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区域认知素养,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组成内容之一,是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以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研究对象,对教学活动开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学生素质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引言
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地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区环境、地理特点。区域认识素养,与地理学科特点相符,可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形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促进学生人地观念形成。
一、进行区域地理教学,增加学生地域认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加地域认识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获知识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掌握地理学习技能的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地域认知的内容,需要学生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区域位置教学会消耗较多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1]。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这部分知识教学,为区域认知素养形成提供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地理知识,以此推动后续教学活动进行。
例如,学习《人口的变化》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近五十年来人口生长较快的大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展示出来,并将这三个大洲的地图画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将三个大洲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全部展示出来。将亚洲作为中心,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人口增长的原因。通过地图的应用,可以判断出人口增长的原因,得到各个地区经济怎样的因素。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地图,利用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地图能力,为区域认知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导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该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将学生认知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实现教与学的真正融合[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此引导学生探究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异同,掌握地理学习规律,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素质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以此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思考习惯。
进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查找学习资料,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异同。教師:潘帕斯大草原与我国青海省为什么能够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呢?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加深对地域发展的认识,可以将潘帕斯大草原环境、地理位置等内容,作为辅助学习的资料。经过视频的观看与以往学习经验,学生可以发现潘帕斯草原具有以下特点:气候温和、草地茂盛,水热条件适合牧草生长;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而我国青海省则是有以下优势:大面积的牧草地,可利用面积达到三千多万公顷,年均温0.2℃,无绝对无霜期。冬春干旱,多风而寒冷、夏季凉爽,雨热同季,有利于牧草生长。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异同,也能分析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增加学生对地域的认识。
三、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形成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高考与社会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判断地域特点[3]。课堂教学中,加强区域方面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在不同角度分析,为区域发展提出建议。
例如,《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时,教师可以就山区温度与城市温度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不同区域在不同因素影响下,气温也是不同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大气运动是造成温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城市里由于人口多,商业繁荣,交通密集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地面时低压,形成上升气流,到了高空形成高压,高压向低压流,就是流向郊区上空的低压。同理郊区地面温度低形成高压,向城市地面低压区流,形成了一个热力循环,因此出现温度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通过区域教学、学导式、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学会知识应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其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晓阳.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三南水北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4):92-94.
[2]张爽,刘崇,王朝露,郭中领.基于GIS培养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8):46.
[3]雷寿平.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99-100 112.
(作者单位:安徽省涡阳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引言
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地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区环境、地理特点。区域认识素养,与地理学科特点相符,可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形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促进学生人地观念形成。
一、进行区域地理教学,增加学生地域认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加地域认识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获知识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掌握地理学习技能的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地域认知的内容,需要学生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区域位置教学会消耗较多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1]。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这部分知识教学,为区域认知素养形成提供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地理知识,以此推动后续教学活动进行。
例如,学习《人口的变化》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近五十年来人口生长较快的大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展示出来,并将这三个大洲的地图画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将三个大洲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全部展示出来。将亚洲作为中心,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人口增长的原因。通过地图的应用,可以判断出人口增长的原因,得到各个地区经济怎样的因素。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地图,利用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地图能力,为区域认知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导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该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将学生认知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实现教与学的真正融合[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此引导学生探究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异同,掌握地理学习规律,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素质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以此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思考习惯。
进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查找学习资料,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异同。教師:潘帕斯大草原与我国青海省为什么能够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呢?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加深对地域发展的认识,可以将潘帕斯大草原环境、地理位置等内容,作为辅助学习的资料。经过视频的观看与以往学习经验,学生可以发现潘帕斯草原具有以下特点:气候温和、草地茂盛,水热条件适合牧草生长;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而我国青海省则是有以下优势:大面积的牧草地,可利用面积达到三千多万公顷,年均温0.2℃,无绝对无霜期。冬春干旱,多风而寒冷、夏季凉爽,雨热同季,有利于牧草生长。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异同,也能分析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增加学生对地域的认识。
三、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形成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高考与社会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判断地域特点[3]。课堂教学中,加强区域方面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在不同角度分析,为区域发展提出建议。
例如,《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时,教师可以就山区温度与城市温度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不同区域在不同因素影响下,气温也是不同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大气运动是造成温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城市里由于人口多,商业繁荣,交通密集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地面时低压,形成上升气流,到了高空形成高压,高压向低压流,就是流向郊区上空的低压。同理郊区地面温度低形成高压,向城市地面低压区流,形成了一个热力循环,因此出现温度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通过区域教学、学导式、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学会知识应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其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晓阳.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三南水北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4):92-94.
[2]张爽,刘崇,王朝露,郭中领.基于GIS培养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8):46.
[3]雷寿平.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99-100 112.
(作者单位:安徽省涡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