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复调是学习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创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复调音乐中的对位技术,而且体现在复调思维的无限魅力,这是一门无论对作曲专业还是非作曲专业的音乐专业本科生来说都十分重要的课程。作者将对高校音乐师范专业复调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复调课程教学 高师音乐专业 现状与思考
复调是一门学习分析与写作复调音乐的课程,属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性质,在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被列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这是学习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创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复调音乐中的对位技术,而且体现在复调思维的无限魅力,是一门无论对作曲专业或非作曲专业还是对音乐学院或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都十分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复调这门与和声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没有得到同等重视,由于师资短缺、教材匮乏、认识程度等方面的多种原因,复调课很少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中开设,使得复调课程教学比和声课程教学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逐渐明确要将学生培养成多声部音乐教学与实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实践方面,越来越多的各级音乐专业的技能比赛及理论考核等活动,对学生的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声部音乐写作能力,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复调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复调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如何形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成为当下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从高等师范院校的角度,对复调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习复调课程之前,需要扎实地掌握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等音乐理论知识,其教学内容包含了分析与写作,特别是写作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影响教和学的问题。
1.课时量不足,难以深入学习。
国内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复调课程基本上只开设一学期,其教学课时大约为32学时。复调课程却包含了复调历史、对位法、复调体裁写作与分析等丰富内容,在仅有的32学时内,无法完整地完成对这些复调知识的学习。因此,只能采取压缩或删减教学内容的方法以适应其教学。通过复调课程的学习,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多声部音乐写作能力。此外,批改作业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由于课程本身课时量的限制,教师无法将完整的理论知识、写作方法和分析技巧教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学习。
2.教材难选择,无法有的放矢。
国内现已出版的复调教材多达十几种,主要有陈铭志的《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赋格曲写作》、《赋格学新论》;于苏贤的《复调音乐教程》;林华的《复调音乐简明教程》;赵德义、刘永平的《复调音乐基础教程》;孙云鹰的《对位法-复调音乐教程》;杨勇的《对位法》(上下册);张韵璇的《复调音乐初级教程》,等等。此外,还有国外教材的译著,如段平泰翻译的普劳特《赋格写作教程》与《赋格分析教程》;唐其竟翻译的辟斯顿《对位法》;吴佩华、丰陈宝翻译的斯克列勃科夫《复调音乐》,等等,都可应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复调课程教学中。然而,学生的钢琴技能、写作功底,以及前期音乐理论的基础参差不齐,在复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相关复调理论及课后练习无从下手,这说明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全部满足复调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只能综合多种教材,从中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程度,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大纲。
3.课程性质模糊,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对象主要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培养方案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后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及事企业单位的表演、教学及研究等工作。实际上,学生自身只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对复调课程的性质理解不够,没有形成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同属技能课程的共识。有的师范院校甚至不开设复调课程,这种不重视复调课程的情况影响了复调教学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
4.技术性过强,学习兴趣不高。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和专业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复调课程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加以区分,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复调课程中的对位法是一种规则严格、极为理性的作曲技术,分别对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都提出了相应的写作要求,对于没有受过专业作曲训练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掌握的,但教学过程中又不能绕开对位法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对复调课程产生距离感,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复调课程的兴趣。
二、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面对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三点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改革意见,以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
1.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今后的就业方向基本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将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偏爱专业技能课的学习。鉴于此,复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与其他专业技能课程或作曲理论课程联系起来。如复调音乐写作教学中,写作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强项相关的复调音乐,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亲自弹奏或演唱。若是复调音乐分析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种复调音乐的织体形式和发展手法,最好结合学生近期演奏或演唱过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久而久之,不仅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培养学习复调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分析作品中学习写作。
复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写作练习,而仅仅由教师讲解复调技法概念的教学方法在复调课程教学中也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对实际作品的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复调技法的意义和作用。有时教材中的谱例并不为学生所熟知,教师可以从书本外选择学生熟悉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如通过分析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了解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差别,从中还能进一步学习对比复调的创作手法;分析冼星海的合唱曲《保卫黄河》,了解卡农曲的形成,深入理解复调音乐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课程最后主要讲解复调体裁时,分别选择若干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分析和复调技法分析,让学生对常见的复调体裁有宏观上的认识,不仅可以初步具备对复调作品整体分析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模仿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复调技法及音乐风格。
3.创编与表演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希望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写作的作业中选出比较成熟的原创复调作品,或者运用所学的复调技法为合唱、重唱或小型乐队进行简单编配等。如讲授无终卡农的内容时,教师给学生一首《两只老虎》的旋律,让学生根据无终卡农的写作条件进行二声部结合,写作完成之后,通过演唱或演奏的方式表现作品,此时学生会发现这种练习的趣味性,认识到复调技法同样可以应用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有真实的音响体验和切身的实践感受,由复调音乐的欣赏者、学习者变为参与者,以此加深学生对复调音乐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复调思维。
复调课程对学生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明复调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复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今后将不断探索和总结复调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自己的复调课程教学水平。前苏联作曲家斯克列勃科夫曾在《复调音乐》一书的开卷便写道:“复调音乐作为音乐中一种有效的力量,必然会引起整个音乐史中各种流派的作曲家在创作方面的注意,作曲家从来不曾忽视复调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使命感告诉我们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复调课程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今后的音乐实践与教育工作中,为学生今后的学业或将来的音乐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2013年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堂-舞台-社会”一体化人才培养视角下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差异性教学研究》”;“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为:2013SJD760028。
