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中对问题生转化的研究与探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问题行为的多发阶段,教育能否成功对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分析了普通中学中问题型学生的问题表现类型及其成因,并对此问题的解决作出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问题型学生 表现类型 成因 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0-02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这时的学生既渴盼自立,又不得不依赖于成人;既对外界充满好奇,又没有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既高傲又自卑,这就使得此阶段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多发阶段。许多普通初级中学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问题型学生,他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呈现在德育工作者面前,让德育工作者感到棘手和不安。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叹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面对这部分问题学生,如果教育得好,他们的身心发展就能较为顺利,为将来进一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教育不好,任由其问题行为持续发展下去,就会给学生以后的发展造成程度不同的困难,甚至会导致成人期发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为此,我校教科室、政教处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设计了一份《学生成长问题调查问卷》,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了384名作为调查的样本,并组织人力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类,分析问题型学生的问题表现类型及成因,并尝试对此问题的解决作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问题型学生的问题表现类型
  
  1.交往问题: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学生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问题型学生的交往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友伴交往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有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朋友,以便交流思想和倾诉自己的烦恼。但许多学生却因缺乏交往技能或害怕与异性同学交往等而表现出许多同伴交往问题。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或顺从或防范,有部分学生以他人为中心,他们交往的目的似乎是为了使他人满意、高兴,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另有部分人却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尔虞我诈,因而对人常怀防范之心,缺乏真诚和同情。(2)家庭交往问题。初中学生从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都在逐渐脱离父母,他们既不满意家庭对他人的关爱,又不能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很多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不愿与父母交流,有了想法不愿与父母倾诉。(3)师生交往问题。初中学生不再盲目接受老师,他们对老师的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他们有时会与老师产生矛盾,不知如何与老师沟通、相处。
  2.情绪问题: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使人保持乐观、进取、高尚的情操。但初中学生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常常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忧郁。有些问题型学生由于长期努力得不到补偿,或几经挫折屡遭劫难,从而感到沮丧,心情沉重,无兴趣,生活无乐趣,产生强烈的自责和无用感,甚至悲观厌世。(2)焦虑。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常常闷闷不乐,疏远别人,脾气古怪,一般可分为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焦虑两个方面。(3)自卑。表现为胆小、怯生、害怕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做事、缺乏自信和勇气,畏惧与他人交往,惧怕失败。
  3.学习问题:学习是初级中学学生的重要任务,但问题型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他们内在性的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不感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常常迟到、旷课;还有的学生不会学习,他们在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考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学生出现学习不适应现象。
  4.道德品德问题:初中阶段是出现道德不良行为的高峰期,由于不良环境感染,加上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学生容易产生道德品德问题。他们混淆是非,不明道理,情绪激动,缺乏理智感,远离集体和教师,搞情绪对立,甚至采取违反道德规范的手段和行为,如偷窃、斗殴、破坏公物等,且对行为后果不后悔,甚至感到满足和得意,屡教不该。
  
  二、问题型学生成因分析
  
  1.学校教育:问题生的产生,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一些普通中学,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他们把学生从小就固定在“功利场”中,把他们引向一切为个人的、物质的、现实的功利去拼命奋斗的道路。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望升入高质量学校、提高本校声誉的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忽视了学业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甚至还会遭到老师的歧视,他们丝毫没有愉快接受教育的体验,对学校失去感情,对学习失去兴趣。另外,作为学校教育主角的教师,他们有的人教育方法不当或教育观念不正确,这也是产生问题型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成材。调查发现,有54.8%的人认定教师素质差、教学水平低,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造成或加剧学业困难学生的认知缺陷;分别有55.11%和38.14%的人认为教师缺乏对学业困难学生的转化方法和转化信心,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能力存在的问题;有21.65%的人认为部分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教育、教学专制,缺乏民主,未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也是诱发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不能享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问题型学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孩子心灵的第一位老师。凡是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将给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感染和熏陶下,基本上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方面都很优秀;而在不良家庭(离婚、丧偶等)环境中生活或处于问题家庭中的学生,则多出现学业不良、心理问题、不良品行等问题。从研究中得出,父母情绪低沉,抑郁,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18个月内,往往会造成孩子终身情绪抑郁;父母胆小怕事,忧虑重重,其子女也易于焦虑,害怕现实;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要求,容易造成学生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神经衰弱。当今的许多家长常常忽视家庭教育或没有正确运用家庭教育这一途径对孩子进行教育。
  3.社会不良影响:“学校十年功,社会一分钟”说明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无可奈何之情。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日益突出,与之相适应的大众文化和传媒也随之表现为多样与多元,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处于成长中的学生的判断力、控制力和选择力很有限,很难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目前存在的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消极颓废、对立破坏等心理品德病态来看,其原因与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三、问题型学生的转化策略
  
