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英国当初加入欧盟时就犹豫不决,加入后也是非多多。但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英国的决定还是让欧盟深受打击。
举世瞩目的英国“脱欧”公投尘埃落定,尽管英国遵从“民意”选择了脱离欧盟,但面对这样的结局,英国似乎矛盾重重,选择了“走”,却走得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实际上,就“是走是留”这个问题,英国自始至终就处于左右为难境地,从眼下情况看,这“两难”也非公投这一纸选票所能完全化解。
公投牵动世界“神经”
当地时间6月24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发表讲话。英国“脱欧”公投计票工作全部结束,结果显示,“脱欧”阵营以51.9%的得票率获胜,意味着英国将脱离欧盟。随即卡梅伦宣布将于10月辞职。
卡梅伦发表演讲称:“英国人民的意愿必须得到表达。这不是一个能轻而易举就做出的决定,起码有许多不同的声音都在表达这一决定有多么重要。因此这个决定毋庸置疑。”支持“脱欧”的英国独立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吉则表示,“让我们勇敢憧憬一个独立联合王国的黎明。”
“脱欧”公投是英国人的事,却不仅仅是英国人的事,甚至不仅仅是欧盟的事,而是牵动世界“神经”的事。
自英国启动公投程序之始,英国内部“脱欧”“留欧”两派便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在公投前达到白热化。除了争论,还有血的代价。公投前一周,英国亲欧盟议员科克斯遭袭击身亡,一度引发轩然大波。
实际上,“脱欧”公投不但“绑架”了国际金融市场,公投结果对英国的影响更是“立竿见影”。支持“留欧”的《泰晤士报》称,“脱欧”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由于英镑狂跌导致英国GDP从世界第五跌到第六。美国标普公司称,英国将因“脱欧”而丧失AAA信用评级。
英国公投告一段落,然而,这一结果对英国、对欧盟乃至世界的影响却可能持续。毕竟,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真正置身事外。
美国国务卿克里6月26日抵达罗马,此行的重点本来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进晚餐,调解巴以局势。但英国“脱欧”冲击波扩大后,克里的行程被延长,他先后飞往布鲁塞尔和伦敦,斡旋英国“脱欧”事宜。对此,《金融时报》分析称,华盛顿的精英阶层有理由担忧,英国“脱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欧盟解体,进而引发跨大西洋联盟的解体。
6月26日,在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的2016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对英国“脱欧”这个临时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土耳其G20事务协调人斯尼尔利奥卢称,所谓“脱欧”可能造成最糟糕的影响——欧元区的崩溃,只是个别人的猜测,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还需观察。他指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此次各国在G20框架下开展多边合作,更有信心共同应对。
走的不情愿,留的心慌慌
尽管“脱欧”派胜出,但从公投结果看只能说“险胜”。各种调查数据表明:英国国内“脱欧”“留欧”两派力量旗鼓相当。或许正是这种不相上下,为“脱欧”后的英国留下了不稳定的种子。
实际上,在公投结束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已经有英国国民表示,现在后悔投了“脱欧”的赞成票。一位英国女士说:“尽管我投票支持‘脱欧’,今天早上醒过来,现实还是打击了我。如果有机会再投一次,我会投留下来。”
如果说,民众不了解欧盟的性质和意义,导致了对欧盟雾里看花、理解不清的话,那么公投后引发的一连串严重后果,则给了英国人直观的感受。许多英国民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周五早晨起床,惊讶地发现首相卡梅伦辞职了,接着看到英镑暴跌创30年来新低、申请爱尔兰护照和移居加拿大的人数激增,方觉大事不妙。
对于欧盟而言,公投结果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尽管英国当初加入欧盟时就犹豫不决,加入后也是非多多。但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英国的决定还是让欧盟深受打击。
6月25日上午,欧盟6个发起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的外长在柏林召开会议后发表联合声明:要求英国迅速启动“脱欧”程序。对于欧盟此番言辞,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暗示,英国不会迫于来自欧盟的压力迅速启动“脱欧”谈判。哈蒙德指出,“目前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他表示,正式通告并启动“脱欧”程序的时机选择权在英国。在英国选出新首相取代现任首相卡梅伦之前,任何谈判都不会启动。
