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师们在诸如开展社会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为了宣传他们的经验,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这里特介绍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尝试。
创新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 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中学 柏会丽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活跃起来,并使其不断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可以展现自己能力的环境,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先播放了《三个和尚》这首学生都很熟悉的歌曲,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三个和尚有水吃?”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排值日表,一个和尚担一天水。”有的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两人一组,轮流抬水。”有的说:“只有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奉献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没水吃的问题。”最后有位同学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要使他们认识到个人是集体的一员,个人离不开集体。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这就是一种创新。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只有用心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构建学习的“兴趣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驱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漯河市的龙头企业双汇集团要在本地建立一个大型养猪基地,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为养猪基地选址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实践证明,只要紧紧抓住“兴趣网”不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以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学认为,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没有疑问,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在学习“身边的规则”这一内容时,我刚说出“守规则,才能享自由”,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这二者不是相互矛盾吗?”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人们放任自己,不守规则,社会生活就会乱成一团糟,大家也就无法正常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
四、标新立异,写出特色小论文
写小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除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之外,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发他们大胆探索,不满足传统的观点和说法,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小论文。例如,我布置了一篇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小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以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五、走向社会,进行调查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是新课改中突破旧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为此,我让学生调查郾城区黄河广场周围网吧的情况。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配合,分工协作。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创新意识更强了,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也很快。实践证明,教师是创新教学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只有不断地进行努力,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愿望。
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 荥阳索河初级中学 楚志成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的原则,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观点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因素,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讲授关于“意志”这一内容时,书本上涉及“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可取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用炸药”时,笔者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的想法。于是,同学们提出了“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等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方案,学生的创新意识也由此被激发出来了。
二是教师要本着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是这个例子,为了在不抹杀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又让他们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精神,笔者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背景下,让同学们重新思考,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又得到了新的答案:不怕辛苦,不放弃自己的家园,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这样做,使这次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教学环境。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要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考虑他们这种价值尺度,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在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时,我让学生去采访学校各部门的老师,然后用小品、图画等形式把采访到的内容告诉大家。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教育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情境设置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
■ 郑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张军才
传统政治课教学因为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要求,忽视了学生自发的活动,也忽视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根据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精神,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情境设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情境设置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设置的形式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故事情境设置。故事的种类有很多,如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但无论什么故事,都有各自的情节和主题,不仅吸引人,而且蕴涵一定的哲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2.多媒体情境设置。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境,以增强吸引力。如在讲有关父爱母爱内容时,可利用影视资料创设情境:“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郊游,在乘坐高山缆车时,缆车运行中突发故障,眼看着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随后播放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一首歌——《天亮了》。在震撼心灵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认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
3.情境AB剧设置。在教学“与友同行”这一内容时,我采取了情境AB剧的教学形式,每组由两名同学模拟朋友间出现的几种情况。表演结束后,请同学们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言,讲一讲他们怎样做才是恰当的。这种形式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积极性很高。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朋友之间相处要注意原则。
二、情境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设置的内容及形式,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1.正面性原则。情境设置内容的选取,必须符合思想品德课的指导思想。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同时,选取的情境要能反映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理念、积极的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2.生活性原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进行情境设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或人物进行情境设置,以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3.参与性原则。情境设置要达到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教师必须深刻领悟道德规范的普遍价值,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道德经验水平,并根据二者间的结合点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以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激活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 辉县市南村镇中心学校 张东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现场实物激活课堂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事例、教具不只是存在于教参里、网络里,学校里、教室内、学生中也随处可见,因而可以就地取材,加以引用。如我在讲“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这一内容时,指着教室墙上悬挂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说:像这种(指《日常行为规范》)正义的制度,它之所以能保证每个中学生受到公正的对待,是因为它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中学生制定的,而是为全国的中学生制定的,每个中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也都受其约束。同学们通过眼前的实物,不仅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正义制度及其作用,而且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用歌曲激活课堂教学
