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他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 意志不强,学习数学的毅力、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老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
  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5 学不得法,效率低,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6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外部原因
  
  1 初中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无法适应高中学习,未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的知识的衔接,造成学习困难。
  2 教材原因,高中数学与初中数相比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3 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逐渐形成高一重全体,高二重视中等生,到高三就以优生为授课对象,盲目地提高难度,在搞题海训练,这样无疑抛弃了部分学生,严重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4 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许多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 家庭的原因,当代中学生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甚至外出打工,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教师积极性,导致这部分学生受到冷遇,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困难未及时得到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学习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7 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其他文献
摘要:苯酚是烃的衍生物知识链中的一个特殊环节,由于苯酚与其它几种衍生物没有直接转化关系,因此具有其相对独立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的相互影响,要善于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苯酚;官能团;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苯酚的教学内容,放在醇类后面。教材如此安排是有其独特意义。首先,因为苯酚的结构中也含有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
期刊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在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的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力量和美;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在活动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因此化学教学中创设好的问题情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
期刊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本文拟对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作初步探讨。  探究性教学策略的五环节(如图1):  (一)课前设计  教学实践中笔
期刊
以圆锥曲线为背景的求范围问题,综合性强,解法灵活,是高考数学的热点之一。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挖掘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构建题意中的不等关系。
期刊
物理是实验性学科。我们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物理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源于观察,观察科学实验不仅限于老师的演示实验、课堂的学生实验,学生的家庭实验也同等重要。家庭实验能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期刊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更能够贴近学生,更能够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感情的交流,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送给学生一份关爱。    一、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看学生的“出错”与“改错”    新的课程理念提出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这一观点,新理念认为:对学生学习过
期刊
在讲授压强概念时我们都会设计一个“压强小桌”的实验,具体的操作就是:a、在海绵(或沙盘。以下不再重复)上正放一个小桌,在小桌上放置重物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b、增减重物,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并与a比较;c、再将小桌倒放在海绵上,控制小桌上放置的重物与a相同,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并与a比较。相类似的实验还有许多,不过都是在一些定性的探究后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期刊
摘 要:通过三个教学的范式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问题的提出、发现和探索的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教学范式;最近发展区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范式:以问题引领知识的生长,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合作、交流、探索为手段,以回顾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为提升。
期刊
摘要:电学中电路问题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难点内容,通常是让学生们感到害怕的学习难点。学生在解答有关电路题目时,往往思路不清、过程烦琐,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同学们就害怕解析电路问题,最终还会丧失学习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对电路特点的分析和归纳上没有继续深入研究,没有真正理解两种基本电路深入分析后的其他特点。本文就来谈谈串、并联电路的本质特点。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动机是主体进行某种行为的主观原因,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培养中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能力的初步构想,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   一、问题意识能力的因人而宜形成策略   1 给基础一般的学生主动学习找切入点  引入新课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