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实验的探究功能及其教育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新设计的课程和教科书中,探究性实验大量地出现。这种做法在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操作难度大,难以保证效果的问题。怎么办?
退回去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只有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探究性实验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以此为突破口,不失为一种方法。为此,笔者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策略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常用的形式,其操作要点:
1.小组的组建要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在小组内学生有一定的差异,而在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是相似的。小组的人数一般在3-5人之间,并且这种分组可以随时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机会,以保证班级同学的发展。
小组成立后,教师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把小组学习的任务分解,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必须完成其中一部分,整个学习的任务才能完成;给每个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成绩考核时,以小组的平均分作为每个人的成绩,只有当每个小组成员达到某一标准时,才能给每个人奖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
小组建立应注意如下问题:
分工合理
小组在进行工作分工时要注意组内各成员的特点,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有的同学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可以安排他们进行理论探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设计探索过程,预测探究结果。而有的同学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可以安排他们依据基本原理,遵循设计思路,进行合理化的实验,详细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及时将实验的结果反馈,从而验证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引导互助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成员之间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每个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为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学习负有一定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成功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通过互助各自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
实现互补
合作学习在小组组建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技能,尽量使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在这样的合作小组中,通过合作,可以达到互补,使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实现所有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
2.重视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合作态度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应具备的合作态度和技能是:
①学习积极主动,勤于思考,不依赖于教师和其他同学;乐于助人,优势互补,强弱相助。
②虚心学习,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人人机会均等。
③敢于发言和质疑,不同的意见一定要讲出来,并说明理由。
④服从领导,讨论时要轮流发言,说话的声音轻,不大声喧哗。
3.搞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为了提高合作的质量,应该加强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小组活动的方式,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的参与状况,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对其他组意见的修订和补充,组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要评价在小组学习中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
二、合作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中应用的教学实践
合作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一般模式:分组——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分工——收集信息,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进行评判。
三、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成为这种“促进者”。我认为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这一角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积极地旁观。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和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应该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旁观者是积极地旁观,而不是直接参与到所观察的事情之中。直接参与就意味着干涉,而积极地旁观应该遵守“不干涉”的原则。
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不干涉并不是放任自流,不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生气盎然。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学生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从以上几点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但是,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这样会造成散漫的课堂,应该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将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三中学)
退回去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只有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探究性实验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以此为突破口,不失为一种方法。为此,笔者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策略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常用的形式,其操作要点:
1.小组的组建要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在小组内学生有一定的差异,而在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是相似的。小组的人数一般在3-5人之间,并且这种分组可以随时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机会,以保证班级同学的发展。
小组成立后,教师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把小组学习的任务分解,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必须完成其中一部分,整个学习的任务才能完成;给每个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成绩考核时,以小组的平均分作为每个人的成绩,只有当每个小组成员达到某一标准时,才能给每个人奖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
小组建立应注意如下问题:
分工合理
小组在进行工作分工时要注意组内各成员的特点,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有的同学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可以安排他们进行理论探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设计探索过程,预测探究结果。而有的同学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可以安排他们依据基本原理,遵循设计思路,进行合理化的实验,详细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及时将实验的结果反馈,从而验证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引导互助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成员之间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每个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为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学习负有一定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成功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通过互助各自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
实现互补
合作学习在小组组建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技能,尽量使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在这样的合作小组中,通过合作,可以达到互补,使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实现所有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
2.重视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合作态度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应具备的合作态度和技能是:
①学习积极主动,勤于思考,不依赖于教师和其他同学;乐于助人,优势互补,强弱相助。
②虚心学习,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人人机会均等。
③敢于发言和质疑,不同的意见一定要讲出来,并说明理由。
④服从领导,讨论时要轮流发言,说话的声音轻,不大声喧哗。
3.搞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为了提高合作的质量,应该加强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小组活动的方式,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的参与状况,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对其他组意见的修订和补充,组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要评价在小组学习中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
二、合作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中应用的教学实践
合作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一般模式:分组——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分工——收集信息,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进行评判。
三、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成为这种“促进者”。我认为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这一角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积极地旁观。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和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应该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旁观者是积极地旁观,而不是直接参与到所观察的事情之中。直接参与就意味着干涉,而积极地旁观应该遵守“不干涉”的原则。
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不干涉并不是放任自流,不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生气盎然。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学生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从以上几点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但是,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这样会造成散漫的课堂,应该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将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