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联想式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多个有理数相乘教学中,学生由已掌握的“两数相乘的法则”,来猜想出“积的符号规律”,并对猜想得出的结论通过举例来加以验证。而猜想又往往是以联想为中介的。学生通过联想,产生了一个个新的数学问题,从而把他们的思维引向了新的领域,也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数学能力就是用熟悉教材形成概括的、简缩的、灵活的、可逆的联想和联想系统的能力。联想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从教学实践知道,善于运用联想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养成自觉合理进行联想的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智力发展、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关概念界定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由这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思维。适合初中生的有:类似联想、因果联想、视图联想、发散联想等几种,不论属于哪一种联想,都必须依赖一定的事物刺激于人们的感觉器官,才能产生相应的联想。针对这一规律,在解题之前,就应当在题目中寻觅刺激物,这就需要认真仔细的观察,通过观察,把题目中熟悉的因素、类似因素、特殊因素、因果关系等找出来,然后展开联想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解题的能力。
  三、联想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借助类似联想,提高学生数学归纳分析能力
  由具体相似特征的事物之间形成联系,而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在应用类似联想时,要学会分析题中的条件或者结论中相似的因素,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1:如图,半圆上的两弦AD、BC相交于P,AB是直径,求证AP·AD+BP·BC=AB2
  分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个熟悉的因素,即AB是直径,弦AD与BC相交,一个类似因素;APAD与BPBC都和割线定理的元素相类似,所以可采用四点共圆来解决,要使AD成圆的割线,要过P、D、B三点作圆,由此可得到下面证明。
  ■
  证明:如图1,作PE⊥AB交AB于E,连接BD、AC
  ∵AB是直径
  ∴∠PEB=∠PDB=Rt∠
  ∴P、E、B、D四点共圆
  则AP·AD=AE·AB ………………①
  同理可证 BP·BC=BE·AB……②
  ①与②相加得AP·AD+BP·BC=AB2
  通过类比联想,既可以归纳总结,又可以拓展延伸,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2.借助因果联想,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由事物之间在时空、性质等方面的因果关系而形成联系,由一事物联系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应用因果联想,要关于寻找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上的因果关系,然后进行推理。
  例2:已知PAB和PCD是圆的割线,PQ是圆的切线,Q为切点∠CAP=∠DAB,求证:PQ2-PA2=AC·AD
  分析:观察发现题目的因果关系并非独立,可以根据部分因果进行联想,这里的已知条件的切线与结论中PQ2显然相关,所以可以利用割线定理去推理,下面给出证明。
   ■
  证明:如图2,连接AC、BD
  ∵PQ2=PA·PB=PA(PA+PB)=PA2+PA·PB
  ∴PQ2-PA2=PA·AB
  又∵∠CAP=∠DAB∠PCA=∠B
  ∴△ABD∽△PCA
  ∴ PAAD
  AC =AB
  即PA·AB=AC·AD ∴PQ2-PA2=AC·AD
  从上例可以看出,应用因果联想,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从而可以避免学生盲目乱推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3.借助视图联想,提高学生数学数形转化能力
  由事物的图形而联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应用视图联想,要学会观察图形与命题的结论的关系,找到角或者线段与图形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例3(2008嘉兴市中考):如图3,正方形中,是边上一点,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半圆与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弧外切,则的值为( )。
   ■
  A.■ B.■ C.■ D.■
  分析:从图形中可以发现的值比45度的正弦值小,在这四个答案中,只有D的答案符合要求,所以利用视图联想很快就可以发现答案,这在数学中考试卷中出现较难的选择题时,可采用视图联系,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解题的时间。
  4.借助发散联想,提高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
  由一事物的特征而联想各种可能的发散的方向,应用发散联想,能够使思路狭窄,思维迟钝的学生最后转变成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的学生,并且遇到问题时,善于动脑筋,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4: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段AC、BD交于E,且AE=EC,求证AB·AD=BC·DC
   ■
  分析:常规的思路转化成比例线段,AB∶DC=BC∶AD,然后通过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ABC与△ADC不够条件相似,这时,可以联想把AB转换到别的位置。
  证明:延长AB使AB=BF,连接FC
  ∵AE=EC
  ∴BE∥FC
  ∴∠ABE=∠F
  又∵∠FBC=∠ADC
  ∴△FBC∽△CDA
  ∴FB∶DC=BC∶AD
  ∵AB∶DC=BC∶AD
  即AB·AD=BC·DC
  应用发散思维,能够使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是在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变化,对原有的解法不断改进的基础上逐步提出,这是发散联想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强调多解、求异、多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够得以培养和发展,使他们的智慧大门定会打开,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聪明,从而成为一名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四、几点思考
  1.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联想有利于思维创新,有利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除了注意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在心理上足够重视。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挖掘教材,比如二次根式概念的教学,书上讲得很简单,但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低。概念的给出要多写一些式子,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共性,得到定义。然后纵横联想——被开方数为分式或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作分母时对被开方数的要求。这样学生对二次根式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要给学生联想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教学除了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精确的运算外,创新能力的培养异常重要,有创新才有发展。联想是创新的前提。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课堂教师的引导。比如三视图、勾股定理等的教学多让学生想一想比教师讲授效果要好得多。课堂上让学生思考看起来比满堂灌浪费时间,但从长远看来正好相反。而且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因此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对数学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记忆
  数学记忆力的本质在于对典型的推理和运算模式均概括的记忆,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典型试题,对这些题型及解题模式的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记忆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充分保证。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经常地运用联想,使陌生问题熟悉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联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那么一定能够探寻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但解题方法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醒悟,才能驾轻就熟,达到应用自如的境界。
其他文献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学起来比较难,学生的畏难情绪还容易迁移到作业中去,再加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层次单一、评价单一使学生对科学作业失去了兴趣
江苏省《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建议:高中政治课程的模块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共同组成,并实行学分制。必修课程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组成。这些必修模块涉及政治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政治的密切相关点,凸显政治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各必修模块在知识衔接和内在逻辑上是平行的。由此可见
摘 要:语文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因此,作为学生启蒙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引导预习新课、开展趣味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精心布置作业四方面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教学质量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教学方法不当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促进农民增收,黑龙江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富集、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在推进绿色食
你这一亩地的产量,应该是1200到1300斤吧?“看这种植的密度,你这一亩地的产量,虚该是1200到1300斤吧?”站在雨后泥泞的出头,李克强指着眼前大片待收的玉米询问道。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尽可能地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小学时期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像力,运用多媒体教
掌握农机的节油技术对农业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农机节油能给我们节约成本,延长农机使用寿命,本文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农机的节油技术,如果大家都能掌握的话,一定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有人说,爱是奉献;有人说,爱是关怀;还有人说,爱是真诚。我要说,爱是充满责任感的付出,爱是饱含尊重的理解,爱是充满信任的等待。作为一名管理班级多年的班主任,如果说哪一点最令我感到
摘要:笔者通过对湖南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城镇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调查发现:省城地区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边远地区,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各个维度差异不显著;性别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不显著;不同科目与不同职务(班主任)教师教学效能感差异不明显,一般教育效能感显著高于个人教学效能感。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曾作为一种媒介被而应用于高校以及高中和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