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中学“学困生”在每个班级都存在,如任其发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班风乃至教学质量,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迫在眉睫。
教育家布鲁纳说:“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引导学生从“学习字句,夯实基础”入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巧化坚冰,感悟语文的魅力
1. 讲说事例,感悟魅力
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也由于基础较差,对学习往往被动应付,甚至逃避。对于这类学生,笔者常讲一些生活实例或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感悟语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因“还(huán)、(hái)欠款十六万元”而打官司的; 因“用斧杀人和甩斧伤人”而不同判刑的;因在试卷写上“我是李鸿章的亲妻(戚)”而闹笑话的;因“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而闻名于世的;因“读懂中小学自救自护《安全在心》这本手册挽救父母生命的”等等。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给他们讲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让他们感悟到语文知识哪怕一字一音一义都是有价值、有趣味甚至是财富、是生命,鼓励他们努力学好语文。
2. 积累字句,感受乐趣
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笔者指导学生充分阅读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用本子分门别类积累:字词、成语类;名言、警句、俗语类;准确传神、生动优美的语句类;富有哲理的语句等,尽管是抄,我都一一批改,还批上富有鼓励性的话。如“你摘录内容挺丰富,你是行的!继续努力吧!”“你的字有进步,多写些,未来的写字能手就是你!”日积月累,基础夯实了,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就会乐趣无穷。
二、巧学活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1. 生动再现,激发兴趣
授课时,笔者注意抓住课文的关键段落使其精彩生动再现出来,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如教《孔乙己》,学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里面……”时,就说:“谁能把‘踱’和‘走’再现出来。”有学生大摇大摆站出来说:“这是‘踱’。”像平时一样走路“是‘走’”;另一个说:“这不像,‘踱’应该这样。”说着背起手,慢步悠闲地走出来,逗得大家兴趣很高。笔者及时评析并表扬他们领悟力强,有表演的天赋。学到“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学生们跃跃欲试。我机灵一动说:“时间有限,不能尽兴,请你们课外自演,并把评析交上来,比一比谁写得好!”有学生写道:“绽”说明很气愤。“窃”和“偷”意思一样,他这样说是故意的,可看出他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笔者批了大大一行字:“好!你能品味出字的含义,大有进步!如写成自欺欺人更好!”
2. 指导模仿,学以致用
朱光潜在《资禀与修养》中说:“模仿就是学习。”课文有很多精妙之处值得模仿。如《囚绿记》中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仿写时,“学困生”不会,教师引导:“不会写的和我接力。”就在黑板上写下:知识是多有用啊!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念着知识,如同_____。”他们很快接上了,其中有学生写到:它是财富,它是生命,它是力量,它是爱情。我想念着知识,如同肚子饿的婴孩盼等着母亲。笔者让学生读出来,大家报以热情的掌声。
3. 及时点拨,拨开迷雾
“学困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容易掉队,如不及时点拨,会丧失信心。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学生遇到疑难就及时点拨。如学鲁迅的《故乡》“雪地捕鸟”片段后,要求用上动词写段话。下课后,我让学生选择打羽毛球进行观察,教师及时点拨。先从整体观察:那个同学时而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再具体观察“头、手、脚、身子”怎样运动。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笔者鼓励他们写下来大家评判。学生写到:那个同学时而扬起手冲上去,往前扣杀;时而侧着身子往右边大迈一步,像海底捞月一样捞起那球;时而扑到左边轻轻一挑,球擦着网跳过去了,观众一边喝彩一边鼓掌。学生的现场观察表述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学生尝到学习甜头,兴趣更浓了。
三、巧借活动,体验语文的乐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建议: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学困生”最怕作文,常敷衍或不交。笔者就借助活动,让他们体验作文的乐趣。教师拟提纲给学生:
(1)把今天的活动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要交代清楚四要素。
(2)今天天气如何?你的心情如何?用修辞手法描写。
(3)比赛过程双方队员精神状态怎样?请具体刻画。
(4)哪个队员你最喜欢?把他的外貌和动作刻画出来。
(5)周围的观众怎样?请你描写出来。
(6)你喜欢这活动吗?将你的感受、启发写出来。
(7)用一个成语把题目《一场_______的比赛》补充完整。
随后组织篮球比赛。活动后,先要求他们填词写句,再指导连段成篇,学生都交作业上来了。这是他们写得最好的一次文章,都得到了85分以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困生”觉得语文有趣味,有用处,值得学,就愿学,也学得会。让我们为农村中学“学困生”开辟出一条愿学之路!
