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课堂学案,是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操作材料,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学习方案。高中化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编写和运用好导学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案导学法;课堂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70-02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知识经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媒介,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传统教学大多沿用“教材—教师—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案导学则起“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化学虽是理科,但具有文科特点,知识点多,有些知识表象容易,但应用较难;而且有其它学渗入,如物理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用学案的知识来梳理和补充来弥补教材的。
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使用学案?如何将教的内容变为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显然学案的设计成为关键。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第一,在学案的设计上为了方便学生的使用和保存,按教材章、节内容设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学习活动、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课外阅读等内容。这样可使学生思路清晰,便于掌握知识,还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增大了课堂的思维容量。每章学习之后,将其装订起来,就是这部分知识的浓缩和精华。学案能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的知识点,应培养的能力,也有利于地实施分层教学。在学案上教师分层不同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尽情的聪明才智。学生把每份学案地整理起来,一份复习材料,有利于学生地在复习阶段查漏补缺。学案使许多知识都落到了纸上,并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例如原电池原理中正负极的判断,电子的流向等内容,有些学生感觉简单,疏于记忆、整理,到学习电解的内容时就容易混淆。
第二,化学学案的编写应当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有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在每个学案中,都要引出问题。一类是以问题形式激活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应回忆初中学过的有关化合价和氧化还原知识;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就应回忆有关质量分数的知识;学习酚时就要先回忆醇的结构和性质。这样让学生知道已学过的哪些旧知与新知有關,为获得新知做好准备。另一类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如学习乙醛的银镜反应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①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方面了解、记忆银镜反应式;②从得氧失氢或加氢去氧的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初步掌握;③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结合乙酸、乙醛的结构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上去理解并配平反应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三,学案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设置坡度和台阶,这样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激励,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电解原理时,若直接结合实验设问:为什么氯化铜溶液通电时CuCl2分解而水不分解?这种设问对于只具有电解感性认识而无系统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往往表现出疑惑而不解,显然跨度太大。若改成系列问题:①通电前CuCl2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其浓度大小和运动情况如何?②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如何?③在两极附近分别聚集有哪些离子,它们的“放电”顺序如何?④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怎样,电解的总反应式如何?由于作了“逐级”分解,降低了难度,学生不难通过对上述有一定梯度性问题的分析,顺利达到理解电解原理的目的,为总结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创造性思维的乐趣。
实施学案导学应该达到的效果是: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自学的一条主要途径,自学能力的形成直接受到阅读水平的限制。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化学学案引导学生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发挥再造想像、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作用,使学生既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第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养成学习中的整体观意识,宏观的把握学习内容,形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课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学案中思考问题获得的信息,相应调整教学方法。当教材的内容低于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己讲过程、讲思路、讲结果。当教材的内容高于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突破难点,并教给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第三,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系统地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从化学学案中学生获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总是由典型元素到一族元素,由元素的存在到物理性质,由结构决定化学性质,由性质决定其用途;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按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净化干燥、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尾气的吸收这一系统进行。这样学生在遇到研究新对象时,就知道从这些方面去进行分析了,从而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方法。
第四,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使用化学学案后,学生在课前就能明确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大部分学生是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不仅能回答教師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而且能够对知识有较以前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另外宽松的、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正由于在这种民主宽容的气氛中,课堂才真正活跃起来,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经过独立思考的见解。
运用化学学案指导学习已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把预习学案当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对学案由不熟到熟悉、适应、会用;由原来的先教后学逐渐过渡到先学后教,从而体现了由教到不教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案导学法;课堂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70-02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知识经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媒介,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传统教学大多沿用“教材—教师—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案导学则起“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化学虽是理科,但具有文科特点,知识点多,有些知识表象容易,但应用较难;而且有其它学渗入,如物理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用学案的知识来梳理和补充来弥补教材的。
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使用学案?如何将教的内容变为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显然学案的设计成为关键。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第一,在学案的设计上为了方便学生的使用和保存,按教材章、节内容设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学习活动、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课外阅读等内容。这样可使学生思路清晰,便于掌握知识,还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增大了课堂的思维容量。每章学习之后,将其装订起来,就是这部分知识的浓缩和精华。学案能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的知识点,应培养的能力,也有利于地实施分层教学。在学案上教师分层不同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尽情的聪明才智。学生把每份学案地整理起来,一份复习材料,有利于学生地在复习阶段查漏补缺。学案使许多知识都落到了纸上,并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例如原电池原理中正负极的判断,电子的流向等内容,有些学生感觉简单,疏于记忆、整理,到学习电解的内容时就容易混淆。
第二,化学学案的编写应当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有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在每个学案中,都要引出问题。一类是以问题形式激活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应回忆初中学过的有关化合价和氧化还原知识;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就应回忆有关质量分数的知识;学习酚时就要先回忆醇的结构和性质。这样让学生知道已学过的哪些旧知与新知有關,为获得新知做好准备。另一类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如学习乙醛的银镜反应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①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方面了解、记忆银镜反应式;②从得氧失氢或加氢去氧的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初步掌握;③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结合乙酸、乙醛的结构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上去理解并配平反应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三,学案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设置坡度和台阶,这样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激励,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电解原理时,若直接结合实验设问:为什么氯化铜溶液通电时CuCl2分解而水不分解?这种设问对于只具有电解感性认识而无系统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往往表现出疑惑而不解,显然跨度太大。若改成系列问题:①通电前CuCl2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其浓度大小和运动情况如何?②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如何?③在两极附近分别聚集有哪些离子,它们的“放电”顺序如何?④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怎样,电解的总反应式如何?由于作了“逐级”分解,降低了难度,学生不难通过对上述有一定梯度性问题的分析,顺利达到理解电解原理的目的,为总结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创造性思维的乐趣。
实施学案导学应该达到的效果是: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自学的一条主要途径,自学能力的形成直接受到阅读水平的限制。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化学学案引导学生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发挥再造想像、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作用,使学生既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第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养成学习中的整体观意识,宏观的把握学习内容,形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课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学案中思考问题获得的信息,相应调整教学方法。当教材的内容低于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己讲过程、讲思路、讲结果。当教材的内容高于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突破难点,并教给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第三,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系统地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从化学学案中学生获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总是由典型元素到一族元素,由元素的存在到物理性质,由结构决定化学性质,由性质决定其用途;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按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净化干燥、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尾气的吸收这一系统进行。这样学生在遇到研究新对象时,就知道从这些方面去进行分析了,从而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方法。
第四,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使用化学学案后,学生在课前就能明确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大部分学生是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不仅能回答教師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而且能够对知识有较以前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另外宽松的、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正由于在这种民主宽容的气氛中,课堂才真正活跃起来,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经过独立思考的见解。
运用化学学案指导学习已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把预习学案当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对学案由不熟到熟悉、适应、会用;由原来的先教后学逐渐过渡到先学后教,从而体现了由教到不教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