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也正是幼教事业如此受到世人重视的根本原因,幼儿园里,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的进餐。
【关键词】就餐习惯切入点就餐实施计划家园合作
正文:
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健时期,对于小班年段的年龄的孩子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就餐、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三岁看老。所以这些习惯要从小进行培养。可是,现如今的家庭中,不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孩子都是比较宠爱的,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不好的现象,使孩子在家中养成了不好的就餐习惯,更加导致有些孩子对吃饭不感兴趣,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吃饭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想方设法找理由不吃;有些孩子会在就餐的时候思想不集中,左顾右盼的就是不愿意集中在吃饭上;有时候会因为饭菜含在口中较久而导致饭菜难以下咽;甚至一些幼儿还会故意将饭菜呕吐到桌子上、地上等;而有些幼儿则是一边吃饭一边与边上小朋友吵闹,这样一来饭菜很容易变凉变硬;更有许多幼儿不会自己动手就餐,平时在家有爷爷奶奶喂着饭,因此,孩子到了幼儿园不会自己主动就餐,只会坐着等老师阿姨来喂;有些幼儿虽然会自己动手吃饭,可是就餐的习惯却并不好,桌子上、地上、衣服裤子上全是饭粒和菜汤,甚至把不爱吃的饭菜都找出来放在桌子上;在就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长期以往下来,幼儿的身体得不到最基本的营养,也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幼儿失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时期,等长大以后要改掉这些坏习惯是难上加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其在健康领域目标第二条中有明确的表述生活、卫视习惯的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及生活能力。陈鹤琴先生说过:一个人从出生到7岁,是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所有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好一个基础,若基础不稳固,那么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我班34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干净、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切入点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具体的实施计划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的习惯
家庭、幼儿园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家长、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饮食教育尤其如此。每天进餐前,我们都要和幼儿一起讲讲好吃的蔬菜,介绍一下当天的蔬菜,包括菜名、菜的颜色、菜的营养,对小朋友生长发育的作用,并把这些介绍编成小歌曲,小儿歌让幼儿一起学习。
家长方面:大人对某种食物的喜恶不要影响给孩子,不要以家长的口味来安排孩子的饮食,否则易形成挑食和偏食的的坏习惯。进餐是一件高兴的事,做家长的完全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幼儿自选的基础上,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
幼儿园方面:
在每天的进餐教育活动中,我从介绍饭菜的名称入手,转入饭菜的味道、营养价值,并且用建议的方法提出进餐时的要求,让小朋友们在明白事理的情况下知道吃饭时该如何做。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利。
四、耐心说服,以表扬为主
参考文献
[1]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第2版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
【关键词】就餐习惯切入点就餐实施计划家园合作
正文:
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健时期,对于小班年段的年龄的孩子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就餐、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三岁看老。所以这些习惯要从小进行培养。可是,现如今的家庭中,不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孩子都是比较宠爱的,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不好的现象,使孩子在家中养成了不好的就餐习惯,更加导致有些孩子对吃饭不感兴趣,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吃饭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想方设法找理由不吃;有些孩子会在就餐的时候思想不集中,左顾右盼的就是不愿意集中在吃饭上;有时候会因为饭菜含在口中较久而导致饭菜难以下咽;甚至一些幼儿还会故意将饭菜呕吐到桌子上、地上等;而有些幼儿则是一边吃饭一边与边上小朋友吵闹,这样一来饭菜很容易变凉变硬;更有许多幼儿不会自己动手就餐,平时在家有爷爷奶奶喂着饭,因此,孩子到了幼儿园不会自己主动就餐,只会坐着等老师阿姨来喂;有些幼儿虽然会自己动手吃饭,可是就餐的习惯却并不好,桌子上、地上、衣服裤子上全是饭粒和菜汤,甚至把不爱吃的饭菜都找出来放在桌子上;在就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长期以往下来,幼儿的身体得不到最基本的营养,也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幼儿失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时期,等长大以后要改掉这些坏习惯是难上加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其在健康领域目标第二条中有明确的表述生活、卫视习惯的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及生活能力。陈鹤琴先生说过:一个人从出生到7岁,是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所有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好一个基础,若基础不稳固,那么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我班34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干净、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切入点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具体的实施计划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的习惯
家庭、幼儿园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家长、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饮食教育尤其如此。每天进餐前,我们都要和幼儿一起讲讲好吃的蔬菜,介绍一下当天的蔬菜,包括菜名、菜的颜色、菜的营养,对小朋友生长发育的作用,并把这些介绍编成小歌曲,小儿歌让幼儿一起学习。
家长方面:大人对某种食物的喜恶不要影响给孩子,不要以家长的口味来安排孩子的饮食,否则易形成挑食和偏食的的坏习惯。进餐是一件高兴的事,做家长的完全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幼儿自选的基础上,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
幼儿园方面:
在每天的进餐教育活动中,我从介绍饭菜的名称入手,转入饭菜的味道、营养价值,并且用建议的方法提出进餐时的要求,让小朋友们在明白事理的情况下知道吃饭时该如何做。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利。
四、耐心说服,以表扬为主
参考文献
[1]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第2版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