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要讨论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教育的问题,首先需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找到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创新素质培养的障碍,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以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找到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切合点。
【关键词】化学;合作学习;设计
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创造性或称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它由个体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思维的敏感力、流畅力、灵活力等)、创造人格(好奇心、挑战心、冒险心、独立性、坚韧性、求异性等)等多方面心理因素构成,是主体最本质、最能动的身心力量。”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在课堂上由谁提出问题
当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的各项教学活动出于教师的精心设计,预先设计好活动的方式和结果,尤其是活动的环节。例如,目前多见的“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模式,一般都是“问题讨论课”。
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多提问,多回答,等于多思考?这关键在于课堂上由谁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应当是创新意识的基础,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原则”,将传统讲授教学为主的课堂设计改革为以小组活动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学设计始于学生个体的鉴别需求——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准备进行信息的收集、鉴别、分类、处理的,组员之间存在知识意义建构思维角度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定义不良问题或定义不精确问题,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产生“对话”,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直接经验,在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从事问题领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
二、课外作业内容是什么
在当今教学中,课外作业的内容似乎已成为固定的套路,即做习题。作业的目的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训练,大量的重复的训练题,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教学环节——预习→课堂教学→练习→复习训练中,学生在练习和复习训练当中时间分配所占的比例最大,一般达到学科学习时间的50%以上,而预习所占的时间最少,甚至不花时间。就化学学科而言,新课前只需要花上十几分钟就算完成预习任务了,而且不少的学生认为已经“看懂了”。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学生“看懂了”、上課又“听懂了”却在“练习”和“复习”当中,很多习题不会做呢?遗憾的是,教师们普遍对这个问题的实质没有去做认真的分析,就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结果是普遍选择了“题海战术”。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力求解决这样的问题:“预习”的作业也编成常规选择题填空题等习题?我认为,教师需要对作业题的类型及功能进行研究,尤其是对能有效引导学生预习的作业设计。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基本过程是:阅读——摘记——质疑——求解。从信息学角度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吸收信息和加工信息两个步骤如果没有很好完成,就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在教学的“预习”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和信息加工能力有着广阔的空间,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进行知识重组,所达到的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预习是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新信息的吸纳会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重组,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把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作为课外作业进行设计,目的是改变现行教学训练习题的单一性,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知识网络由谁做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所以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以“线形结构”、“阶梯式递进”对知识进行陈述,力求对知识内容作详尽的分析,尤其重视将问题细化,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将知识堆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而章节复习课中,教师又代替学生做知识网络,形式上看,学生接受了“一张网”,但实际上,并不能摸清“脉络”关系。例如,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换关系。
这样的结构在书市上出售的众多参考书中都可以看到,学生在大脑中先入为主地接受了这张“网”以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很难再激起学生从其他角度设计知识网络的思维热情。学生会觉得有现成的,拿来即用,产生一种依赖性,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使用这张“网”的功能亦开发不够。很多学生只利用了其知识有序记忆的功能,却忽略了其网络形成的综合思维训练。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自己是否已经对“网络”功能有所研究。
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中,提倡“创造性学习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小跨步”知识分解教学形式改革为“单元整体输入”教学形式,学生在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的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知识网络的建构,首先需要学生敢于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对知识进行重组,才能体现人的独立性、求异性和综合思维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知识网络进行设计,追求的是“知识网络”功能的开发利用,通过学科知识建构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四、测验的功能如何应用
测验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手段,在目前的教学中,其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教师用以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教师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存在着这样的三种评价水平:①以分数的高低论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②以试题中不同类型题目的正确率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这是大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③从学生试题解析的过程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思维状态,这是少部分教师能达到的评价水平。但是,测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却很少有人开发利用。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将教师测试结果讲评改变为学生在测试后的小组自评讨论,要求学生从知识理解记忆、知识综合应用、思维水平、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反省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倾听,积极评价、正确选择自我矫正。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但要培养他们愿学、乐学,还要培养他们会学。会不会学,不是定义在老师教给什么方法,学生就会用什么方法,而是学生自己能选择学习方法,具有学习策略。具有学习策略的学生,具有条件选择的能力,何时何地使用何种知识,自觉地运用认知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能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特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为教学过程的归宿,而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能创造性进行学习的学生,习得的知识归结为“四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和条件化。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以上四点思考,正是期望实现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反思批判能力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关键词】化学;合作学习;设计