关键词: 复调课程教学 高师音乐专业 现状与思考
复调是一门学习分析与写作复调音乐的课程,属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性质,在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被列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这是学习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创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复调音乐中的对位技术,而且体现在复调思维的无限魅力,是一门无论对作曲专业或非作曲专业还是对音乐学院或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都十分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复调这门与和声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没有得到同等重视,由于师资短缺、教材匮乏、认识程度等方面的多种原因,复调课很少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中开设,使得复调课程教学比和声课程教学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逐渐明确要将学生培养成多声部音乐教学与实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实践方面,越来越多的各级音乐专业的技能比赛及理论考核等活动,对学生的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声部音乐写作能力,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复调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复调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如何形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成为当下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从高等师范院校的角度,对复调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习复调课程之前,需要扎实地掌握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等音乐理论知识,其教学内容包含了分析与写作,特别是写作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影响教和学的问题。
1.课时量不足,难以深入学习。
国内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复调课程基本上只开设一学期,其教学课时大约为32学时。复调课程却包含了复调历史、对位法、复调体裁写作与分析等丰富内容,在仅有的32学时内,无法完整地完成对这些复调知识的学习。因此,只能采取压缩或删减教学内容的方法以适应其教学。通过复调课程的学习,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多声部音乐写作能力。此外,批改作业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由于课程本身课时量的限制,教师无法将完整的理论知识、写作方法和分析技巧教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学习。
2.教材难选择,无法有的放矢。
国内现已出版的复调教材多达十几种,主要有陈铭志的《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赋格曲写作》、《赋格学新论》;于苏贤的《复调音乐教程》;林华的《复调音乐简明教程》;赵德义、刘永平的《复调音乐基础教程》;孙云鹰的《对位法-复调音乐教程》;杨勇的《对位法》(上下册);张韵璇的《复调音乐初级教程》,等等。此外,还有国外教材的译著,如段平泰翻译的普劳特《赋格写作教程》与《赋格分析教程》;唐其竟翻译的辟斯顿《对位法》;吴佩华、丰陈宝翻译的斯克列勃科夫《复调音乐》,等等,都可应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复调课程教学中。然而,学生的钢琴技能、写作功底,以及前期音乐理论的基础参差不齐,在复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相关复调理论及课后练习无从下手,这说明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全部满足复调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只能综合多种教材,从中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程度,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大纲。
3.课程性质模糊,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对象主要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培养方案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后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及事企业单位的表演、教学及研究等工作。实际上,学生自身只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对复调课程的性质理解不够,没有形成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同属技能课程的共识。有的师范院校甚至不开设复调课程,这种不重视复调课程的情况影响了复调教学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
4.技术性过强,学习兴趣不高。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和专业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复调课程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加以区分,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复调课程中的对位法是一种规则严格、极为理性的作曲技术,分别对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都提出了相应的写作要求,对于没有受过专业作曲训练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掌握的,但教学过程中又不能绕开对位法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对复调课程产生距离感,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复调课程的兴趣。
二、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面对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三点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改革意见,以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
1.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今后的就业方向基本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将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偏爱专业技能课的学习。鉴于此,复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与其他专业技能课程或作曲理论课程联系起来。如复调音乐写作教学中,写作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强项相关的复调音乐,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亲自弹奏或演唱。若是复调音乐分析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种复调音乐的织体形式和发展手法,最好结合学生近期演奏或演唱过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久而久之,不仅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培养学习复调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分析作品中学习写作。
复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写作练习,而仅仅由教师讲解复调技法概念的教学方法在复调课程教学中也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对实际作品的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复调技法的意义和作用。有时教材中的谱例并不为学生所熟知,教师可以从书本外选择学生熟悉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如通过分析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了解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差别,从中还能进一步学习对比复调的创作手法;分析冼星海的合唱曲《保卫黄河》,了解卡农曲的形成,深入理解复调音乐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课程最后主要讲解复调体裁时,分别选择若干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分析和复调技法分析,让学生对常见的复调体裁有宏观上的认识,不仅可以初步具备对复调作品整体分析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模仿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复调技法及音乐风格。
3.创编与表演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希望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写作的作业中选出比较成熟的原创复调作品,或者运用所学的复调技法为合唱、重唱或小型乐队进行简单编配等。如讲授无终卡农的内容时,教师给学生一首《两只老虎》的旋律,让学生根据无终卡农的写作条件进行二声部结合,写作完成之后,通过演唱或演奏的方式表现作品,此时学生会发现这种练习的趣味性,认识到复调技法同样可以应用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有真实的音响体验和切身的实践感受,由复调音乐的欣赏者、学习者变为参与者,以此加深学生对复调音乐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复调思维。
复调课程对学生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明复调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复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今后将不断探索和总结复调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自己的复调课程教学水平。前苏联作曲家斯克列勃科夫曾在《复调音乐》一书的开卷便写道:“复调音乐作为音乐中一种有效的力量,必然会引起整个音乐史中各种流派的作曲家在创作方面的注意,作曲家从来不曾忽视复调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使命感告诉我们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复调课程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今后的音乐实践与教育工作中,为学生今后的学业或将来的音乐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2013年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堂-舞台-社会”一体化人才培养视角下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差异性教学研究》”;“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为:2013SJD76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