教育家布鲁纳说:“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引导学生从“学习字句,夯实基础”入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巧化坚冰,感悟语文的魅力
1. 讲说事例,感悟魅力
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也由于基础较差,对学习往往被动应付,甚至逃避。对于这类学生,笔者常讲一些生活实例或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感悟语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因“还(huán)、(hái)欠款十六万元”而打官司的; 因“用斧杀人和甩斧伤人”而不同判刑的;因在试卷写上“我是李鸿章的亲妻(戚)”而闹笑话的;因“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而闻名于世的;因“读懂中小学自救自护《安全在心》这本手册挽救父母生命的”等等。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给他们讲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让他们感悟到语文知识哪怕一字一音一义都是有价值、有趣味甚至是财富、是生命,鼓励他们努力学好语文。
2. 积累字句,感受乐趣
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笔者指导学生充分阅读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用本子分门别类积累:字词、成语类;名言、警句、俗语类;准确传神、生动优美的语句类;富有哲理的语句等,尽管是抄,我都一一批改,还批上富有鼓励性的话。如“你摘录内容挺丰富,你是行的!继续努力吧!”“你的字有进步,多写些,未来的写字能手就是你!”日积月累,基础夯实了,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就会乐趣无穷。
二、巧学活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1. 生动再现,激发兴趣
授课时,笔者注意抓住课文的关键段落使其精彩生动再现出来,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如教《孔乙己》,学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里面……”时,就说:“谁能把‘踱’和‘走’再现出来。”有学生大摇大摆站出来说:“这是‘踱’。”像平时一样走路“是‘走’”;另一个说:“这不像,‘踱’应该这样。”说着背起手,慢步悠闲地走出来,逗得大家兴趣很高。笔者及时评析并表扬他们领悟力强,有表演的天赋。学到“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学生们跃跃欲试。我机灵一动说:“时间有限,不能尽兴,请你们课外自演,并把评析交上来,比一比谁写得好!”有学生写道:“绽”说明很气愤。“窃”和“偷”意思一样,他这样说是故意的,可看出他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笔者批了大大一行字:“好!你能品味出字的含义,大有进步!如写成自欺欺人更好!”
2. 指导模仿,学以致用
朱光潜在《资禀与修养》中说:“模仿就是学习。”课文有很多精妙之处值得模仿。如《囚绿记》中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仿写时,“学困生”不会,教师引导:“不会写的和我接力。”就在黑板上写下:知识是多有用啊!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念着知识,如同_____。”他们很快接上了,其中有学生写到:它是财富,它是生命,它是力量,它是爱情。我想念着知识,如同肚子饿的婴孩盼等着母亲。笔者让学生读出来,大家报以热情的掌声。
3. 及时点拨,拨开迷雾
“学困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容易掉队,如不及时点拨,会丧失信心。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学生遇到疑难就及时点拨。如学鲁迅的《故乡》“雪地捕鸟”片段后,要求用上动词写段话。下课后,我让学生选择打羽毛球进行观察,教师及时点拨。先从整体观察:那个同学时而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再具体观察“头、手、脚、身子”怎样运动。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笔者鼓励他们写下来大家评判。学生写到:那个同学时而扬起手冲上去,往前扣杀;时而侧着身子往右边大迈一步,像海底捞月一样捞起那球;时而扑到左边轻轻一挑,球擦着网跳过去了,观众一边喝彩一边鼓掌。学生的现场观察表述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学生尝到学习甜头,兴趣更浓了。
三、巧借活动,体验语文的乐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建议: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学困生”最怕作文,常敷衍或不交。笔者就借助活动,让他们体验作文的乐趣。教师拟提纲给学生:
(1)把今天的活动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要交代清楚四要素。
(2)今天天气如何?你的心情如何?用修辞手法描写。
(3)比赛过程双方队员精神状态怎样?请具体刻画。
(4)哪个队员你最喜欢?把他的外貌和动作刻画出来。
(5)周围的观众怎样?请你描写出来。
(6)你喜欢这活动吗?将你的感受、启发写出来。
(7)用一个成语把题目《一场_______的比赛》补充完整。
随后组织篮球比赛。活动后,先要求他们填词写句,再指导连段成篇,学生都交作业上来了。这是他们写得最好的一次文章,都得到了85分以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困生”觉得语文有趣味,有用处,值得学,就愿学,也学得会。让我们为农村中学“学困生”开辟出一条愿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