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控课堂是一门艺术,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本文从处理偶发事件、机智面对预设和生成、调控课堂气氛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调控语文课堂。
关键词:调控课堂;机智面对;营造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也认真备课了,在课堂上却不能顺利开展,一旦遇到突发状况,立马手忙脚乱,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调控的技能,这种能力是教师对教学进程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知和把握的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
一、正确处理偶发事件,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把它称之为课堂偶发事件。所谓课堂偶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料不及,由学生、教师或环境因素诱发的、背离课堂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完成,甚至引起师生严重冲突,酿成责任事故的事件。课堂偶发事件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是表现教师高度的教学机智,发挥聪明才智、增长才干、树立威信、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遇。例如,于漪老师在碰到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在课堂上同学们正在专注的上课,突然从窗口飞进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学生眼光追逐着它,显然影响了课堂的正常教学,于是于老师停下课来,让学生用这突发的事件打一词牌名,同学们全都专注的苦思冥想,踊跃作答,最后得出答案是《蝶恋花》,老师最后总结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蝴蝶恋着你们,所以是《蝶恋花》,在同学们会心的笑声中解决了突发状况。
有些偶发事件会让教师处于窘境,如果进行查处,既会影响上课时间,又不一定能查得水落石出,因为魏书生说过,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不能超过20秒,如果不予理睬又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选择方法,进行调控课堂。
1. 幽默法
当影响不大的偶发事件时,教师并不要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简洁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已达到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活动按计划进行。例如,学生课堂上乱说话,乱七八糟,老师说了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学生接“听取蛙声一片”,在笑声中解决了问题。
德国的海因·罗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之接受。”教师的幽默是其教育智慧的自然流露,是教育创造力的结晶。幽默是一缕阳光,能给人以亲切感,创造出宽松和谐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七月是一个发困的季节,一节语文课,老师正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响亮的呵欠,整个课堂顿时哗然,此时该怎么做?只见这位老师不紧不慢的说了以下这翻话:“啊是一个语气词,用于抒发强烈的情感,故通‘兮’,《说文解字》云‘兮者气不舒畅了’,不过,我建议你以后控制一下音量,否则你的感情是得以抒发了,我们的感情却找不到出路了。”此时,课堂安静有序,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老师。
可见,幽默的批评使人显得大度而豁达,而豁达的心理是平衡的,是不易动怒的,是健康的。
又如,一位老师正在上课,发现最后一排的学生在交头接耳。这位老师训斥学生几句,但马上冷静下来,放下正在讲的内容,走到窗前,指着窗外说:“外面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学生一听,老师跑题了,如坠云里雾里,教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这位老师顺势说道:“瞧,已有几只蜜蜂飞进来了,嗡嗡作响……”同时,将目光扫向最后一排。课堂上,学生开小差、讲话等都将严重影响听课效果,我们教师要是不闻不问,那么对于这些坏习惯就是一种纵容,有些学生可能会变本加厉放纵自己,如果粗暴干涉会与学生发生严重冲突与隔阂,这时,幽默就是最好的工具。
教师的幽默,将开启师生之间愉悦的新境界。
2. 悬挂法
当学生提一个问题时,老师暂时无法回答或不好回答,但不作答,又会有损教师尊严,此时,就可以试着采用悬挂法,我曾经听一位政治老师上课,在讲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还有垄断吗?”一时语塞,此时即可采用悬挂法。“所以要好好学习了,等到了高中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就像孩子们有时问我们一些问题时,我们总是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很好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都可以采用。处理偶发事件,我们要情绪沉着,不急不躁,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把偶发事件变成磨炼学生的品质,要注意态度严肃而温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机智妥善加以处理。古语说:莫生气,气坏身体无人替。也正如《宋史·岳飞传》一句话:“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机智面对预设和生成,促其在矛盾中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精心安排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支持或促进学生的内部学习,使其价值取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剥离文本去进行所谓的“生成”“拓展”。
预设和生成相互依存,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相反,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所以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师上了一篇题为《徐志摩诗魂探寻》的课,引起很大争议,被评为“最好的不好课”。
说它不好,是老师评的,这一堂课,找不到一点儿新课标的影子,自主、合作、探究完全没有,虽有提问,但谈不上真正的互动。一堂课通过自己的直接介绍,让学生明白诗歌来源于现实生活。认为这是一节典型的预设课,老师按照自己课前的设想全面而迅猛地向学生推进,不给学生一点儿生成的空间。
说它好,是学生评的,学生们说:“以前,我不喜欢徐志摩,现在我喜欢他了,回去,我一定把他的诗找齐了读一读。”“多少年后,我会忘记我上的很多课但是这一节课,我肯定不会忘记。”“我觉得老师能够引领我们进入一种思考状态,我们的思维在老师的启发下与他的思维产生了一种碰撞,这应该也是一种互动吧。我们在很久以后,回忆起这样一节课时,我们的思维会继续,我想,这样一种跨越时间空间的思想活动也是一种互动吧。”
