慢,而有些则比较快,教师在提问方式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选择追问,反问,直问等方式。但是提问的时机需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时机也需要教师做一定的控制,当问完一个问题之后,不要让学生马上就回答问题,而是要给一定的时间,有个思考的过程,特别是面对全体学生发问的时候,有些想得快的同学马上就大声说出来了,很容易影响到其他人的思考。提问的时机还应注意的是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时候教师一连发问几个问题,而学生云里雾里一片茫然,出现了“冷场”的现象,这样的发问故而是低效的。
3 结语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关键还是在于认真钻研课堂提问的方法,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总不断总结、创新提问的方式方法,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争创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红功.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新课程(中学),2010(7):132.
[2] 蔡莹.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8):257-25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66-01
课堂提问是串联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一直以来为很多教师所运用。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的质量。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开阔学生思路,引起思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当中;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中,以问题来诱导启发非常重要,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提问艺术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却往往陷入一些误区,从而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课堂的效率因而也就不高。首先,有些问题显得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太大。比如常常说:“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懂了没有”这些问题显得没有思考的价值,只是机械的回答。而问题的难度大了,则无法照顾到所有水平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其次,有些问题则偏离了课堂的实际,比如很多教师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根据教程的重点、难点来发问,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发问。问得不恰当,回应的学生寥寥数人。
2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2.1 化难为易,逐层击破
疑问是觉悟开端。学生语文思维的扩展是从问题开始的,其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及能力实际,在设计课堂的提问的时候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拆分成几个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突破难题。高中语文的很多文章年度跨越大,受阅读水平及能力的限制,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别提思索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如此,有些文章冗长,文字晦涩,但却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在上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祝福》一文篇幅较长,其难点在于对祥林嫂命运和遭遇的分析及理解。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有效信息来解读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和其深层原因,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作者在文章中对祥林嫂的眼睛是怎么描述的,一共有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祥林嫂的眼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你结合课本知识及历史背景,说说你对祥林嫂命运和人生遭遇的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有什么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在旧中国,她的命运是否具有代表性?”
这四个问题从祥林嫂的眼睛着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由现象及本质,通过一点直接切入了文章的重难点,也让学生体会到了鲁迅作品的深层内涵,对祥林嫂类似人物的命运给予同情及其深层次社会原因的思考。同时,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引导,适当鼓励其发言,让他在思考和发言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2.2 引导启发,开拓思路
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不同的是,采用提问的方法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思路得到开拓。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启发呢?追问是其中一种方式。追问是指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使得后面的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的延伸,或者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逆向考虑。研究表明,追问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追问艺术起到了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良好方式。比如在讲到刘鸿伏的《父亲》一文的时候,我们在用多媒体播放朱自清的一段《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然后对学生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欠缺思考的地方,每节课教师肯定会提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务必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可接受性。不能整堂课问个不停,学生应接不暇,因而学习兴趣也就培养不起来。
以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开拓思路还应注意在问题的设置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务必是开放性的。语文是一门相对主观的学科,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对文字的体会,对课文中蕴含感情的理解都不会是一样的,所以教师的问题答案不要设置固定的答案,要给学生充分发挥和表达的空间,如讲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我问学生“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联想到了北宋年代,想到北宋抗金的历史,甚至有的同学还说到了岳飞抗金……想象空间得到了开阔,联系历史背景,更好的理解辛弃疾的这首诗。
2.3 抓准提问的时机
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构成课堂提问的主要内容,教师的问是主导,以问导学;学生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什么时候问,该怎么问是教师在课前应充分考虑的。抓准提问的时机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整堂课的连续性,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的衔接性,也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延伸性。那么教师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抓准提问的时机呢?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还处于对前面问题的思索或者说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是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的时候不宜发问,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二要考虑到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有些回答比较慢,而有些则比较快,教师在提问方式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选择追问,反问,直问等方式。但是提问的时机需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时机也需要教师做一定的控制,当问完一个问题之后,不要让学生马上就回答问题,而是要给一定的时间,有个思考的过程,特别是面对全体学生发问的时候,有些想得快的同学马上就大声说出来了,很容易影响到其他人的思考。提问的时机还应注意的是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时候教师一连发问几个问题,而学生云里雾里一片茫然,出现了“冷场”的现象,这样的发问故而是低效的。
3 结语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关键还是在于认真钻研课堂提问的方法,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总不断总结、创新提问的方式方法,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争创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红功.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新课程(中学),2010(7):132.
[2] 蔡莹.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8):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