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发现
1.胆怯型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出现“老师,我不会画”的现象。他们往往在还没落笔之前就会出现这样退缩的现象。
2.依赖型的孩子,他们往往出现“老师,我太累了”,这样的孩子往往一开始兴致非常高,而在持久性方面欠缺,所以就出现“老师,我太累了”的现象。
二、幼儿美术活动中影响幼儿自信心因素
孩子自信心缺乏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幼儿实际能力欠缺造成不够自信以外,还与成人的评价密切相关。幼儿的自我肯定来自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孩子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而由于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亲人,他们的评价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一:放学了,小班幼儿果果牵着妈妈的手,带着妈妈去看她的新作。“妈妈,你看我画的大狮子好看吗?”;“这是狮子吗,一点都不像,你看这个小朋友才画的好呢”;这时果果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案例二:琪琪在美术活动中不小心弄脏了自己衣服,妈妈来园时看到了,狠狠的批评了她,琪琪本来想给妈妈看她的画,可是因为妈妈的指责,她连给妈妈看的勇气都没有。
案例中成人对幼儿评价的随意性和幼儿的态度,是使幼儿缺乏自信心的根本。在幼儿心理形成过程中,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肯定的评价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否定的评价有可能使他们失去信心,放弃其行动和努力。由于受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我们往往听到成人的说话方式是不合理的,如“这颜色涂的不好”“又把衣服弄脏了。”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指责孩子,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就能使孩子获得帮助和改变,孩子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接受了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的最大教诲就是时时发现和克服自己的弱点,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体验不到成功感。
三、如何激发幼儿参与进美术活动中
(一)创设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1.通过环境的创设,运用和谐的色彩,巧妙的设计环境的情景性,让幼儿感受更多如“为小树添树叶”“水果丰收了”等,教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让幼儿参与进美术活动,美术活动不单单只是坐下来绘画,它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受,享受协调的色彩和造型。
案例:在班里,我给幼儿们创设了一面“树林墙”,不管幼儿有哪方面的进步,我们都会给予幼儿“树叶”奖励,比一比谁的小树长的茂盛。等幼儿集满一定数量的“树叶”,会给予幼儿兑换奖品的机会。这样的形式在我园的大中小班都开展着,孩子体现出非常积极地一面,对于“树叶”都是非常的热衷。
2.在精神环境创设上,首先,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要经常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如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幼儿的行为,同时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轻易加以否定或批评。这样,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氛围中,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感。其次,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结伴自由,让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一幅画作。这样,在被教师和同伴接受的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情绪会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有了被他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
(二)鼓励幼儿尝试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成功体验
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
案例:思涵小朋友是位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可是自从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时常鼓励她;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她自主的发现和创造,她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感,他已经愿意去投入去绘画。
可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和技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信心。我们要及时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他的闪光点出发去鼓励她。当然把握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中把幼儿做对的事情及时地挑出来,哪怕就是在幼儿不遵守规则、做错事情时,也要找出他动机、愿望等方面的闪光点,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其次,要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赏识和鼓励孩子。这其实就是要求幼教工作者随时给予幼儿以积极的评价,在幼儿行为不当的时候,不能指责和呵斥,而要循循善诱,鼓励他今后会一定能做好;在幼儿做的不好时,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否定他的努力,而要鼓励他一定能做得更好。特别是要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只要其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他。
(三)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爱好自我表现是每个孩子的特点,在自我表现的同时,幼儿会获得自信。在美术活动最后总有分享与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除了鼓励孩子观察同伴的作品之外,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孩子的表达不够好,但是老师还是要鼓励,相信一次会比一次好。事实证明,大多数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多次的展示后,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他们习惯于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胆子大了许多,自信了许多。
1.胆怯型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出现“老师,我不会画”的现象。他们往往在还没落笔之前就会出现这样退缩的现象。
2.依赖型的孩子,他们往往出现“老师,我太累了”,这样的孩子往往一开始兴致非常高,而在持久性方面欠缺,所以就出现“老师,我太累了”的现象。
二、幼儿美术活动中影响幼儿自信心因素
孩子自信心缺乏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幼儿实际能力欠缺造成不够自信以外,还与成人的评价密切相关。幼儿的自我肯定来自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孩子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而由于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亲人,他们的评价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一:放学了,小班幼儿果果牵着妈妈的手,带着妈妈去看她的新作。“妈妈,你看我画的大狮子好看吗?”;“这是狮子吗,一点都不像,你看这个小朋友才画的好呢”;这时果果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案例二:琪琪在美术活动中不小心弄脏了自己衣服,妈妈来园时看到了,狠狠的批评了她,琪琪本来想给妈妈看她的画,可是因为妈妈的指责,她连给妈妈看的勇气都没有。
案例中成人对幼儿评价的随意性和幼儿的态度,是使幼儿缺乏自信心的根本。在幼儿心理形成过程中,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肯定的评价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否定的评价有可能使他们失去信心,放弃其行动和努力。由于受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我们往往听到成人的说话方式是不合理的,如“这颜色涂的不好”“又把衣服弄脏了。”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指责孩子,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就能使孩子获得帮助和改变,孩子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接受了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的最大教诲就是时时发现和克服自己的弱点,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体验不到成功感。
三、如何激发幼儿参与进美术活动中
(一)创设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1.通过环境的创设,运用和谐的色彩,巧妙的设计环境的情景性,让幼儿感受更多如“为小树添树叶”“水果丰收了”等,教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让幼儿参与进美术活动,美术活动不单单只是坐下来绘画,它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受,享受协调的色彩和造型。
案例:在班里,我给幼儿们创设了一面“树林墙”,不管幼儿有哪方面的进步,我们都会给予幼儿“树叶”奖励,比一比谁的小树长的茂盛。等幼儿集满一定数量的“树叶”,会给予幼儿兑换奖品的机会。这样的形式在我园的大中小班都开展着,孩子体现出非常积极地一面,对于“树叶”都是非常的热衷。
2.在精神环境创设上,首先,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要经常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如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幼儿的行为,同时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轻易加以否定或批评。这样,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氛围中,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感。其次,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结伴自由,让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一幅画作。这样,在被教师和同伴接受的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情绪会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有了被他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
(二)鼓励幼儿尝试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成功体验
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
案例:思涵小朋友是位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可是自从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时常鼓励她;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她自主的发现和创造,她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感,他已经愿意去投入去绘画。
可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和技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信心。我们要及时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他的闪光点出发去鼓励她。当然把握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中把幼儿做对的事情及时地挑出来,哪怕就是在幼儿不遵守规则、做错事情时,也要找出他动机、愿望等方面的闪光点,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其次,要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赏识和鼓励孩子。这其实就是要求幼教工作者随时给予幼儿以积极的评价,在幼儿行为不当的时候,不能指责和呵斥,而要循循善诱,鼓励他今后会一定能做好;在幼儿做的不好时,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否定他的努力,而要鼓励他一定能做得更好。特别是要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只要其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他。
(三)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爱好自我表现是每个孩子的特点,在自我表现的同时,幼儿会获得自信。在美术活动最后总有分享与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除了鼓励孩子观察同伴的作品之外,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孩子的表达不够好,但是老师还是要鼓励,相信一次会比一次好。事实证明,大多数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多次的展示后,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他们习惯于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胆子大了许多,自信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