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图解法对学生授课是很有必要的,利用图解法,教师在日常课堂中可以一步步将所学内容画出来,避免直接让学生看抽象结果图,使他们在脑中形成直观印象,逐渐形成清晰的地理逻辑思维,从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现图解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说明图解法在高中地理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 图解法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性的学科,主要特点表现在地域性和综合性上。地域性,主要指当地特殊的地理特点,不同各地,各有千秋,复杂多变;综合性,是对世界各地全面不同进行综合性总结,本就不同各地进行综合性总结、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教材内容中关于地理事物是如何形成的及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占很大一部分,此外还包括地理事物的变化。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展示各种地域地形图和演示事物是如何形成的详细过程,由于学生大多没有相关生活实践经验,无法联想,从未体验,这些内容显得有点抽象,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依然采用平时教学方法则会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混乱,难以理解,缺少画面,导致学生学不懂。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文化课教学中,地理并不是同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目处于等同地位的,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加之教师的耳濡目染,这三科更显得重要。相比之下,地理与生物等学科是会考科目,基于这个原因,很多学生从初中就没有好好学习地理,既没有学过,又不想学,所以高中地理学习中表现出了很吃力的现象。地理科目虽然被归为文科性一类,但根据地理自身学科特性更多表现出来的是理科性,甚至还有公式类知识,所以想要学好地理没有深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清晰的思维逻辑是万万不行的,这就体现出了高中地理学科成绩低下、教学工作难进行的原因。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因为地理学科在我国中考考试中所占比重很小,在应试教育国情下,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地理学科存在偏见,认为不重要的科目不必花费太大精力研究,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到中考主要学科上才是正确的。可是学生不知道的是地理学科在高中文科类中是三大专业学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在初中没有打下良好的地理知识基础,必然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习很吃力,高中地理知识难度系数要比初中大很多,抽象、复杂、难以想象,具有较高的实践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等,从而更加使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产生畏惧感。另外,有些地理知识属于偏理性概念,对于文科学生,利用理科思维学习知识、理解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地理被誉为“理科中的文科,文科中的理科”,因为地理内容不是简单背诵就能学好的,更多的还需要理解后才能明白其中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理学科需要形成与学物理、数学一样缜密的逻辑性思维的原因。平时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往往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对付考试,觉得可以考好,可实际成绩往往不理想。地理知识学习中,“万变不离其宗”,一个知识点可以出一片题。学生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导致事倍功半。
  3.教学方法不合理
  学习知识不只靠学生自身努力,教师采用适当方法也很重要,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地理是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性学科,需要教师采用不同方式对不同知识点进行教学。地理学习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难理解的地形图表、地质形成过程及地质演变等相关知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讲课过程中很难讲得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地理中有很多抽象内容单凭一张嘴及黑板板书是讲不通的,如等高线知识模块,不同的密度、演变趋势、递变规律都需要以形象的表现方式向学生展现,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的。
  三、图解法的应用问题
  1.经过上述分析,通过对图解法的应用,展现出几大优点:
  (1)平面直观的图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效率,深化学习成果,最终提高整体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2)教师频繁应用图解法,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确立新的学习思路,培养新的学习方法。每个人不同的绘图习惯、绘图思路,可以创新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图解法在地理课堂的具体应用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有兴趣就有了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讲课方式,可以采取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图解法,让学生不得不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目光随着教师的手指转动,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师生互动是一个能很好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方法,在互动过程中,根据课堂气氛的发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答,精心设计的问题在合适的时机出现是建设优质课堂的一大亮点。
  (2)合理方式教学
  地理学科最具特点的内容就是地图。不同的地区风貌、地质变化、地域划分等都需要集合地图教学,有了地图,地理知识不再是生硬的纸上谈兵,更有画面感,更易记忆。同样,“图解法”给教师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会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老师对地图可谓信手捻来,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方便。如讲述三大岩石的成因和地壳物质循环时,采用“图解法”辅助讲解,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陆地和海洋的剖面图,用虚线表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然后画出地幔的岩浆沿着地壳裂隙上升,如果喷出地表,就形成玄武岩,如果没有喷出,侵入地壳中,则形成花岗岩,通过边画边讲,学生理解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如果只是生硬地解释“风化”、“侵蚀搬运”这些专业名词,则学生反而不知所云。在有关大气知识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图解的作用。全球大气环流系统、各自成因仅凭大脑很难记得清楚、模拟得明白。这时教师可以用图解的办法,简单的圆形代表地球,线条表示各类纬线,画出大气环流的整个系统。在对不同大气现象进行介绍的同时,分析其不同成因。看图说出不同位置相互对应,不同气压带、纬度位置、对应区域一目了然。在全球七个气压带中,如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300、600、900各纬度的气压带遥相呼应,有助于学生发现分布规律与特点。
  (3)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读图能力
  地理中跟气象相关的知识占了很大比重,气象在生活中每分每秒都在体现,如下雨、下雪、气候变化都是地理知识,雨雪的大小、风暴的强度也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能应用到生活中会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气候的变化,视情况不同分析,还可以加深印象。当分析干旱气候形成原因及后果时向学生展示他们在生活中亲眼见到的庄稼减产、地表干涸龟裂等现象,就会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
  根据上文可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学生不重视导致基础薄弱、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不合理教学方式都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影响。通过采用“图解法”能很好地向学生展示地理学科内容,加深印象,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质变化的过程等难点,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便利,也给学生带来知识内容的直观展示。
  参考文献:
  [1]张书海,金国春.打造高效课堂 推进教学改革[N].淮安日报,2011.
  [2]蒋希龙.抓好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J].新课程(上),2011(06).
  [3]李伟东.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11(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动脑筋小栏目”是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以合理适当地加以利用,就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要很好地应用这些“动脑筋小栏目”需要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掌握它的特点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整合,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动脑筋小栏目”的价值。  关键词: 动脑筋 小栏目 初中历史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摘 要: 如何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老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呢?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在高中起始阶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 历史课堂 主体性 缺失原因 发挥作用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学科地位变得十分尴尬,特别是笔者所在的三星级高中,历史学科既不能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又要做好与语数外学科的匹配。由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与老师之前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交流,又有丰富的情感交流,它是以学生的“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每一堂课中老师都会对学生提出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以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更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进而提高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并写入了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的普遍共识。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青少年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其懂法守法护法,无论是对于青年学生的人格完善还是对于国家科学的发展及社会和谐的构建都是必要的。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