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实践为基础,首先介绍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然后针对这一现状,从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改变阅读习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找到几条适合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途径,让初中生爱上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71-0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中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多少学生能达到这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效果微乎甚微。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现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不容忽视。
1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实施和落实课外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认为目前的语文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难以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都很紧张,周末也难得休息,更不用说上课的时间。繁重的课业任务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利用的时间,有的为了完成作业放弃了自己的阅读爱好,没有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那种轻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
1.2 阅读内容盲目、亟需正确引导
选择阅读内容时,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都在武侠科幻、言情小说、笑话、漫画、卡通等消闲类书籍上。而且学生在选择作品或作家时,往往会受到媒体炒作的影响,更是盲目选择。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购买的课外用书都是与考试有关的。如优秀作文选、练习册、日本的漫画书等,很少有文学名著。本班就有其中一位,家中的日本漫画书将近两百多本。
同时,传统教育观念使得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读物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反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阅读,被动的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分析解读。诸多方面环境因素给坚持课外兴趣阅读带来了艰巨性。
1.3 快餐文本、影视文化盛行
随着我国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卡通、漫画甚于书报,它们成为大多数家庭最有文化气息的话题。还有影视的视觉冲击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活泼,不需要发挥想象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全部信息,这都是书报无法比拟的,而且现代社会是个五彩缤纷的时代,学生面临的是个充满诱惑的天地。有些学生沉迷于言情小说,有些学生浸入到武打世界,更有陶醉于电子游戏的,因此无暇顾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养成古典诗词课外阅读的习惯,对要求背诵的篇目一问三不知,更不用说自发的,带着感情的学习鉴赏了。笔者在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女学生最爱看的是卿卿我我的言情小说,她们会为书中的情节而痛哭,把自己想象成女主角,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男同学更喜爱的是电脑游戏,有些学生还会为此而上课分神,有的逃课。当老师提出背诵古典诗词的要求时,往往会遭到一片反对声,更有拒绝完成者。这样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人文素质低下,尤其与城市学校学生拉开了差距,我们的学生就显得孤陋寡闻,这样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无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这些也恰恰代替了课外阅读。
2 促进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2.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可谓少得可怜,那老师怎么办呢?笔者觉得教师应充分找机会,利用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
本校每星期每天都有视频时间,在此笔者利用一个晚上的视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杂志、名著或看百家讲坛等。例如杂志有《探索与发现》、《青年文摘》、《读者》、《意林》、《视野》等(不过,这些杂志都是老师推荐的,让学生有目标的选择,不然就会盲目地看一些闲书),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学们有好的文章,笔者就向学生借来,挂在班级的墙上,让一些喜欢看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修课、活动课等时间去看,并写清楚借看的时间。因为时间的限制,有的学生因喜欢就会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会抽一点空余时间去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提高了。
每二周,利用一个早自修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教师更不能虎头蛇尾的习惯。每组4~5人,每组推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记录他们课外阅读情况。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每星期不落下一次,除学校的特殊情况。
2.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将她们的兴趣点从电视节目和游戏中逐渐转移到阅读上来,提高课外兴趣阅读的主动性。在校会和宣传栏上宣传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来自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励志性的语言,为了方便学生随时诵读、记忆,可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还可以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和黑板报,为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氛围。
对阅读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及时反馈、评价。为了学生更有效的达成课外阅读的目标,每月进行一次小型知识竞赛,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奖品。有时看完一本书或者杂志,针对学生喜欢的内容或对自己感触很深的,就写一下读后感,好的文章加以鼓励,在学科上加德育分,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积极性。
教师必须重视和认可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为自主性。
2.3 注重学生的行为训练,改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开展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培養学生制定有序的阅读目标和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外阅读,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初一压力不大,求知欲强,教师可根据课本的特点带动学生广泛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一些童话、寓言、神话,因为初一学的课文中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读《天方夜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伊索寓言》、《山海经》等,而这些书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吸引着学生,学生也有一种舍不得放下,不读完不罢休的感觉。还有每年定的《中学语文报》可以在休闲的时候浏览,休闲与学习两不误。在暑期看新课标规定的名著,例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法布尔的《昆虫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