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面对颜回这样的学生,师者如孔子,也只好“言终日”,这里他的讲授是预设?还是生成?当然孔子有时也整日“各言其志”,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让学生围坐一起,畅谈理想,其他几个学生都谈得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大理想,只有曾皙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才说出自己的理想,向往晚春出游,唱歌洗澡的惬意生活。这正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我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就是一节好课,就像我们常说的那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由刚才《徐志摩诗魂探寻》案例,也引出了调控不常用的一种调控手法“空白调控”。正如《红楼梦》里说的那样:“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和真”“有和无”是可以矛盾转换的,“无中可以生有,无能胜有”。就像《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作者所阐述的道理,为什么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才是最美的,因为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你可以任意去想象维纳斯的原型是什么样子的,一旦恢复毫无美感,禁锢了人的思维,剥夺了人的审美想象。
高明的画家绝不是按照事物的原生态,事无巨细,像摄像机那样一一照录,而总是这里画一个寺庙、飞檐,那里画几个小蝌蚪,小和尚挑着水桶,或者更简略地画上几只绕着马蹄飞舞的蝴蝶,但是,人们自会从那留下来的空白的画面上,联想到“深山藏古寺”,联想到“落英遍地马蹄香”。就像我们的课一样,上完以后,还应是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让学生有空间想象的,可持续发展的。
三、调控课堂气氛,营造学习氛围
只靠听,学生的保持率低,据统计讲15分钟,学生只记住41%,讲30分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3%,讲40分钟,只记住20%,以上数字统计告诉我们,想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课堂上不搞小动作,不恹恹欲睡,那么我们就要调控课堂气氛,营造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我的空中楼阁”时,我先范读课文,给学生创设意境,把学生带领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与作者的心灵情感产生共鸣,贴近教材,体会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灵魂的自省中得到哲理的启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文章。最后让学生讨论对幸福、快乐的理解。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了课文,领悟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课堂调控其实是一种手段,课堂调控的艺术追求是无止境的,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凝练课堂调控艺术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增强自主调控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萧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调控课堂;机智面对;营造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也认真备课了,在课堂上却不能顺利开展,一旦遇到突发状况,立马手忙脚乱,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调控的技能,这种能力是教师对教学进程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知和把握的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
一、正确处理偶发事件,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把它称之为课堂偶发事件。所谓课堂偶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料不及,由学生、教师或环境因素诱发的、背离课堂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完成,甚至引起师生严重冲突,酿成责任事故的事件。课堂偶发事件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是表现教师高度的教学机智,发挥聪明才智、增长才干、树立威信、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遇。例如,于漪老师在碰到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在课堂上同学们正在专注的上课,突然从窗口飞进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学生眼光追逐着它,显然影响了课堂的正常教学,于是于老师停下课来,让学生用这突发的事件打一词牌名,同学们全都专注的苦思冥想,踊跃作答,最后得出答案是《蝶恋花》,老师最后总结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蝴蝶恋着你们,所以是《蝶恋花》,在同学们会心的笑声中解决了突发状况。
有些偶发事件会让教师处于窘境,如果进行查处,既会影响上课时间,又不一定能查得水落石出,因为魏书生说过,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不能超过20秒,如果不予理睬又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选择方法,进行调控课堂。
1. 幽默法
当影响不大的偶发事件时,教师并不要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简洁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已达到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活动按计划进行。例如,学生课堂上乱说话,乱七八糟,老师说了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学生接“听取蛙声一片”,在笑声中解决了问题。
德国的海因·罗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之接受。”教师的幽默是其教育智慧的自然流露,是教育创造力的结晶。幽默是一缕阳光,能给人以亲切感,创造出宽松和谐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七月是一个发困的季节,一节语文课,老师正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响亮的呵欠,整个课堂顿时哗然,此时该怎么做?只见这位老师不紧不慢的说了以下这翻话:“啊是一个语气词,用于抒发强烈的情感,故通‘兮’,《说文解字》云‘兮者气不舒畅了’,不过,我建议你以后控制一下音量,否则你的感情是得以抒发了,我们的感情却找不到出路了。”此时,课堂安静有序,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老师。
