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鸣声声总关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此期间,他写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书 ——《沙乡年鉴》,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他把土地看成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相互依赖的共同体,而人只是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人要爱护居住的环境,珍爱和人类一样平等的其他生命,这在二战以后,盛行征服自然的大氛围中,利奥波德的思想无疑具有前瞻性。
  编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7课的《大雁归来》体现了这种思想。在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眼里,大雁是人类可爱的朋友,他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大雁的鸣声。笔者在与学生一起探究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作者着力从听觉角度描写大雁。
  那声声雁鸣,都渗透着大雁的喜怒哀乐;那声声雁鸣,都牵动着作者的深切情思。
  一、沉默的大雁
  作者在热情歌颂大雁是春天的使者之后,紧接着在第三段写11月南飞的雁群,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的,为什么喜欢鸣叫的大雁集体噤声?作者写道:“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而在下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大雁的鸣声,作者为什么处理呢?因为这就有了一种触目惊心的效果,大雁无疑是聪明的,知道它们面临的危险,所以选择了沉默,这里有作者对大雁这种具有灵性的动物的欣赏,更有对大雁的同情和对人类捕杀大雁行为的谴责,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来,但作者的情感寄予在字里行间了。
  二、喜水的大雁
  3月是休战季节,大雁可以自由快乐的鸣叫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它们“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这“低语”、“问好”、“叫”都是对大雁声音的描写,作者听出了大雁的欢乐,听到了春天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欣喜地写道:“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们带来快乐,给这个世界带来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大雁的回归,仿佛好友久别重逢。这生动的文字,既写出了大雁喜水的习性,也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让人忍不住遐想,不久之后,就会“凫雁满回塘”,那是是多么热闹而生动的情景啊!
  三、觅食的大雁
  作者同样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大雁喜食玉米的生活习性,它们“喧闹”地飞往收割后的玉米地,每次出发之前,有“高声而有趣的辩论”,每次返回之间的“更为响亮”的“争论”,它们“低语”是在“论述食物的价值”,从这些表现声音的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雁的关切之情,他在仔细的倾听,分辨着大雁觅食的声率变化,他是大雁的知音,是大雁的贴心人,欢乐着它们的欢乐,幸福着它们的幸福。
  四、哀鸣的大雁
  作者细心地注意到孤雁的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它们是“伤心的单身”,联系第三段内容,我们不难猜想到孤雁的悲鸣是因为它的同伴被人类捕杀了,作者竟然能从孤雁的鸣叫中听出了忧郁,这里寄予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这让我想起了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的鸣叫同样牵动着诗人的情感,二者可以互相佐证,孤雁的哀鸣的确令人心颤。但是二者又是不同的,奥尔多·利奥波德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以孤雁的哀鸣来呼吁人们爱护大雁这样的动物,因为它们是人类的朋友,而杜甫却是触景生情,闻雁鸣而起身世之悲,诗人与雁“物我融合”,“此托孤雁以念兄弟”(清人朱鹤龄评注),这孤单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在中国的古代诗歌里可以经常看到孤雁的身影,可是往往只是抒情言事的寄托,如杜牧的《早雁》一诗中写道:“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诗人真正关心的不是大雁,而是因敌人入侵而逃亡的百姓。而奥尔多·利奥波德则比较单纯,他从朋友的角度关心大雁,为孤雁的痛苦鸣叫而黯然神伤。
  五、集会的大雁
  作者以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声音来衬托4月夜间大雁集会时的鸣叫,表现雁鸣的丰富与生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大雁“刺耳的叫声”让夜晚不再寂寞,有拍水声,有划水声,还有“观战者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作者在静静地倾听,甚至每一个声音都不放过,“那一个深沉的声音是最后的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作者仿佛在听朋友的谈话,那么兴味盎然,那么专心致志,无论是高声的呼叫,还是低沉的谈话,在作者听来都是美妙的天籁。
  六、迁徙的大雁
  文章的结尾写道迁徙时的大雁,每年3月,“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在作者看来大雁比人更团结。“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3月的的天空洒下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雁群的鸣叫犹如诗歌一样的美妙,而大雁就是自由的快乐的志向高远的诗人。其中的“有益无损”一词更是意味深长——大雁给人们带来的是诗歌,对人们一点损害也没有,为什么人们要伤害这样的朋友呢?
  阅读课教学,往往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教学《大雁归来》这篇课文,不妨从声音的角度出发,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动全文的理解,在细致的揣摩和品味“雁鸣”之时,就会认识到拟人在这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因为在作者看来,大雁就是与人类具有平等地位的成员,奥尔多·利奥波德真正把大雁当作朋友,是大雁的“知音”,就会体会出作者对大雁的真诚关注,对动物发自内心的爱护,从而理解作者维护生态平衡的先进思想。同时也能体会出作者语言的生动,写法的高超。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学生涉猎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但农村学生,由于受地理位置、办学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对语文知识的获取途径和手段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开阔
2月2日,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三金潭消防救援站举行驻勤火神山医院出征誓师大会  在此次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湖北省武汉市,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他们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和各项安保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的健康与安宁。  副支队长罗洪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  在防疫一线,消防支队中的党员冲锋在先,开展各项消防监督工作;在不打扰医护人员的前提下,深入一线危险作业;确保生产企业物资存
山水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类别,它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首开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独步天下,开创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双峰并峙,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在仕途不顺或者历经人世沧桑之后,往往将山水田园作为慰藉心灵的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类诗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
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都少不了数学,然而在如此多年的数学学习中,真正爱好数学的人却很少,数学几乎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虽然新课改在教材的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上新授课时兴趣浓厚,但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上习题课,对于习题课,学生们也就提不起什么兴趣了。因此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习题课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习题课上学生们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往往上课“整堂灌”
在语文课上进行爱的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爱的价值观。充满爱的教育,充满爱的语文,才是教育的真谛,会使语文课堂变得更诗意、更生动、更美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爱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一、“爱”充满着语文  中学教科书中所展现的爱是丰富多彩的。有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对社会对祖国的爱;有对父母的感念之爱;也有对生命的人文关爱。这就
【教学设想】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中的老王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善良之人,而我们从作者对老王的态度上也分明感受到她的善良,可是作者认为自己每当想到老王时,就觉心上不安,后来衍成内心的愧怍。不安源于愧怍,愧怍又是因何而起呢?教参认为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起自己对老王的关
一、导入语  亲爱的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进入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如果说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是泛舟荡漾在化学的河川之上,为沿途的旖旎风景所倾倒,那么我们进入高中以后,一定会发现眼前的河面越加开阔,景色更加优美,让我们扬起风帆一起遨游于神奇的化学海洋之中吧。  情景一:溶洞景观的图片(千奇百怪的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情景二:节日焰火的图片(五彩缤
教师的人生就像播种,播下一个信念,收获一颗爱心;播下一颗爱心,收获一片希望;播下一片希望,收获孩子灿烂的明天。让“关爱体现在细节中”,让“细节展现出关爱来”一直是我教育的信念,也是我永恒的追求。我要用这种信念,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关爱在细节中绽放人性的光彩。  做学生的“成长导师”,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集中优势精力、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内容摘要】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阅读,但有一些老师只重视文章的教学,练习的巩固而忽视学生阅读。把阅读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只要抓好“基础知识”,就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阅读 方式自我完善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书报杂志已经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但许多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好的创意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展现,于是笔者“蹲下身子看学生”,为学生创建新型的“课堂”,真正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对话而非对抗的良好关系,建立“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对话 新型课堂 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