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巨大差异,使得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感到汉字难认、难读、难写、难记,很多初接触汉字的留学生把汉字看作一幅幅神秘的图画或是线条的谜,感觉自己无望掌握它。相比之下,我国小学生则不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国小学生在识字前已获得“字感”的缘故。孩子们虽不识字,但生活在汉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渐渐形成了对方块汉字的直觉。留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汉字,当然无从谈起字感。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字感”的认识和研究相当贫乏,因此我们试图借助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内隐学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对字感现象作出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
一、内隐学习的涵义及特征
内隐学习一词的最早提出者ArthurReber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1]。内隐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自动性。这一特征主要指学习本身是自动产生的,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何操作过程中的外显规则[2]。
2.概括性。内隐学习的概括性,是指学习所获得的结果是抽象的规则知识,而且能够在知识的深层结构保持不变而表面特征不同的情境中发生迁移。
3.理解性。主要指所习得的知识只有在部分程度上能够被主体意识到,它具有不彻底的理解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并非完全不能被人们意识到,只是人们难以把它们完整、恰当地表达出来。
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即低变异性。主要是因为内隐学习系统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其学习效果是稳定的,不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不容易受次要任务、年龄、IQ和病理的影响。[3]
5.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体现在学习者表现出更大且更显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这一特点和Reber等人总结出的内隐学习的抽象性特征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指内隐知识不依赖于当前刺激的表面特征,具有较高的迁移易化能力。而高潜力特征的发现则来源于内隐学习仅使用显著特征分类,却达到了外显学习运用显著和非显著特征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内隐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力,高效性是指内隐知识储存的密度更大及它的传递具有高效性。[4]
二、字感的涵义和特点
尽管“字感”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学习很重要,但目前对字感的认识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字感”一词只散见于一些论文中,几乎没有学者专门对这个词作出解释。我们知道,小学生之所以识记汉字强于外国留学生,主要是因为汉语言文化的大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很多获得字感的机会。而外国留学生是在来中国后,学汉语的同时,受汉语言环境的熏陶感染,才逐步获得字感的。
“字感”这一名词主要是根据“语感”提出来的,根据我们自身对汉字的学习过程的了解和研究,可以给字感作以下简单界定:
字感是对汉字隐含的规律性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在无意识中获得的一种对汉字的规则的认识,它属于直觉思维;是对汉字的感悟,是在和汉字的不断接触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内隐的不被主体所觉察或意识的感觉;字感主要表现在对汉字形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汉字的方块特点的认识上。
从以上对字感的初步认识中可以看出字感作为对汉字的直觉能力,它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模糊性和敏捷性等显著特性。“直接性”是说个体对汉字规律的领悟未经逐步分析、严密推理与论证就在不断接触中感受到了;“整体性”是说其在认识过程开始的时候,经常将汉字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而不像有些留学生那样把一个汉字感知成两个并列的汉字,如把“多”感知成“夕夕”;“模糊性”是指个体对汉字是进行整体感知的,对那些具有细微差别能力的汉字认知不准确,经常将之混淆,比如将形近汉字“土士”“夫天”等看成是同一个汉字;“敏捷性”则是指其对汉字的感知和感悟的速度,即很快就能辨认出一个汉字和其他汉字的区别性,当然这主要是指对那些形体差异较大的汉字而言。目前对字感的特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局限性,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深入研究。
三、内隐学习与字感的培养
对内隐学习以及字感概念和基本特征的了解和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讨字感是如何培养这一问题的。
首先,“字感”作为人对汉字的一种敏锐的、整体的直觉能力,它的生成和发展需要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遗传机制(母语习得机制)、汉字知识(包括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和实践环节,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汉字实践环节:字感的生成必然来自于主体的自我实践和对觉察对象深刻的自我体验。[5]字感是伴随着和汉字的大量接触而习得的,它的获得完全有赖于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内隐学习。我国少年儿童接触汉字并非始于学校教育。从用眼睛观察周围事物开始,他就已经被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中。个体通过人际交往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并形成对汉语言文字的直感。我国的学前儿童对字感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它是一种自动化过程,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不经过意识努力而发现的汉字字形方面的规则。尽管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汉字的一些规则,却可以在以后的汉字书写和学习中准确地使用它们。内隐学习正是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一些经验并因此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它是在一种偶然的、无意识状态下获取某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内容,无法有意识地把它们提取表达出来,只能在一些任务和操作过程中反映出已获得了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字感”是学习者对方块汉字的一种感受能力,它是学习者(主体)对汉字(客体)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因此,培养学生的字感,应重视内隐学习的作用。
四、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字感的培养需要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人类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目标,可以通过外显与内隐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达成。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两个不同的学习系统,两者之间在学习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内隐的无意识学习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而有意识的外显学习是自觉的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外显知识的获得将有助于内隐学习效果的提高。[6]字感的培养和获得也应该如此。
