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教师能让学困生不再畏惧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那将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能。本文中笔者尝试着摈弃常规的教学方法,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被动接纳式学习,变为自助的发现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自助式学习;发现式教学;乐学好学
在您的教学中是否遇到下列状况:学生中学困生面广,厌学情绪严重,同时教学内容偏偏又是最枯燥抽象的理论部分,难以用实验等较活泼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敏感点。这时您该怎么做才能让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下去?笔者在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习困难者,主要是由于从学习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导致知识积累障碍、基本技能匮乏。长期的挫折感使这部分学生对学业产生了恐惧、厌恶、逃避的负面情绪,出现了“课堂基本在睡,作业基本是抄,考试基本靠蒙”的学习状态,并且随着学习深入,这种状态会形成恶性循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能让学困生不再畏惧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那将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能。
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法”,学困生的转化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教学过程由输灌变为引导,让多数学困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捕获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在无形中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困生也能独立完成思维活动,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老师的思维。另一方面,要使学困生也能模仿并学会完成思维的全过程,而不是一味跟随老师的“你启我发”。这样,才能避免“课上听得懂,课后想不通;课上都会做,课后都做错;课上都会讲,课后不会想”的怪现象,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在教学中就尝试着将学生被动的接纳式学习,改为自助的发现式学习。
对于本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如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元素的分区、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体构成、电子式的形成方式等,在课文和学案中都有清晰直白的表述,学生完全能够看懂,那么只要以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为主,同时配套练习加以训练,就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对此,我采用的自助式学习模式为:导学+个别学习+协作学习+教学辅导。课堂上,以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查、自纠为主,教师解释答疑为辅。学生借助自助式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自助式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自助式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在书写轨道表示式时他们产生了分歧,如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究竟是下列哪一种写法——A或是B?
于是我在课堂上发起讨论,指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洪特规则。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探索发现了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比单纯地由教师来设疑、答惑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物质的空间结构是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由于晶体结构的多样、抽象、复杂,所以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方式》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同时由教师简单介绍金属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让学生对金属晶体有一个认识。我尝试摈弃常规教学方法,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教学辅导的情况下(非预习状态),利用提供的21个钢性球模型和胶带,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所有可能的原子紧密堆积方式,并寻找最小的重复单元——晶胞,观察配位原子,从而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学生自己探究金属晶体的结构,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顺利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而且借此使学生有了一个较形象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晶体结构学习的信心。
坚持一个月后,我的教学尝试就获得了学生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在乐学、好学的状态下,在课堂上情绪兴奋,注意力持久集中,思维活跃,反应较为迅速,学习效率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及与教师的互动,他们不仅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还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关键词:自助式学习;发现式教学;乐学好学
在您的教学中是否遇到下列状况:学生中学困生面广,厌学情绪严重,同时教学内容偏偏又是最枯燥抽象的理论部分,难以用实验等较活泼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敏感点。这时您该怎么做才能让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下去?笔者在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习困难者,主要是由于从学习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导致知识积累障碍、基本技能匮乏。长期的挫折感使这部分学生对学业产生了恐惧、厌恶、逃避的负面情绪,出现了“课堂基本在睡,作业基本是抄,考试基本靠蒙”的学习状态,并且随着学习深入,这种状态会形成恶性循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能让学困生不再畏惧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那将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能。
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法”,学困生的转化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教学过程由输灌变为引导,让多数学困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捕获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在无形中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困生也能独立完成思维活动,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老师的思维。另一方面,要使学困生也能模仿并学会完成思维的全过程,而不是一味跟随老师的“你启我发”。这样,才能避免“课上听得懂,课后想不通;课上都会做,课后都做错;课上都会讲,课后不会想”的怪现象,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在教学中就尝试着将学生被动的接纳式学习,改为自助的发现式学习。
对于本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如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元素的分区、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体构成、电子式的形成方式等,在课文和学案中都有清晰直白的表述,学生完全能够看懂,那么只要以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为主,同时配套练习加以训练,就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对此,我采用的自助式学习模式为:导学+个别学习+协作学习+教学辅导。课堂上,以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查、自纠为主,教师解释答疑为辅。学生借助自助式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自助式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自助式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在书写轨道表示式时他们产生了分歧,如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究竟是下列哪一种写法——A或是B?
于是我在课堂上发起讨论,指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洪特规则。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探索发现了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比单纯地由教师来设疑、答惑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物质的空间结构是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由于晶体结构的多样、抽象、复杂,所以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方式》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同时由教师简单介绍金属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让学生对金属晶体有一个认识。我尝试摈弃常规教学方法,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教学辅导的情况下(非预习状态),利用提供的21个钢性球模型和胶带,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所有可能的原子紧密堆积方式,并寻找最小的重复单元——晶胞,观察配位原子,从而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学生自己探究金属晶体的结构,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顺利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而且借此使学生有了一个较形象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晶体结构学习的信心。
坚持一个月后,我的教学尝试就获得了学生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在乐学、好学的状态下,在课堂上情绪兴奋,注意力持久集中,思维活跃,反应较为迅速,学习效率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及与教师的互动,他们不仅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还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