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節前夕,我随着爸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家乡还有一房亲戚,爸爸的姑姑——我的姑奶奶。我跟她不相见也颇有些年月了。
渐近家乡时,我的眼前一亮:几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向村中,家家户户几乎都修建了楼房,村子四围的屋墙也被统一刷成了乳黄色。这眼前的一切,使我对姑奶奶的好生活愈加确信无疑了。想必我那位年近八旬、盲了双眼的姑奶奶,正坐在一座宽敞舒适的大房子里,沐浴着阳光吧。
我满怀着期待,急切地寻找着姑奶奶的新房屋。一排排的楼房鳞次栉比,哪一个新房是姑奶奶的家呢?找着找着,一间矮小的老屋映入我的眼帘。这老屋太熟悉了,我来过好几回了。老屋格外地打眼,屋上瓦缝间的枯草当风抖着。万万没有想到,那位对着门坐在不足十平方米老屋中的老人,竟是我盲了双眼的姑奶奶!我几乎不敢认她了。
“姑奶奶……”我带着颤音叫道。
“谁?”她用那枯瘦的手摸了摸拐杖,满脸写着恐惧。
“大姑,是我们,中秋节,看您来了。”爸爸和妈妈几乎同声地说着。
“唉,我没想到还能再见你们一面……”姑奶奶有些激动,话语中又似乎隐含着什么。
屋里太昏暗了,几床被子凌乱地堆在床上,看上去似乎多年没有拆洗过,又脏又破。席子多半是潮湿的,落满了掉下来的墙皮。我用手抖了抖席子,被碰到的墙皮簌簌地落了下来。屋内的空气也似乎不再流动,一股股异味不住地散发出来,让我喘不过气来。我走出屋子,大口大口地吸着气,总算把鼻中的异味除去了。真不知道她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爸爸蹲在姑奶奶的身旁,跟她说些家常。她的皱纹也渐渐填满了幸福,可惜那阳光却始终照不到屋内。屋里有一群苍蝇围着她不小心打翻的稀饭,飞来飞去。
“我是活一天受一天罪,还不如死了算了。”姑奶奶哽咽起来。
我猛地一惊:死!她竟想到了死?听爸爸说,姑奶奶曾寻过短见,但没有死成。在我的记忆中,她的双眼看不见这世界已有十三四年了。漫漫黑夜,不见日月,她拖着带病的身躯,长年累月地靠吃些止疼片打发着寂寞孤苦的日子。
她有两个儿子,每家轮流给她送饭半个月。姑奶奶说,上半月的日子还好过些,隔三岔五能吃上一点荤菜。今天是下半月的第四天,好像过了半年似的。她最怕过下半月的日子:别说荤菜了,素菜也难得吃上几回。早上和中午各一个馒头、一碗米汤。这就是她一天的伙食。还不如我家邻居养的狗——西西的“生活待遇”。她的两个儿子都住着高大宽敞的楼房,都吃腻了鱼肉,却为何不让他们的娘——我盲了双眼的姑奶奶吃饱穿暖,安度晚年呢?为何要让她的小屋常年充满着阴霾?你们的娘要是真的寻了短见,难道你们就心安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点道理难道你们就不懂吗?我想,不会吧。那为啥要让这间小屋透不进一丝阳光?为啥不肯给我盲了双眼的姑奶奶一些安慰?为啥不能让你们的娘可以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大姑,别想那么多,好好儿活着。”爸妈也哽咽起来。
“姑……姑奶奶,保重身体,春节我再来看您。”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告别了盲眼的姑奶奶,告别了黑暗的小屋。
这些年村里的地卖光了,各家各户都有了钱,纷纷盖起了楼房。其实,楼房林立的村落里,还是能看到散落的小屋。我听说,那里面仍然住着一些老人——一些像我的姑奶奶一样的老人。不少老人都被冷落了,狭小的屋子透不进一丝阳光。儿女们手头有了钱,就忘了含辛茹苦养育他们长大的爹娘,让老人们住着黑暗的小屋,甚至忍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我想:世间的儿女们应该为像我的姑奶奶一样的老人搭建一个宽敞一些的屋子,让阳光进来,让温暖进来,让幸福进来。
啊,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孝悌缺失。
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爹娘俱欢颜。
综合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言辞达意,行文细腻,情感丰富,意蕴深远。其成功之处在于:其一,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抒情、议论有张有弛、恰如其分。这些风格多样的语言,使文章跌宕起伏、气象万千。其二,工笔细描。文中神态、心理、环境描写十分细腻逼真,语言鲜活,生动传神,与文章的语境、情境、意境十分相宜。其三,学以致用。“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我跟她不相见也颇有些年月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爹娘俱欢颜”,这些句子,小作者信手拈来,灵活化用,确实让文章增色不少。
小试牛刀
一位久别的友人,一份蕴藉的怀念,一副曾经心动的面庞,一种不经意间的似曾相识……再次相逢时,杜子美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义山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崔殷功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李易安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请以“落花时节又逢君”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言文相宜,文质兼美。