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创造性或称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它由个体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思维的敏感力、流畅力、灵活力等)、创造人格(好奇心、挑战心、冒险心、独立性、坚韧性、求异性等)等多方面心理因素构成,是主体最本质、最能动的身心力量。”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在课堂上由谁提出问题
当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的各项教学活动出于教师的精心设计,预先设计好活动的方式和结果,尤其是活动的环节。例如,目前多见的“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模式,一般都是“问题讨论课”。
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多提问,多回答,等于多思考?这关键在于课堂上由谁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应当是创新意识的基础,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原则”,将传统讲授教学为主的课堂设计改革为以小组活动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学设计始于学生个体的鉴别需求——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准备进行信息的收集、鉴别、分类、处理的,组员之间存在知识意义建构思维角度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定义不良问题或定义不精确问题,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产生“对话”,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直接经验,在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从事问题领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
二、课外作业内容是什么
在当今教学中,课外作业的内容似乎已成为固定的套路,即做习题。作业的目的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训练,大量的重复的训练题,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教学环节——预习→课堂教学→练习→复习训练中,学生在练习和复习训练当中时间分配所占的比例最大,一般达到学科学习时间的50%以上,而预习所占的时间最少,甚至不花时间。就化学学科而言,新课前只需要花上十几分钟就算完成预习任务了,而且不少的学生认为已经“看懂了”。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学生“看懂了”、上課又“听懂了”却在“练习”和“复习”当中,很多习题不会做呢?遗憾的是,教师们普遍对这个问题的实质没有去做认真的分析,就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结果是普遍选择了“题海战术”。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力求解决这样的问题:“预习”的作业也编成常规选择题填空题等习题?我认为,教师需要对作业题的类型及功能进行研究,尤其是对能有效引导学生预习的作业设计。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基本过程是:阅读——摘记——质疑——求解。从信息学角度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吸收信息和加工信息两个步骤如果没有很好完成,就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在教学的“预习”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和信息加工能力有着广阔的空间,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进行知识重组,所达到的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预习是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新信息的吸纳会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重组,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把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作为课外作业进行设计,目的是改变现行教学训练习题的单一性,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知识网络由谁做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所以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以“线形结构”、“阶梯式递进”对知识进行陈述,力求对知识内容作详尽的分析,尤其重视将问题细化,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将知识堆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而章节复习课中,教师又代替学生做知识网络,形式上看,学生接受了“一张网”,但实际上,并不能摸清“脉络”关系。例如,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换关系。
这样的结构在书市上出售的众多参考书中都可以看到,学生在大脑中先入为主地接受了这张“网”以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很难再激起学生从其他角度设计知识网络的思维热情。学生会觉得有现成的,拿来即用,产生一种依赖性,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使用这张“网”的功能亦开发不够。很多学生只利用了其知识有序记忆的功能,却忽略了其网络形成的综合思维训练。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自己是否已经对“网络”功能有所研究。
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中,提倡“创造性学习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小跨步”知识分解教学形式改革为“单元整体输入”教学形式,学生在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的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知识网络的建构,首先需要学生敢于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对知识进行重组,才能体现人的独立性、求异性和综合思维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知识网络进行设计,追求的是“知识网络”功能的开发利用,通过学科知识建构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四、测验的功能如何应用
测验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手段,在目前的教学中,其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教师用以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教师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存在着这样的三种评价水平:①以分数的高低论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②以试题中不同类型题目的正确率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这是大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③从学生试题解析的过程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思维状态,这是少部分教师能达到的评价水平。但是,测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却很少有人开发利用。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将教师测试结果讲评改变为学生在测试后的小组自评讨论,要求学生从知识理解记忆、知识综合应用、思维水平、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反省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倾听,积极评价、正确选择自我矫正。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但要培养他们愿学、乐学,还要培养他们会学。会不会学,不是定义在老师教给什么方法,学生就会用什么方法,而是学生自己能选择学习方法,具有学习策略。具有学习策略的学生,具有条件选择的能力,何时何地使用何种知识,自觉地运用认知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能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特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为教学过程的归宿,而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能创造性进行学习的学生,习得的知识归结为“四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和条件化。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以上四点思考,正是期望实现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反思批判能力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