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及对相关教学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浅谈了一下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做法;思考
高中课程改革即将实施,作为教师也进行了新思想、新理念的培训。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有成功有失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大面积的学生由高一喜欢化学到后来厌学化学甚至放弃化学,作为化学老师深感忧虑。我在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老师是根据所谓的教学进度不停地讲,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也好象无暇顾忌学生的心声,不管学生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到什么程度。其次,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老师都是根据某一本固定的配套习题不加选择,由头至尾讲给学生,而并没过多考虑这些习题是否精当,学生完成时是否合理,是否重复。最后,我们考试时的试卷命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这些导致我们的学生与老师之间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必须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
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估计学生看的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剥夺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的权力;不放弃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得到满足。
1、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我想我们的教学就失败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到创设课堂情景。课堂情景的创设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景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可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这些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还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素材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情景,使新知识的学习寓于具体情景中。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或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这类学习情景与探究活动融合在一起,情景的创设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贯穿活动始末的大背景,对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酸雨形成的教学中,我们以背景材料:1985年,几声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市南山县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图文引入酸雨的教学。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都非常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2、积极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这股潜力是很大的。学生愿意学,肯钻,学起来有劲,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在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老师要尽可能多去引导而不是包办一些事项。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原来我总想把学生预习和做习题的时间放在课外,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学生预习或讨论的不充分不可輕易地讲授内容或者去解决相应的习题。学生预习或讨论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培养能力的关键期,这是必须要得到保障的,而不可敷衍了事。课前老师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最佳条件。课堂上采用教学案的做法是成功的,这个可以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而真正适合学生高水平的教学案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去琢磨,去研究,去准备,教学案的内容应重点包括新课导学提纲以及精选练习和习题。特别是习题部分,必须做到精选精练。对我们来说,也就是继续完善“学生导学提纲”,把“学生导学提纲”修订为符合我们教改要求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我们自己的教学案。只有老师下海学生才可能上岸。
3、引导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
过去每学习完一定的知识我们老师都要出卷子进行考查或考试,学生最不喜欢考试,但是考试又是很好的检测方式。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到了让学生自己出试卷进行考试。学生很高兴。但是我也提了一些要求:自己必须会做;出题必须有正确规范的答案;不能超出所学的范围;所出的题目数量、题型有规定(选择题几个,填空题几个,计算题几个等等)。每上完一章我都给时间让学生出题,然后把每一位学生的题目进行收集整理,最后再选出一些题目进行考试。考后谁出的题目谁要讲,讲不到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这样做有很大的好处:第一学生上课听讲更认真,不然到时候自己讲不到在同学面前丢脸。第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便于老师很好地了解教学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实行前期不那么规范,可能收效不大。但老师要认真引导一旦规范效果就很好。
三、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1、关于教学进度的问题
课堂上把很多时间交给了学生,刚开始也明显感觉到教学进度一下子变慢了,原来预定的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我想这在课堂模式改革的开始是正常的。关于这点其实我觉得更多应该是个心理认识的问题,一节课的时间大多由学生自己支配,从老师方面来说,和原来相比,要省略掉很多可能是以前无论如何都舍不得丢弃的传授,从学生方面来说,由于自己解决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加上还不能掌握较熟练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让我们觉得不少时候总显得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点仓促和匆忙。但我认为,教学进度虽然有固定的要求,但其内容也并不是死板的,它并没有规定老师必须要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内容并讲授到什么程度。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入、时间的延长和教学环节的更合理化,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关于少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问题
对于有些基础太薄弱的学生来说,自学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势必影响着他们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想,这种情况当然是任何学习模式下都会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应做到多鼓励,使其逐渐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慢慢提高自己。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师生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达到双赢。改革的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做法;思考
高中课程改革即将实施,作为教师也进行了新思想、新理念的培训。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有成功有失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大面积的学生由高一喜欢化学到后来厌学化学甚至放弃化学,作为化学老师深感忧虑。我在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老师是根据所谓的教学进度不停地讲,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也好象无暇顾忌学生的心声,不管学生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到什么程度。其次,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老师都是根据某一本固定的配套习题不加选择,由头至尾讲给学生,而并没过多考虑这些习题是否精当,学生完成时是否合理,是否重复。最后,我们考试时的试卷命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这些导致我们的学生与老师之间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必须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
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估计学生看的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剥夺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的权力;不放弃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得到满足。
1、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我想我们的教学就失败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到创设课堂情景。课堂情景的创设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景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可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这些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还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素材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情景,使新知识的学习寓于具体情景中。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或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这类学习情景与探究活动融合在一起,情景的创设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贯穿活动始末的大背景,对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酸雨形成的教学中,我们以背景材料:1985年,几声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市南山县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图文引入酸雨的教学。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都非常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2、积极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这股潜力是很大的。学生愿意学,肯钻,学起来有劲,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在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老师要尽可能多去引导而不是包办一些事项。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原来我总想把学生预习和做习题的时间放在课外,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学生预习或讨论的不充分不可輕易地讲授内容或者去解决相应的习题。学生预习或讨论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培养能力的关键期,这是必须要得到保障的,而不可敷衍了事。课前老师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最佳条件。课堂上采用教学案的做法是成功的,这个可以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而真正适合学生高水平的教学案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去琢磨,去研究,去准备,教学案的内容应重点包括新课导学提纲以及精选练习和习题。特别是习题部分,必须做到精选精练。对我们来说,也就是继续完善“学生导学提纲”,把“学生导学提纲”修订为符合我们教改要求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我们自己的教学案。只有老师下海学生才可能上岸。
3、引导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
过去每学习完一定的知识我们老师都要出卷子进行考查或考试,学生最不喜欢考试,但是考试又是很好的检测方式。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到了让学生自己出试卷进行考试。学生很高兴。但是我也提了一些要求:自己必须会做;出题必须有正确规范的答案;不能超出所学的范围;所出的题目数量、题型有规定(选择题几个,填空题几个,计算题几个等等)。每上完一章我都给时间让学生出题,然后把每一位学生的题目进行收集整理,最后再选出一些题目进行考试。考后谁出的题目谁要讲,讲不到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这样做有很大的好处:第一学生上课听讲更认真,不然到时候自己讲不到在同学面前丢脸。第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便于老师很好地了解教学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实行前期不那么规范,可能收效不大。但老师要认真引导一旦规范效果就很好。
三、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1、关于教学进度的问题
课堂上把很多时间交给了学生,刚开始也明显感觉到教学进度一下子变慢了,原来预定的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我想这在课堂模式改革的开始是正常的。关于这点其实我觉得更多应该是个心理认识的问题,一节课的时间大多由学生自己支配,从老师方面来说,和原来相比,要省略掉很多可能是以前无论如何都舍不得丢弃的传授,从学生方面来说,由于自己解决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加上还不能掌握较熟练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让我们觉得不少时候总显得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点仓促和匆忙。但我认为,教学进度虽然有固定的要求,但其内容也并不是死板的,它并没有规定老师必须要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内容并讲授到什么程度。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入、时间的延长和教学环节的更合理化,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关于少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问题
对于有些基础太薄弱的学生来说,自学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势必影响着他们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想,这种情况当然是任何学习模式下都会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应做到多鼓励,使其逐渐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慢慢提高自己。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师生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达到双赢。改革的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