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幼儿需要培养的“感恩”意识正是良好情感的一部分,从家庭教育现状来看,不少独生子女获得了父母与家人的宠爱,形成了重智轻德的教育。结果就是这类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社交的过程中会出现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问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基于上述现状对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进行简要分析,从实践角度明确幼儿感恩教育的意义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方法与途径。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绘本故事、组织教学活动等,通过具有情境性的表演和教学,使幼儿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提前选取幼儿能够理解的感恩小故事,通过广播站给幼儿普及相应知识,选择在午休或散步的时间进行广播。同时根据幼儿一周的表现情况,每周在升国旗时公布两名“感恩小天使”,并发给其奖状作为鼓励。在午餐时间通过广播播放唐诗音乐《悯农》,让幼儿在用餐的实际情境中理解农民种植粮食的辛苦,从而在自身行为上有所改变,将餐盘中的食物全部吃干净,不浪费粮食。在《让爱住我家》的歌曲中,让幼儿深刻感受父母的爱意,提升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并开展相应的活动,让父母和幼儿共同分享家庭中的感恩故事,让幼儿逐步具备感恩行为。
二、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区域游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组幼儿的特点,在园内开设幼儿区角游戏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在每日开放活动时间让孩子走进自选区角开展活动,此活动的优点在于幼儿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和个性发展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实现感恩教育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特定的主题和幼儿合作,共同搜集相关材料,做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幼儿懂得合作的优势与意义。选择美工区的幼儿,通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祖国家乡的繁荣,从而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家乡。
(二)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的想法与兴趣,创造和展开游戏的整个动态过程。开展自主性游戏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进程中感受成功、失败、受挫、合作、沟通等一系列情感活动,满足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為其身心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幼儿在自主选择区角游戏的同时也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和伙伴相互交流、互相体贴、分享玩具,产生情感,学会感恩。与此同时,游戏道具也可以由幼儿自行制作,通过半成品等一些低结构材料的提供,教师可以使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自主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和幼儿做一次游戏内容讨论,例如,在游戏中我们需要准备哪些道具,需要搜集哪些材料。具体的自主性游戏如:娃娃家游戏,在此游戏中幼儿准备芭比娃娃及其需要的食物和衣服,模拟给娃娃喂食和穿衣的过程,由此体会父母对于幼儿的爱护与关心,体验作为父母的辛苦。
(三)户外游戏
除去课堂游戏,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能够在户外进行的游戏活动,例如可以进行“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由“老狼”决定,当“老狼”说“天黑了”的时候,“小羊”必须要回到家,没有回到家的“小羊”会被老狼吃掉,这就需要已经回家的“小羊”尽可能地帮助那些没有回家的“小羊”,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被人帮助的幸福感。在户外游戏中,幼儿也应该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准备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幼儿全程参与进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参与感与主体意识。
三、在一日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而感恩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的节日有很多是以“感恩”为主题的,例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不同节日代表的不同内容,教师可以教育幼儿感谢为自己付出的所有人,提升幼儿的感恩意识与情怀,令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使其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四、开展幼儿教学的方法浅析
(一)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是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具备并且传承下去的重要品质与素养。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在普及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加入感恩教育,教学中多搜集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故事,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要进行创新发展,收集互联网上的感恩故事短片,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幼儿播放。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孔融让梨》的故事短片,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传播、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用来帮助幼儿学习和培养谦让与礼貌的意识。
(二)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感恩教育
社会资源中存在着大量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搜集这些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中,给幼儿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让幼儿在社会环境中亲身去感受。这种身临其境的接触与感受能够加深幼儿对感恩意识与行为的理解,让他们学会感恩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结合社会资源与社会环境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出现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先搜集资料,并将资料制成视频播放给幼儿观看,让幼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同时,组织募捐活动,教师要给幼儿讲明募捐的目的和意义,并告知幼儿要用自己的零花钱或压岁钱来进行捐赠,用自己的力量为受灾的人们作出一份贡献,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意识,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与幸福。当幼儿对感恩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就能够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心存善念、懂得助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感恩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真正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理论的讲授,更需要教师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与教师的接触最为紧密且时间最长,因此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幼儿,让幼儿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成长,教师要尽可能重视每一位幼儿的心理特征,保证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让每一个幼儿都在心底种下善良的种子。幼儿正处于模仿大人行为的时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情,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让幼儿也能够将感恩意识深植心中。
感恩教育是一种触动灵魂的情感教育,也是一种立德树人的人性化教育,在幼儿时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使幼儿学会正确地看待人和事,学会人与人之间正确的交往,让幼儿知道我爱你、你爱我是相互的。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会逐步建立起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