初二是学生的摄入文字量有着猛增势头,也是阅读的高峰期,所以可读一些经典名著,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名人传》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名侦探柯南》等。在暑期同样看一些国外名著,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等。
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课业负担沉重,课外阅读的时间大量的减少,只读课文中有关名著中的文章,读一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等就可以了。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知心朋友,这些好书如同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时时陪伴着每一个同学,每天的早晚自习、课间休息、中午时间,暑期同学们都会沉浸在这些读物之中,同样改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不再是盲目性。
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古人云:“不懂笔墨不读书。”课外读书要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边读边摘抄,每到周五,笔者都要把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收上来,欣赏一番,同学们记得认真,有的还配有图画,可见同学们的品文能力和鉴赏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其实,读书笔记的行色多样,如,摘抄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也可以直接在书中勾画批注等。这样,好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甚至学生将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必要时参考借鉴,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
2.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举办读书心得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其他同学并谈谈自己阅读的体会。在两个班中开设读书沙龙,时间一般放在暑假,因为此阶段时间长,学生有时间。介绍当前的优秀作品,或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表演剧情,有时大家对一个个角色的看法各不相同,你一言,我一言就完善剧情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还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学生能与书中的人物对话,积极性极高。例如,学生扮演《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形象。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又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竞赛,表现突出的,发一个短信或写一份表扬信告知家长,这些不仅可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还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例如早自修腾出一点时间来朗诵,朗诵冰心中的《繁星·春水》中的诗或你喜欢的诗,学生朗诵的比我臆想中还要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讲的同学入神,听的同学入情,何乐而不为呢!
2.5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教室等读书环境的营造是很重要的。然而,仅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还是不够的。成人读书不需要老师的指点,他们常受社会读书的潮流影响,自己也会去寻找一些助读资源。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自主读书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有老师在身边,这是他们的助读资源。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课外兴趣阅读的具体指导。
2.5.1 开设阅读指导课,介绍方法引导“读”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做法是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上的篇章或有关部分内容,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发愁的学生,可用这种阅读方法,即引导他们选读他们所订的几本,让他们从若干篇中,进行仿效和借鉴。从此,他们在作文时,再也不愁材料和优美的语句了。
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每当学生所制订的某种报刊文摘刚刚发下,大家都爱不释卷,总想先睹为快,但又不能不顾及听讲和做作业时,除重申“不允许上课时偷看课外读物”的纪律外,还可鼓励学生用浏览法,先看个大体眉目,待下课之后再去细读。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又解决了时间矛盾,维护了上课纪律。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比如对教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校内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去反复阅读,并按教师预先提问题去思考、去解答。如学习鲁迅先生所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可向学生布置几个问题,分别精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鲁迅写的课外读物,着重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简要生平与高尚人格,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可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我的祖父》,老舍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刘姥姥游赏大观园》,可读《林黛玉进贾府》,比较林、刘二人眼中的贾府,分析人物的性格。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等实际情况,教师应认真帮助学生挑选适合的书籍。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四是摘读法,即用摘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这也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让学生准备摘抄本,每当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要求学生翻翻自己的摘抄本,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实,阅读方法还有很多,如泛读、通读和电子阅读,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
2.5.2 引导学生可以把一本书分层次来阅读
第一层次,抓故事情节;第二层次,分析人物形象及文章的结构上;第三层次,赏析语句上,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加强。
还有的学生读一部分后感觉没兴趣了,可以教他们暂时放一下,隔一段时间再读。停下来的时间可以读其他的书籍,这样,可以调节学生阅读的兴趣,过一段时间,学生再去读原来的那本书就觉得轻松多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的方法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閱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则面目可憎,向人亦觉语言无味。”阅读时,书籍内那醇厚的文化意蕴、那令人沉迷陶醉的精神的馨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散播于读者的心灵,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滋养性灵、更能塑造和升化人的精神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更应该把握机会,不断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余秋雨说:“心灵纯净空廓,有经典奠基,可以激发孩子的一生的文化向往。”阅读着,品味着,唤回课外阅读,让艺术文化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兴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学刊,2006,1:58~60.
[2] 沈月芬.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常熟高专学报,2003,1:121~122.
[3] 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27~28.
[4] 田梦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语文学刊,40~42.