  1.学校教育要加强“人性味”,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来教育、培养;要重视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力,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倾泻在其职业心态中,在其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才会充溢着浓厚真挚的师爱。(1)强化教师之爱。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正是用这种神圣的爱感化了一个个问题学生。教师要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作为教师,应把师爱均匀地洒向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有我们师爱的雨露、师爱的阳光,不因个性、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而有所偏爱,必须一视同仁,一样的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事业”。(2)提倡赏识与激励。在美国等发达的西方国家,对儿童进行赏识和激励教育,被视为教育的精髓。没有人不需要赞美,更何况是孩子。教师的真挚赞许常常会使孩子倍受鼓舞,倍加努力,对其成长发育的积极作用常常超出大人的想象。“没有赏识,就没有孩子的成功;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成绩的进步”。(3)重视做好德育工作。教育是为了育人,而育人的重点就是育魂。赫尔巴特把道德看作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他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它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知识丰富,能力超群,它还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品德,完善的人格,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改变目前德育假、大、空,生硬灌输的消极现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创设最佳外部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不光在学校中受教育,在学校之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问题型学生问题的形成,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主动寻求同家长和社会各界合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互取所长,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齐抓共管对问题型学生进行教育转化。要努力克服“学生在学校是正规教育,在家是实惠教育,在社会是金钱和权势教育”的冲突性落差现象和“分台演戏”的状况,及时沟通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学校要着力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许多家长的教育错误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要实现对问题生的转化工作将会事倍功半。因此,学校可采取电话联系、书信往来、家访等形式及时和家长搞好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转化情况,另外,还要重视办好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培养家长的育人能力,让他们正确理解自己的孩子,克服溺爱、娇惯或厌弃、冷淡、放任等错误态度,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孩子共创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问题型学生的转化。
   亨利·戴克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只有最好听的鸟儿才唱歌,那树林将会太寂静。”我们教育的“树林”要想成为“百鸟啼鸣”的“鸟类天堂”,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问题型学生的转化,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实现自身独特的生命价值,开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
  [2]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2)
  [4]季俊昌,董永新.学业不良学生转化之研究[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3)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开明出版社,1999.
  12
其他文献
整体转换思考为什么要实施整体转换工作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IPTV、直播卫星对有线电视的巨大冲击已经逐渐显现。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4年底,中国电信运营商的IP机顶盒已超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33-01     高考试卷中,物理力学部分大概要占到该科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力学部分的重头戏在能量、动量的综合应用,皮带传输物体的问题,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正确分析皮带传输的力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很好的途径,我认为在分析皮带传输过程中,判断物体相对皮带的运动或运动
3月16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电视台分会2005年工作协调会议”在中央电视台召开。中广协会副会长刘习良,中央电视 台副台长胡恩,中广协会副秘书长张莉,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
摘 要: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其心理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两个案例表明:采用人性化心理疏导的模式进行教育开导,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人性化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89-02     近年来,高校扩招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使贫困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身处贫困山区的他们要用这来之
摘 要:班级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经过一段时期的班级生活,由班集体中的全体成员在班级这个独特的空间中所共同认可的并能满足班级成员发展需要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它可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班级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班级文化生成的最初原型是学生群体内部的同化,教育活动则是其形成的动力,师生之间的
《真情旋律--对死神说不》获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真情旋律--田甜的世界》获第三届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奖电视类本奖; 《真情旋律--网络情缘》获2002年度中国广
摘 要: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的一种新途径,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效率高等特点,能有效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某些难题。本文介绍了团体辅导的基本特点,论述了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并结合实践阐述了团体辅导的具体实施阶段。  关键词:团体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93-01     团体辅导是一
摘 要:学校心理学(school pshology) 是将基础心理学提供的理论转化为技术,以求解决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本文从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和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校心理学 心理评估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88-01     一、学校心理学
利用自行研制的闪电VHF辐射源功率接收系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闪电VHF辐射源功率三维分布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雷暴电荷结构,并利用自行研制的中心频率为270 MHz球载闪电模拟
摘 要:大学一年级是完成中学到大学过度的重要阶段,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从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其他等方面出发,分析大学一年级新生群体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大一新生 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94-02    怀揣美丽的梦想,肩负无尽的期望,一群群曾经披星戴月的中学生终于破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