“字感”作为一种对言语对象敏锐的直觉能力,它能够对言语对象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和判断。我们都有着这样的经验,有时凭借字感就能够察觉到有些汉字书写是否正确,而无须借助相关工具为中介。对外汉字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在字感培养和形成过程中,需要的是主体对汉字对象的直觉体验、感悟和整体把握。对外汉字教学实践过程中,留学生通过对大量汉字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了虽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地指导汉字书写的内隐知识。因而对形成和培养字感来说,内隐学习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或取消汉字知识教学。外显知识对字感素质的发展同样能够起到重要的强化作用。首先,字感的直觉性是一种感受性与理解性的高度统一,其中蕴含着理性的成分。因此,字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直觉的感受层面,准确敏锐的字感,必然是建立在理解性基础之上的。另外,字感的直觉性也需要大量的汉字知识等外显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对外汉语课程中有着大量的关于汉字的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被主体吸取后,会稳固地贮存在人的认知图式中,一旦需要时就能够自动、迅速地调出,成为以后学习和理解汉字用之不竭的直觉源泉。具体到对外汉字教学中需要做到两点:
1.以大量汉字的“输入”来培养字感。字感是长期有效的汉字接触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汉字直觉。字感是由学生自己对汉字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的,是学生感受的结晶,而非教师教学的产品,因此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汉字材料,应该是字感培养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就是在语音教学阶段便让学生开始大量接触汉字。我们可以借鉴和利用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成功做法——注音识字法,在学生口语学习阶段,运用汉字加拼音的教材进行汉字教学。虽然学生重在获得口语能力,但对拼音下面的汉字,学生会无意识地注意并感知。另外,充分利用留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汉字的便利条件,帮助他们感知和认识汉字。留学生初到中国时,对什么都好奇,节假日喜欢结伴出游,这时,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汉字都可以成为他们感知汉字的有效途径。
2.通过有意识的字感知识讲解和训练强化字感培养。由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分析归纳能力的成年人,他们更易于感受到事物的规律及本质,对于有规律的东西接受起来也更快、更容易一些。所以,教师可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加快字感形成的速度。通过讲解一些代表字让学生全面了解汉字的概貌,掌握汉字的规律性特点,从而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感知汉字,省却盲目摸索的探求阶段。
内隐学习是培养字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在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学习中,我们要引导留学生利用内隐学习方式来主动获得字感,以弥补他们的这一先天不足,使外国留学生能和我国学龄儿童一样轻松地进入汉字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RoberA S. Implic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67,(5).
[2]Reber, P. J., &Spuire, L. R. Encapsula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in sequence Learning [J].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ience, 1998, (10).
[3]Seamon. J.G,Marsh, R , L.Critica importance of exposure duration for affective Discrimination of stimuli that are not recognized[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84,(10).
[4]杨治良 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3).
[5]方柯浅.论语感与内隐学习[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6]郭秀艳.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
(刘艳妮,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社科部)
一、内隐学习的涵义及特征
内隐学习一词的最早提出者ArthurReber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1]。内隐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自动性。这一特征主要指学习本身是自动产生的,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何操作过程中的外显规则[2]。
2.概括性。内隐学习的概括性,是指学习所获得的结果是抽象的规则知识,而且能够在知识的深层结构保持不变而表面特征不同的情境中发生迁移。
3.理解性。主要指所习得的知识只有在部分程度上能够被主体意识到,它具有不彻底的理解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并非完全不能被人们意识到,只是人们难以把它们完整、恰当地表达出来。
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即低变异性。主要是因为内隐学习系统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其学习效果是稳定的,不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不容易受次要任务、年龄、IQ和病理的影响。[3]
5.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体现在学习者表现出更大且更显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这一特点和Reber等人总结出的内隐学习的抽象性特征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指内隐知识不依赖于当前刺激的表面特征,具有较高的迁移易化能力。而高潜力特征的发现则来源于内隐学习仅使用显著特征分类,却达到了外显学习运用显著和非显著特征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内隐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力,高效性是指内隐知识储存的密度更大及它的传递具有高效性。[4]
二、字感的涵义和特点
尽管“字感”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学习很重要,但目前对字感的认识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字感”一词只散见于一些论文中,几乎没有学者专门对这个词作出解释。我们知道,小学生之所以识记汉字强于外国留学生,主要是因为汉语言文化的大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很多获得字感的机会。而外国留学生是在来中国后,学汉语的同时,受汉语言环境的熏陶感染,才逐步获得字感的。
“字感”这一名词主要是根据“语感”提出来的,根据我们自身对汉字的学习过程的了解和研究,可以给字感作以下简单界定:
字感是对汉字隐含的规律性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在无意识中获得的一种对汉字的规则的认识,它属于直觉思维;是对汉字的感悟,是在和汉字的不断接触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内隐的不被主体所觉察或意识的感觉;字感主要表现在对汉字形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汉字的方块特点的认识上。
从以上对字感的初步认识中可以看出字感作为对汉字的直觉能力,它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模糊性和敏捷性等显著特性。“直接性”是说个体对汉字规律的领悟未经逐步分析、严密推理与论证就在不断接触中感受到了;“整体性”是说其在认识过程开始的时候,经常将汉字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而不像有些留学生那样把一个汉字感知成两个并列的汉字,如把“多”感知成“夕夕”;“模糊性”是指个体对汉字是进行整体感知的,对那些具有细微差别能力的汉字认知不准确,经常将之混淆,比如将形近汉字“土士”“夫天”等看成是同一个汉字;“敏捷性”则是指其对汉字的感知和感悟的速度,即很快就能辨认出一个汉字和其他汉字的区别性,当然这主要是指对那些形体差异较大的汉字而言。目前对字感的特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局限性,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深入研究。