唱歌是大多数同学的共同爱好,在课堂上适时引用一两句歌词,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公民的义务”这一内容时,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常回家看看》,在深情、舒缓的歌声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孝敬父母”是法定义务的理解。
三、用奇闻轶事激活课堂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新奇性,我平时注重采集一些奇闻轶事,把这些作为例子,把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一个案例:2003年冬,震惊全国的平舆特大杀人案告破,29岁的杀人狂徒黄勇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连续杀死青少年17人,杀伤1人。黄勇供述他自小酷爱看武打录像、凶杀片,感受杀人刺激。通过这个例子的描述,同学们认识到暴力文化对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毒品,它可以诱导青少年以暴力解决问题,危害十分严重,我们应远离“毒品”,尊重生命。
四、巧插趣味故事激活课堂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良好性格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和“空城计”,通过这两个故事,学生理解了良好性格对个人的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再如,在讲“教育为人的幸福奠基”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不受教育,人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开发,人的各种能力就无法形成,因而就无法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千万不能错过。
五、用热播影视剧激活课堂教学
影视传媒对人的认识有很大的影响力,巧妙地引用影视剧中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未成年人要见义智为”这一内容时,我讲述了电影《小兵张嘎》《王二小》中有关见义智为的情景,这样,学生能意识到中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各种危险的环境直接抗衡,因此要讲究策略,如果蛮干,往往救不了他人,还会导致包括丧失自己生命在内的更多的危险。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江苏省宿迁中学 朱店林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帮助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学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具体地说,首先,要指导学生理清教材中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的关系,通过对它们的把握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让学生了解教材中正文和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正文是学习的主体内容,辅助文则是正文的拓展、解释、引申、补充。明确它们的关系,有利于增强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再次,指导学生学会找问题,找要点,做预习笔记。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听课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突出层次性,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下面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中的货币基本职能的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一: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什么叫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怎样?流通手段的含义是什么?(这是针对“全体学生”甚至“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出的。)
问题二:货币为什么能充当价值尺度?请结合课文中4幅图分别说明货币的基本职能。(这是为“中等学生”设计的问题。)
问题三:运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在购买商品时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还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提出来的。)
对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心中有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能及时引入现实生活中刚发生的、与教材密切相关的例子,以扩展、补充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能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说明相关的理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善问多思中自主学习
哲人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后让学生单纯地背书,其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因此,要鼓励他们养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思考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而思考的基础是问题,学生应具有问题意识。因而要引导学生多问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并力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学到的知识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栏责编 海 宇)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师们在诸如开展社会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为了宣传他们的经验,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这里特介绍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尝试。
创新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 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中学 柏会丽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活跃起来,并使其不断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可以展现自己能力的环境,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先播放了《三个和尚》这首学生都很熟悉的歌曲,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三个和尚有水吃?”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排值日表,一个和尚担一天水。”有的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两人一组,轮流抬水。”有的说:“只有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奉献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没水吃的问题。”最后有位同学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要使他们认识到个人是集体的一员,个人离不开集体。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这就是一种创新。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只有用心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构建学习的“兴趣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驱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漯河市的龙头企业双汇集团要在本地建立一个大型养猪基地,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为养猪基地选址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实践证明,只要紧紧抓住“兴趣网”不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以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学认为,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没有疑问,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在学习“身边的规则”这一内容时,我刚说出“守规则,才能享自由”,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这二者不是相互矛盾吗?”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人们放任自己,不守规则,社会生活就会乱成一团糟,大家也就无法正常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
四、标新立异,写出特色小论文
写小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除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之外,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发他们大胆探索,不满足传统的观点和说法,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小论文。例如,我布置了一篇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小论文,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以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五、走向社会,进行调查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是新课改中突破旧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为此,我让学生调查郾城区黄河广场周围网吧的情况。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配合,分工协作。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创新意识更强了,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也很快。实践证明,教师是创新教学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只有不断地进行努力,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愿望。
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 荥阳索河初级中学 楚志成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的原则,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观点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因素,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讲授关于“意志”这一内容时,书本上涉及“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可取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用炸药”时,笔者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的想法。于是,同学们提出了“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等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方案,学生的创新意识也由此被激发出来了。