[5] 金秀萍.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点滴体会[J].语文学刊,2007,5:57~58.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71-0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中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多少学生能达到这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效果微乎甚微。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现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不容忽视。
1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实施和落实课外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认为目前的语文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难以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都很紧张,周末也难得休息,更不用说上课的时间。繁重的课业任务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利用的时间,有的为了完成作业放弃了自己的阅读爱好,没有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那种轻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
1.2 阅读内容盲目、亟需正确引导
选择阅读内容时,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都在武侠科幻、言情小说、笑话、漫画、卡通等消闲类书籍上。而且学生在选择作品或作家时,往往会受到媒体炒作的影响,更是盲目选择。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购买的课外用书都是与考试有关的。如优秀作文选、练习册、日本的漫画书等,很少有文学名著。本班就有其中一位,家中的日本漫画书将近两百多本。
同时,传统教育观念使得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读物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反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阅读,被动的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分析解读。诸多方面环境因素给坚持课外兴趣阅读带来了艰巨性。
1.3 快餐文本、影视文化盛行
随着我国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卡通、漫画甚于书报,它们成为大多数家庭最有文化气息的话题。还有影视的视觉冲击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活泼,不需要发挥想象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全部信息,这都是书报无法比拟的,而且现代社会是个五彩缤纷的时代,学生面临的是个充满诱惑的天地。有些学生沉迷于言情小说,有些学生浸入到武打世界,更有陶醉于电子游戏的,因此无暇顾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养成古典诗词课外阅读的习惯,对要求背诵的篇目一问三不知,更不用说自发的,带着感情的学习鉴赏了。笔者在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女学生最爱看的是卿卿我我的言情小说,她们会为书中的情节而痛哭,把自己想象成女主角,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男同学更喜爱的是电脑游戏,有些学生还会为此而上课分神,有的逃课。当老师提出背诵古典诗词的要求时,往往会遭到一片反对声,更有拒绝完成者。这样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人文素质低下,尤其与城市学校学生拉开了差距,我们的学生就显得孤陋寡闻,这样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无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这些也恰恰代替了课外阅读。
2 促进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2.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可谓少得可怜,那老师怎么办呢?笔者觉得教师应充分找机会,利用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
本校每星期每天都有视频时间,在此笔者利用一个晚上的视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杂志、名著或看百家讲坛等。例如杂志有《探索与发现》、《青年文摘》、《读者》、《意林》、《视野》等(不过,这些杂志都是老师推荐的,让学生有目标的选择,不然就会盲目地看一些闲书),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学们有好的文章,笔者就向学生借来,挂在班级的墙上,让一些喜欢看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修课、活动课等时间去看,并写清楚借看的时间。因为时间的限制,有的学生因喜欢就会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会抽一点空余时间去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提高了。
每二周,利用一个早自修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教师更不能虎头蛇尾的习惯。每组4~5人,每组推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记录他们课外阅读情况。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每星期不落下一次,除学校的特殊情况。
2.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将她们的兴趣点从电视节目和游戏中逐渐转移到阅读上来,提高课外兴趣阅读的主动性。在校会和宣传栏上宣传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来自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励志性的语言,为了方便学生随时诵读、记忆,可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还可以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和黑板报,为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氛围。
对阅读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及时反馈、评价。为了学生更有效的达成课外阅读的目标,每月进行一次小型知识竞赛,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奖品。有时看完一本书或者杂志,针对学生喜欢的内容或对自己感触很深的,就写一下读后感,好的文章加以鼓励,在学科上加德育分,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积极性。
教师必须重视和认可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为自主性。
2.3 注重学生的行为训练,改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开展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培養学生制定有序的阅读目标和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外阅读,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初一压力不大,求知欲强,教师可根据课本的特点带动学生广泛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一些童话、寓言、神话,因为初一学的课文中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读《天方夜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伊索寓言》、《山海经》等,而这些书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吸引着学生,学生也有一种舍不得放下,不读完不罢休的感觉。还有每年定的《中学语文报》可以在休闲的时候浏览,休闲与学习两不误。在暑期看新课标规定的名著,例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法布尔的《昆虫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
初二是学生的摄入文字量有着猛增势头,也是阅读的高峰期,所以可读一些经典名著,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名人传》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名侦探柯南》等。在暑期同样看一些国外名著,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等。