面对市场恐慌,卡梅伦表示: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英国所做的选择。我想请那些市场和投资者方向,英国的经济从根本来说还是很强大的,我也想让住在欧洲其他国家的英国人和住在英国的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们放心,不会立即发生什么变化的。不管是英国人旅游出行、商品流动还是我们出售自己的服务,都不会发生初步的变化。
尽管如此,面对公投可能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表示,“决心维系欧盟27国的统一,不留任何更多的缺陷。”他还指出对欧盟的未来充满信心,并补充道,“扼杀不了你的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公投之后余波未平
眼下,一个新名词——“悔脱”应运而生。他们是投了赞成票的“脱欧”派,但面对公投结果带来的冲击而有所悔,他们更加入了“留欧”派在英国议会网站上发起的请愿斗争,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截至6月26日16时,该请愿已获得超过288万人签名支持。
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表示,请愿签字人数超过10万门槛,预示着议会有责任就此进行讨论和回复。在他看来,回复内容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一是认定维持目前公投的结果,无需二次公投,并给出理由。二是认为需要考虑进行二次公投并在议会商议,这种选择又会带来多种可能。
作为“留欧”支持者,卡梅伦表示:我不认为这次公投是正确的,这是我唯一的看法,也是我发自真心的最为直白的看法。我没办法挽回什么,但我很明确我自己的观点,我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即英国留在欧盟会更强大,也更安全。这只是对这次公投的看法,并不包括对未来任何一位政治家的看法。但英国人民已经做出了明确决定,他们与我的道路不同。
一边是政府和政治精英们做甩手掌柜,以“民主、自由”为幌子把“脱欧”的责任和风险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一边是咽着苦果、琢磨着如何找回“遗失的美好”的民众,荒诞的场景构成了一幕西方民主的讽刺剧。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程亚文6月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脱欧”公投凸显西方现代民主正在走火入魔。民众基于眼前利益的诉求占据政治议程,而政治家为博眼球和竞选上位无限制满足选民的过度意愿,在这个同盟中,他们相互取悦,牺牲的正是双方所在政治共同体的长远福祉。
或许“悔脱”派此刻最想说的是,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欧盟说三个字:“要回来”……
举世瞩目的英国“脱欧”公投尘埃落定,尽管英国遵从“民意”选择了脱离欧盟,但面对这样的结局,英国似乎矛盾重重,选择了“走”,却走得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实际上,就“是走是留”这个问题,英国自始至终就处于左右为难境地,从眼下情况看,这“两难”也非公投这一纸选票所能完全化解。
公投牵动世界“神经”
当地时间6月24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发表讲话。英国“脱欧”公投计票工作全部结束,结果显示,“脱欧”阵营以51.9%的得票率获胜,意味着英国将脱离欧盟。随即卡梅伦宣布将于10月辞职。
卡梅伦发表演讲称:“英国人民的意愿必须得到表达。这不是一个能轻而易举就做出的决定,起码有许多不同的声音都在表达这一决定有多么重要。因此这个决定毋庸置疑。”支持“脱欧”的英国独立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吉则表示,“让我们勇敢憧憬一个独立联合王国的黎明。”
“脱欧”公投是英国人的事,却不仅仅是英国人的事,甚至不仅仅是欧盟的事,而是牵动世界“神经”的事。
自英国启动公投程序之始,英国内部“脱欧”“留欧”两派便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在公投前达到白热化。除了争论,还有血的代价。公投前一周,英国亲欧盟议员科克斯遭袭击身亡,一度引发轩然大波。
实际上,“脱欧”公投不但“绑架”了国际金融市场,公投结果对英国的影响更是“立竿见影”。支持“留欧”的《泰晤士报》称,“脱欧”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由于英镑狂跌导致英国GDP从世界第五跌到第六。美国标普公司称,英国将因“脱欧”而丧失AAA信用评级。
英国公投告一段落,然而,这一结果对英国、对欧盟乃至世界的影响却可能持续。毕竟,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真正置身事外。
美国国务卿克里6月26日抵达罗马,此行的重点本来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进晚餐,调解巴以局势。但英国“脱欧”冲击波扩大后,克里的行程被延长,他先后飞往布鲁塞尔和伦敦,斡旋英国“脱欧”事宜。对此,《金融时报》分析称,华盛顿的精英阶层有理由担忧,英国“脱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欧盟解体,进而引发跨大西洋联盟的解体。