二是教师要本着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是这个例子,为了在不抹杀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又让他们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精神,笔者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背景下,让同学们重新思考,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又得到了新的答案:不怕辛苦,不放弃自己的家园,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这样做,使这次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教学环境。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要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考虑他们这种价值尺度,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在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时,我让学生去采访学校各部门的老师,然后用小品、图画等形式把采访到的内容告诉大家。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教育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情境设置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
■ 郑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张军才
传统政治课教学因为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要求,忽视了学生自发的活动,也忽视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根据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精神,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情境设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情境设置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设置的形式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故事情境设置。故事的种类有很多,如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但无论什么故事,都有各自的情节和主题,不仅吸引人,而且蕴涵一定的哲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2.多媒体情境设置。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境,以增强吸引力。如在讲有关父爱母爱内容时,可利用影视资料创设情境:“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郊游,在乘坐高山缆车时,缆车运行中突发故障,眼看着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随后播放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一首歌——《天亮了》。在震撼心灵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认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
3.情境AB剧设置。在教学“与友同行”这一内容时,我采取了情境AB剧的教学形式,每组由两名同学模拟朋友间出现的几种情况。表演结束后,请同学们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言,讲一讲他们怎样做才是恰当的。这种形式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积极性很高。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朋友之间相处要注意原则。
二、情境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设置的内容及形式,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1.正面性原则。情境设置内容的选取,必须符合思想品德课的指导思想。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同时,选取的情境要能反映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理念、积极的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2.生活性原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进行情境设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或人物进行情境设置,以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3.参与性原则。情境设置要达到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教师必须深刻领悟道德规范的普遍价值,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道德经验水平,并根据二者间的结合点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以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激活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 辉县市南村镇中心学校 张东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现场实物激活课堂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事例、教具不只是存在于教参里、网络里,学校里、教室内、学生中也随处可见,因而可以就地取材,加以引用。如我在讲“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这一内容时,指着教室墙上悬挂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说:像这种(指《日常行为规范》)正义的制度,它之所以能保证每个中学生受到公正的对待,是因为它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中学生制定的,而是为全国的中学生制定的,每个中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也都受其约束。同学们通过眼前的实物,不仅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正义制度及其作用,而且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用歌曲激活课堂教学
唱歌是大多数同学的共同爱好,在课堂上适时引用一两句歌词,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公民的义务”这一内容时,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常回家看看》,在深情、舒缓的歌声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孝敬父母”是法定义务的理解。
三、用奇闻轶事激活课堂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新奇性,我平时注重采集一些奇闻轶事,把这些作为例子,把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一个案例:2003年冬,震惊全国的平舆特大杀人案告破,29岁的杀人狂徒黄勇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连续杀死青少年17人,杀伤1人。黄勇供述他自小酷爱看武打录像、凶杀片,感受杀人刺激。通过这个例子的描述,同学们认识到暴力文化对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毒品,它可以诱导青少年以暴力解决问题,危害十分严重,我们应远离“毒品”,尊重生命。
四、巧插趣味故事激活课堂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良好性格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和“空城计”,通过这两个故事,学生理解了良好性格对个人的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再如,在讲“教育为人的幸福奠基”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不受教育,人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开发,人的各种能力就无法形成,因而就无法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千万不能错过。
五、用热播影视剧激活课堂教学
影视传媒对人的认识有很大的影响力,巧妙地引用影视剧中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未成年人要见义智为”这一内容时,我讲述了电影《小兵张嘎》《王二小》中有关见义智为的情景,这样,学生能意识到中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各种危险的环境直接抗衡,因此要讲究策略,如果蛮干,往往救不了他人,还会导致包括丧失自己生命在内的更多的危险。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江苏省宿迁中学 朱店林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帮助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学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具体地说,首先,要指导学生理清教材中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的关系,通过对它们的把握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让学生了解教材中正文和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正文是学习的主体内容,辅助文则是正文的拓展、解释、引申、补充。明确它们的关系,有利于增强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再次,指导学生学会找问题,找要点,做预习笔记。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听课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突出层次性,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下面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中的货币基本职能的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一: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什么叫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怎样?流通手段的含义是什么?(这是针对“全体学生”甚至“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出的。)
问题二:货币为什么能充当价值尺度?请结合课文中4幅图分别说明货币的基本职能。(这是为“中等学生”设计的问题。)
问题三:运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在购买商品时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还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提出来的。)
对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心中有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能及时引入现实生活中刚发生的、与教材密切相关的例子,以扩展、补充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能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说明相关的理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善问多思中自主学习
哲人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后让学生单纯地背书,其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因此,要鼓励他们养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思考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而思考的基础是问题,学生应具有问题意识。因而要引导学生多问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并力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学到的知识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栏责编 海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