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形成说质疑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eai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民族学研究中,大家都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理论根据。这个定义就是:“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但是学术界在对民族四特征理解上却有分歧。我们认为,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它并不等于方言。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凡某个共同体共同使用的语言就是民族共同语言。如把原始社会里的部落语言说成是民族语言。摩尔根认为部落和方言是
其他文献
直播帖的特点在于真实,其常更常新的写作方式也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直播帖改编为电影也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改编方式。《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凭借其真实的感受
本期介绍诗人陈先发,重点以《前世》《丹青见》《箜篌颂》《鱼篓令》《养鹤问题》等几首诗来解读诗人的创作,探讨诗人的诗学观点,以期发掘其经典性。
BG对寒山诗的追捧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有意识的解构。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这种解构:一、斯奈德对寒山诗的翻译是对中国文化视域中寒山诗的解构,从而建立美国文化视域中的寒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重要的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位渴望自由和平等的普通青年,他对一位名叫绿蒂的姑娘一见钟情,但是绿蒂已有一位名叫阿尔贝特的未婚夫。维特和
对21世纪中国文坛代表作家的讨论和遴选,是对当下中国文学"模糊"状况的"格式化"努力和清晰整理。本期推出诗人沈苇,沈苇之于新世纪诗歌史的意义颇具典型性。沈苇这批诗人在20
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以"垮掉的一代"(The Be a t Ge ne ra tion)、嬉皮士(hippie s)为代表的"反文化运动",而在此期间,禅宗诗人盖瑞·斯奈德通过对寒山诗歌的译
2017年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百年院庆之年。为加强武汉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文学院特推出"中国语言学前沿问题系列讲座"(Lecture Series on Chinese Linguis
期刊
“乡原”这个概念尽管在儒家典籍中并不多见,但是孔子在“乡原”问题上所持的意见却涉及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在“乡原”问题上的态度说明了孔子对人的内在心志与外在表现一致性
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进行分析,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各学科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差异,为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及学生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史的梳理,发现近四十年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甚少从翻译角度出发,因此呼吁翻译的"转向"——用翻译的手段来分析华裔美国文学。这主要包括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