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提倡的互助合作学习,因为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它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小组互助合作”式的学习已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满堂灌式学习。然而,为追求“合作学习”的流行而致使一些牵强的互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其不但不能达到预设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在一种无共同学习愿景下的合作将会使合作意识不断弱化。因此要将互助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并成为一种学习文化绝非易事。科学课堂上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或合作探究,必须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理的空间,这样才能水到渠成,更好地提高互助合作的效率。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握“时机”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趣向,让共同合作愿景成为现实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某些学生有了共同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动力,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上提倡情境创设,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往往能进入“角色”展开讨论。这时我们觉察到学生是具有“问题趣向性”的,也就是说他们合作学习的愿景已经明确,教师就应当及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问题不断深入,集思广益,就会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就能达到强化兴趣、深入合作、改进探究方法的目的。
二、互补,让“合作”在资源共享中成为可能
例如,《水和水蒸气》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画一画——水的去向。
根据课堂上学生所画的内容显示,学生都认为水开了之后冒出的白气,嘴哈出来的白气就是水蒸气。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认知上的一些特点,即容易接受客观的存在,尚缺乏想象、抽象的能力。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针对问题,由黑板上的小渍慢慢变干的现象出发,组织同学们讨论,让他们相互启发,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水“悄悄地”就变干了。接着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的共同解难,如,湿头发自然变干,没什么现象;濕衣服自然风干等。通过这些例子他们发现这些水都是和黑板上的水渍的水一样,会无影无踪地消失了。于是学生们在实例的互补中充分展开合作,实现学习的交流互动。
三、设疑,让合作在“关怀中”走向深入
互助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重要的是要学生目标明确,方向正确。
在互助学习过程中,教师样样都安排妥了对学生来说不一定就是件好事,学生面对困难的处理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是不容忽视的。小小的一个“放手”,却让学生的合作能力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一种对小学生的关怀。每次实验课的情感目标都少不了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但我相信真正的team精神只有在面临困难时才会得到体现,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才能有序有效地实施。
四、分歧,让合作在“争议”中成长
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成性资源”,努力促进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志同道合”者,在合作中组织“联盟”共同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便可安排自由组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帮互学,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并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特别是在科学预测活动时,学生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在一种意见占上风时,另外的潜在的不同意见可能会占下风,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争论点,使不同意见也得到发表。通过这种“联盟间”争论加辩论的活动不正是一种合作学习吗?而这种方式或许更自然,更富有创造的动力,同时也可以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互助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平等竞争,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之目的。
五、评价,让“合作”在平等中走向成功
《建高塔》这一课,先让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物体都具有稳定性,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识别所有物体稳定性的问题。当学生把他们的作品拿到学校的时候,我问他们谁的高塔最不容易倒时,他们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都说自己的高塔最牢固。这时我问他们,那我们怎么来比呢?能不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比赛方案。这时大家都想着让自己的高塔得第一名,所以学生单独发言往往出现孤立无援的局面。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推波助澜,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出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评比方式。由于内在的动力,讨论异常激烈,大家都想把能展示自己高塔优点的方法表达出来。通过互助合作,可以帮助学生们集思广益,摒弃一些主观的错误思想,在评价中使合作者之间的公平意识得到逐步确立。
在科学课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合作互助学习时机,从而减少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我们“合作”式教学的关键是给“合作”注入学生的思想,并进入课堂文化的生命体中,“合作”必将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于学生、存在于教师、更存在于课堂之中,这样才能使“合作”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文化符号。
一、趣向,让共同合作愿景成为现实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某些学生有了共同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动力,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上提倡情境创设,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往往能进入“角色”展开讨论。这时我们觉察到学生是具有“问题趣向性”的,也就是说他们合作学习的愿景已经明确,教师就应当及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问题不断深入,集思广益,就会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就能达到强化兴趣、深入合作、改进探究方法的目的。
二、互补,让“合作”在资源共享中成为可能
例如,《水和水蒸气》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画一画——水的去向。
根据课堂上学生所画的内容显示,学生都认为水开了之后冒出的白气,嘴哈出来的白气就是水蒸气。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认知上的一些特点,即容易接受客观的存在,尚缺乏想象、抽象的能力。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针对问题,由黑板上的小渍慢慢变干的现象出发,组织同学们讨论,让他们相互启发,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水“悄悄地”就变干了。接着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的共同解难,如,湿头发自然变干,没什么现象;濕衣服自然风干等。通过这些例子他们发现这些水都是和黑板上的水渍的水一样,会无影无踪地消失了。于是学生们在实例的互补中充分展开合作,实现学习的交流互动。
三、设疑,让合作在“关怀中”走向深入
互助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重要的是要学生目标明确,方向正确。
在互助学习过程中,教师样样都安排妥了对学生来说不一定就是件好事,学生面对困难的处理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是不容忽视的。小小的一个“放手”,却让学生的合作能力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一种对小学生的关怀。每次实验课的情感目标都少不了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但我相信真正的team精神只有在面临困难时才会得到体现,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才能有序有效地实施。
四、分歧,让合作在“争议”中成长
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成性资源”,努力促进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志同道合”者,在合作中组织“联盟”共同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便可安排自由组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帮互学,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并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特别是在科学预测活动时,学生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在一种意见占上风时,另外的潜在的不同意见可能会占下风,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争论点,使不同意见也得到发表。通过这种“联盟间”争论加辩论的活动不正是一种合作学习吗?而这种方式或许更自然,更富有创造的动力,同时也可以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互助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平等竞争,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之目的。
五、评价,让“合作”在平等中走向成功
《建高塔》这一课,先让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物体都具有稳定性,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识别所有物体稳定性的问题。当学生把他们的作品拿到学校的时候,我问他们谁的高塔最不容易倒时,他们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都说自己的高塔最牢固。这时我问他们,那我们怎么来比呢?能不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比赛方案。这时大家都想着让自己的高塔得第一名,所以学生单独发言往往出现孤立无援的局面。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推波助澜,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出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评比方式。由于内在的动力,讨论异常激烈,大家都想把能展示自己高塔优点的方法表达出来。通过互助合作,可以帮助学生们集思广益,摒弃一些主观的错误思想,在评价中使合作者之间的公平意识得到逐步确立。
在科学课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合作互助学习时机,从而减少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我们“合作”式教学的关键是给“合作”注入学生的思想,并进入课堂文化的生命体中,“合作”必将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于学生、存在于教师、更存在于课堂之中,这样才能使“合作”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