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课业负担沉重,课外阅读的时间大量的减少,只读课文中有关名著中的文章,读一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等就可以了。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知心朋友,这些好书如同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时时陪伴着每一个同学,每天的早晚自习、课间休息、中午时间,暑期同学们都会沉浸在这些读物之中,同样改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不再是盲目性。
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古人云:“不懂笔墨不读书。”课外读书要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边读边摘抄,每到周五,笔者都要把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收上来,欣赏一番,同学们记得认真,有的还配有图画,可见同学们的品文能力和鉴赏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其实,读书笔记的行色多样,如,摘抄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也可以直接在书中勾画批注等。这样,好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甚至学生将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必要时参考借鉴,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
2.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举办读书心得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其他同学并谈谈自己阅读的体会。在两个班中开设读书沙龙,时间一般放在暑假,因为此阶段时间长,学生有时间。介绍当前的优秀作品,或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表演剧情,有时大家对一个个角色的看法各不相同,你一言,我一言就完善剧情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还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学生能与书中的人物对话,积极性极高。例如,学生扮演《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形象。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又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竞赛,表现突出的,发一个短信或写一份表扬信告知家长,这些不仅可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还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例如早自修腾出一点时间来朗诵,朗诵冰心中的《繁星·春水》中的诗或你喜欢的诗,学生朗诵的比我臆想中还要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讲的同学入神,听的同学入情,何乐而不为呢!
2.5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教室等读书环境的营造是很重要的。然而,仅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还是不够的。成人读书不需要老师的指点,他们常受社会读书的潮流影响,自己也会去寻找一些助读资源。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自主读书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有老师在身边,这是他们的助读资源。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课外兴趣阅读的具体指导。
2.5.1 开设阅读指导课,介绍方法引导“读”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做法是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上的篇章或有关部分内容,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发愁的学生,可用这种阅读方法,即引导他们选读他们所订的几本,让他们从若干篇中,进行仿效和借鉴。从此,他们在作文时,再也不愁材料和优美的语句了。
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每当学生所制订的某种报刊文摘刚刚发下,大家都爱不释卷,总想先睹为快,但又不能不顾及听讲和做作业时,除重申“不允许上课时偷看课外读物”的纪律外,还可鼓励学生用浏览法,先看个大体眉目,待下课之后再去细读。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又解决了时间矛盾,维护了上课纪律。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比如对教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校内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去反复阅读,并按教师预先提问题去思考、去解答。如学习鲁迅先生所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可向学生布置几个问题,分别精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鲁迅写的课外读物,着重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简要生平与高尚人格,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可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我的祖父》,老舍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刘姥姥游赏大观园》,可读《林黛玉进贾府》,比较林、刘二人眼中的贾府,分析人物的性格。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等实际情况,教师应认真帮助学生挑选适合的书籍。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四是摘读法,即用摘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这也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让学生准备摘抄本,每当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要求学生翻翻自己的摘抄本,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实,阅读方法还有很多,如泛读、通读和电子阅读,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
2.5.2 引导学生可以把一本书分层次来阅读
第一层次,抓故事情节;第二层次,分析人物形象及文章的结构上;第三层次,赏析语句上,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加强。
还有的学生读一部分后感觉没兴趣了,可以教他们暂时放一下,隔一段时间再读。停下来的时间可以读其他的书籍,这样,可以调节学生阅读的兴趣,过一段时间,学生再去读原来的那本书就觉得轻松多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的方法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閱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则面目可憎,向人亦觉语言无味。”阅读时,书籍内那醇厚的文化意蕴、那令人沉迷陶醉的精神的馨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散播于读者的心灵,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滋养性灵、更能塑造和升化人的精神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更应该把握机会,不断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余秋雨说:“心灵纯净空廓,有经典奠基,可以激发孩子的一生的文化向往。”阅读着,品味着,唤回课外阅读,让艺术文化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兴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学刊,2006,1:58~60.
[2] 沈月芬.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常熟高专学报,2003,1:121~122.
[3] 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27~28.
[4] 田梦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语文学刊,40~42.
[5] 金秀萍.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点滴体会[J].语文学刊,2007,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