渐近家乡时,我的眼前一亮:几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向村中,家家户户几乎都修建了楼房,村子四围的屋墙也被统一刷成了乳黄色。这眼前的一切,使我对姑奶奶的好生活愈加确信无疑了。想必我那位年近八旬、盲了双眼的姑奶奶,正坐在一座宽敞舒适的大房子里,沐浴着阳光吧。
我满怀着期待,急切地寻找着姑奶奶的新房屋。一排排的楼房鳞次栉比,哪一个新房是姑奶奶的家呢?找着找着,一间矮小的老屋映入我的眼帘。这老屋太熟悉了,我来过好几回了。老屋格外地打眼,屋上瓦缝间的枯草当风抖着。万万没有想到,那位对着门坐在不足十平方米老屋中的老人,竟是我盲了双眼的姑奶奶!我几乎不敢认她了。
“姑奶奶……”我带着颤音叫道。
“谁?”她用那枯瘦的手摸了摸拐杖,满脸写着恐惧。
“大姑,是我们,中秋节,看您来了。”爸爸和妈妈几乎同声地说着。
“唉,我没想到还能再见你们一面……”姑奶奶有些激动,话语中又似乎隐含着什么。
屋里太昏暗了,几床被子凌乱地堆在床上,看上去似乎多年没有拆洗过,又脏又破。席子多半是潮湿的,落满了掉下来的墙皮。我用手抖了抖席子,被碰到的墙皮簌簌地落了下来。屋内的空气也似乎不再流动,一股股异味不住地散发出来,让我喘不过气来。我走出屋子,大口大口地吸着气,总算把鼻中的异味除去了。真不知道她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爸爸蹲在姑奶奶的身旁,跟她说些家常。她的皱纹也渐渐填满了幸福,可惜那阳光却始终照不到屋内。屋里有一群苍蝇围着她不小心打翻的稀饭,飞来飞去。
“我是活一天受一天罪,还不如死了算了。”姑奶奶哽咽起来。
我猛地一惊:死!她竟想到了死?听爸爸说,姑奶奶曾寻过短见,但没有死成。在我的记忆中,她的双眼看不见这世界已有十三四年了。漫漫黑夜,不见日月,她拖着带病的身躯,长年累月地靠吃些止疼片打发着寂寞孤苦的日子。
她有两个儿子,每家轮流给她送饭半个月。姑奶奶说,上半月的日子还好过些,隔三岔五能吃上一点荤菜。今天是下半月的第四天,好像过了半年似的。她最怕过下半月的日子:别说荤菜了,素菜也难得吃上几回。早上和中午各一个馒头、一碗米汤。这就是她一天的伙食。还不如我家邻居养的狗——西西的“生活待遇”。她的两个儿子都住着高大宽敞的楼房,都吃腻了鱼肉,却为何不让他们的娘——我盲了双眼的姑奶奶吃饱穿暖,安度晚年呢?为何要让她的小屋常年充满着阴霾?你们的娘要是真的寻了短见,难道你们就心安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点道理难道你们就不懂吗?我想,不会吧。那为啥要让这间小屋透不进一丝阳光?为啥不肯给我盲了双眼的姑奶奶一些安慰?为啥不能让你们的娘可以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大姑,别想那么多,好好儿活着。”爸妈也哽咽起来。
“姑……姑奶奶,保重身体,春节我再来看您。”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告别了盲眼的姑奶奶,告别了黑暗的小屋。
这些年村里的地卖光了,各家各户都有了钱,纷纷盖起了楼房。其实,楼房林立的村落里,还是能看到散落的小屋。我听说,那里面仍然住着一些老人——一些像我的姑奶奶一样的老人。不少老人都被冷落了,狭小的屋子透不进一丝阳光。儿女们手头有了钱,就忘了含辛茹苦养育他们长大的爹娘,让老人们住着黑暗的小屋,甚至忍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我想:世间的儿女们应该为像我的姑奶奶一样的老人搭建一个宽敞一些的屋子,让阳光进来,让温暖进来,让幸福进来。
啊,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孝悌缺失。
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爹娘俱欢颜。
综合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言辞达意,行文细腻,情感丰富,意蕴深远。其成功之处在于:其一,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抒情、议论有张有弛、恰如其分。这些风格多样的语言,使文章跌宕起伏、气象万千。其二,工笔细描。文中神态、心理、环境描写十分细腻逼真,语言鲜活,生动传神,与文章的语境、情境、意境十分相宜。其三,学以致用。“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我跟她不相见也颇有些年月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爹娘俱欢颜”,这些句子,小作者信手拈来,灵活化用,确实让文章增色不少。
小试牛刀
一位久别的友人,一份蕴藉的怀念,一副曾经心动的面庞,一种不经意间的似曾相识……再次相逢时,杜子美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义山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崔殷功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李易安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请以“落花时节又逢君”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言文相宜,文质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