6月26日,在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的2016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对英国“脱欧”这个临时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土耳其G20事务协调人斯尼尔利奥卢称,所谓“脱欧”可能造成最糟糕的影响——欧元区的崩溃,只是个别人的猜测,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还需观察。他指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此次各国在G20框架下开展多边合作,更有信心共同应对。
走的不情愿,留的心慌慌
尽管“脱欧”派胜出,但从公投结果看只能说“险胜”。各种调查数据表明:英国国内“脱欧”“留欧”两派力量旗鼓相当。或许正是这种不相上下,为“脱欧”后的英国留下了不稳定的种子。
实际上,在公投结束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已经有英国国民表示,现在后悔投了“脱欧”的赞成票。一位英国女士说:“尽管我投票支持‘脱欧’,今天早上醒过来,现实还是打击了我。如果有机会再投一次,我会投留下来。”
如果说,民众不了解欧盟的性质和意义,导致了对欧盟雾里看花、理解不清的话,那么公投后引发的一连串严重后果,则给了英国人直观的感受。许多英国民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周五早晨起床,惊讶地发现首相卡梅伦辞职了,接着看到英镑暴跌创30年来新低、申请爱尔兰护照和移居加拿大的人数激增,方觉大事不妙。
对于欧盟而言,公投结果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尽管英国当初加入欧盟时就犹豫不决,加入后也是非多多。但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英国的决定还是让欧盟深受打击。
6月25日上午,欧盟6个发起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的外长在柏林召开会议后发表联合声明:要求英国迅速启动“脱欧”程序。对于欧盟此番言辞,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暗示,英国不会迫于来自欧盟的压力迅速启动“脱欧”谈判。哈蒙德指出,“目前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他表示,正式通告并启动“脱欧”程序的时机选择权在英国。在英国选出新首相取代现任首相卡梅伦之前,任何谈判都不会启动。
面对市场恐慌,卡梅伦表示: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英国所做的选择。我想请那些市场和投资者方向,英国的经济从根本来说还是很强大的,我也想让住在欧洲其他国家的英国人和住在英国的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们放心,不会立即发生什么变化的。不管是英国人旅游出行、商品流动还是我们出售自己的服务,都不会发生初步的变化。
尽管如此,面对公投可能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表示,“决心维系欧盟27国的统一,不留任何更多的缺陷。”他还指出对欧盟的未来充满信心,并补充道,“扼杀不了你的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公投之后余波未平
眼下,一个新名词——“悔脱”应运而生。他们是投了赞成票的“脱欧”派,但面对公投结果带来的冲击而有所悔,他们更加入了“留欧”派在英国议会网站上发起的请愿斗争,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截至6月26日16时,该请愿已获得超过288万人签名支持。
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表示,请愿签字人数超过10万门槛,预示着议会有责任就此进行讨论和回复。在他看来,回复内容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一是认定维持目前公投的结果,无需二次公投,并给出理由。二是认为需要考虑进行二次公投并在议会商议,这种选择又会带来多种可能。
作为“留欧”支持者,卡梅伦表示:我不认为这次公投是正确的,这是我唯一的看法,也是我发自真心的最为直白的看法。我没办法挽回什么,但我很明确我自己的观点,我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即英国留在欧盟会更强大,也更安全。这只是对这次公投的看法,并不包括对未来任何一位政治家的看法。但英国人民已经做出了明确决定,他们与我的道路不同。
一边是政府和政治精英们做甩手掌柜,以“民主、自由”为幌子把“脱欧”的责任和风险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一边是咽着苦果、琢磨着如何找回“遗失的美好”的民众,荒诞的场景构成了一幕西方民主的讽刺剧。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程亚文6月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脱欧”公投凸显西方现代民主正在走火入魔。民众基于眼前利益的诉求占据政治议程,而政治家为博眼球和竞选上位无限制满足选民的过度意愿,在这个同盟中,他们相互取悦,牺牲的正是双方所在政治共同体的长远福祉。
或许“悔脱”派此刻最想说的是,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欧盟说三个字:“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