可见,幽默的批评使人显得大度而豁达,而豁达的心理是平衡的,是不易动怒的,是健康的。
又如,一位老师正在上课,发现最后一排的学生在交头接耳。这位老师训斥学生几句,但马上冷静下来,放下正在讲的内容,走到窗前,指着窗外说:“外面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学生一听,老师跑题了,如坠云里雾里,教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这位老师顺势说道:“瞧,已有几只蜜蜂飞进来了,嗡嗡作响……”同时,将目光扫向最后一排。课堂上,学生开小差、讲话等都将严重影响听课效果,我们教师要是不闻不问,那么对于这些坏习惯就是一种纵容,有些学生可能会变本加厉放纵自己,如果粗暴干涉会与学生发生严重冲突与隔阂,这时,幽默就是最好的工具。
教师的幽默,将开启师生之间愉悦的新境界。
2. 悬挂法
当学生提一个问题时,老师暂时无法回答或不好回答,但不作答,又会有损教师尊严,此时,就可以试着采用悬挂法,我曾经听一位政治老师上课,在讲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还有垄断吗?”一时语塞,此时即可采用悬挂法。“所以要好好学习了,等到了高中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就像孩子们有时问我们一些问题时,我们总是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很好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都可以采用。处理偶发事件,我们要情绪沉着,不急不躁,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把偶发事件变成磨炼学生的品质,要注意态度严肃而温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机智妥善加以处理。古语说:莫生气,气坏身体无人替。也正如《宋史·岳飞传》一句话:“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机智面对预设和生成,促其在矛盾中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精心安排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支持或促进学生的内部学习,使其价值取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剥离文本去进行所谓的“生成”“拓展”。
预设和生成相互依存,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相反,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所以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师上了一篇题为《徐志摩诗魂探寻》的课,引起很大争议,被评为“最好的不好课”。
说它不好,是老师评的,这一堂课,找不到一点儿新课标的影子,自主、合作、探究完全没有,虽有提问,但谈不上真正的互动。一堂课通过自己的直接介绍,让学生明白诗歌来源于现实生活。认为这是一节典型的预设课,老师按照自己课前的设想全面而迅猛地向学生推进,不给学生一点儿生成的空间。
说它好,是学生评的,学生们说:“以前,我不喜欢徐志摩,现在我喜欢他了,回去,我一定把他的诗找齐了读一读。”“多少年后,我会忘记我上的很多课但是这一节课,我肯定不会忘记。”“我觉得老师能够引领我们进入一种思考状态,我们的思维在老师的启发下与他的思维产生了一种碰撞,这应该也是一种互动吧。我们在很久以后,回忆起这样一节课时,我们的思维会继续,我想,这样一种跨越时间空间的思想活动也是一种互动吧。”
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面对颜回这样的学生,师者如孔子,也只好“言终日”,这里他的讲授是预设?还是生成?当然孔子有时也整日“各言其志”,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让学生围坐一起,畅谈理想,其他几个学生都谈得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大理想,只有曾皙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才说出自己的理想,向往晚春出游,唱歌洗澡的惬意生活。这正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我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就是一节好课,就像我们常说的那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由刚才《徐志摩诗魂探寻》案例,也引出了调控不常用的一种调控手法“空白调控”。正如《红楼梦》里说的那样:“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和真”“有和无”是可以矛盾转换的,“无中可以生有,无能胜有”。就像《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作者所阐述的道理,为什么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才是最美的,因为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你可以任意去想象维纳斯的原型是什么样子的,一旦恢复毫无美感,禁锢了人的思维,剥夺了人的审美想象。
高明的画家绝不是按照事物的原生态,事无巨细,像摄像机那样一一照录,而总是这里画一个寺庙、飞檐,那里画几个小蝌蚪,小和尚挑着水桶,或者更简略地画上几只绕着马蹄飞舞的蝴蝶,但是,人们自会从那留下来的空白的画面上,联想到“深山藏古寺”,联想到“落英遍地马蹄香”。就像我们的课一样,上完以后,还应是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让学生有空间想象的,可持续发展的。
三、调控课堂气氛,营造学习氛围
只靠听,学生的保持率低,据统计讲15分钟,学生只记住41%,讲30分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3%,讲40分钟,只记住20%,以上数字统计告诉我们,想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课堂上不搞小动作,不恹恹欲睡,那么我们就要调控课堂气氛,营造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我的空中楼阁”时,我先范读课文,给学生创设意境,把学生带领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与作者的心灵情感产生共鸣,贴近教材,体会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灵魂的自省中得到哲理的启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文章。最后让学生讨论对幸福、快乐的理解。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了课文,领悟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课堂调控其实是一种手段,课堂调控的艺术追求是无止境的,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凝练课堂调控艺术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增强自主调控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萧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