三、内隐学习与字感的培养
对内隐学习以及字感概念和基本特征的了解和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讨字感是如何培养这一问题的。
首先,“字感”作为人对汉字的一种敏锐的、整体的直觉能力,它的生成和发展需要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遗传机制(母语习得机制)、汉字知识(包括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和实践环节,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汉字实践环节:字感的生成必然来自于主体的自我实践和对觉察对象深刻的自我体验。[5]字感是伴随着和汉字的大量接触而习得的,它的获得完全有赖于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内隐学习。我国少年儿童接触汉字并非始于学校教育。从用眼睛观察周围事物开始,他就已经被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中。个体通过人际交往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并形成对汉语言文字的直感。我国的学前儿童对字感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它是一种自动化过程,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不经过意识努力而发现的汉字字形方面的规则。尽管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汉字的一些规则,却可以在以后的汉字书写和学习中准确地使用它们。内隐学习正是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一些经验并因此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它是在一种偶然的、无意识状态下获取某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内容,无法有意识地把它们提取表达出来,只能在一些任务和操作过程中反映出已获得了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字感”是学习者对方块汉字的一种感受能力,它是学习者(主体)对汉字(客体)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因此,培养学生的字感,应重视内隐学习的作用。
四、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字感的培养需要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人类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目标,可以通过外显与内隐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达成。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两个不同的学习系统,两者之间在学习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内隐的无意识学习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而有意识的外显学习是自觉的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外显知识的获得将有助于内隐学习效果的提高。[6]字感的培养和获得也应该如此。
“字感”作为一种对言语对象敏锐的直觉能力,它能够对言语对象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和判断。我们都有着这样的经验,有时凭借字感就能够察觉到有些汉字书写是否正确,而无须借助相关工具为中介。对外汉字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在字感培养和形成过程中,需要的是主体对汉字对象的直觉体验、感悟和整体把握。对外汉字教学实践过程中,留学生通过对大量汉字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了虽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地指导汉字书写的内隐知识。因而对形成和培养字感来说,内隐学习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或取消汉字知识教学。外显知识对字感素质的发展同样能够起到重要的强化作用。首先,字感的直觉性是一种感受性与理解性的高度统一,其中蕴含着理性的成分。因此,字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直觉的感受层面,准确敏锐的字感,必然是建立在理解性基础之上的。另外,字感的直觉性也需要大量的汉字知识等外显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对外汉语课程中有着大量的关于汉字的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被主体吸取后,会稳固地贮存在人的认知图式中,一旦需要时就能够自动、迅速地调出,成为以后学习和理解汉字用之不竭的直觉源泉。具体到对外汉字教学中需要做到两点:
1.以大量汉字的“输入”来培养字感。字感是长期有效的汉字接触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汉字直觉。字感是由学生自己对汉字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的,是学生感受的结晶,而非教师教学的产品,因此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汉字材料,应该是字感培养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就是在语音教学阶段便让学生开始大量接触汉字。我们可以借鉴和利用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成功做法——注音识字法,在学生口语学习阶段,运用汉字加拼音的教材进行汉字教学。虽然学生重在获得口语能力,但对拼音下面的汉字,学生会无意识地注意并感知。另外,充分利用留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汉字的便利条件,帮助他们感知和认识汉字。留学生初到中国时,对什么都好奇,节假日喜欢结伴出游,这时,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汉字都可以成为他们感知汉字的有效途径。
2.通过有意识的字感知识讲解和训练强化字感培养。由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分析归纳能力的成年人,他们更易于感受到事物的规律及本质,对于有规律的东西接受起来也更快、更容易一些。所以,教师可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加快字感形成的速度。通过讲解一些代表字让学生全面了解汉字的概貌,掌握汉字的规律性特点,从而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感知汉字,省却盲目摸索的探求阶段。
内隐学习是培养字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在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学习中,我们要引导留学生利用内隐学习方式来主动获得字感,以弥补他们的这一先天不足,使外国留学生能和我国学龄儿童一样轻松地进入汉字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RoberA S. Implic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67,(5).
[2]Reber, P. J., &Spuire, L. R. Encapsula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in sequence Learning [J].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ience, 1998, (10).
[3]Seamon. J.G,Marsh, R , L.Critica importance of exposure duration for affective Discrimination of stimuli that are not recognized[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84,(10).
[4]杨治良 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3).
[5]方柯浅.论语感与内隐学习[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6]郭秀艳.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
(刘艳妮,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