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友好、民主的教学氛围,往往能培养出智慧超群、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学生。为此,教师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允许学生提意见,创设民主气氛。我们常常强调,要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但若细加思考就会发现,我们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着一个很大的实质性前提,即他们的意见不应该与我们希望的相差太远。特别是在公开教学中,教师更希望学生说出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内容。广大学生那可贵的创新意识也因此被扼杀。无论学生的意见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给予他最基本的自由权利。不要以为学生提意见,甚至否定教师的观点,是轻视教师,觉得有损教师的尊严和威信。最有威信和最受学生尊敬的老师,首先应该是最能以自己的美好言行为学生指引成长道路的老师。如果老师能做到尊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一点,那么,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老师的意见和批评也能愉快的接受,更敢提意见,便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对学生的意见多加肯定和表扬。允许学生提意见,实际上也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疑问才有创新。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利。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的学生就对课文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这一课所描写的事情不真实,可以列举出文中的事实来说明,有的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又说‘我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这不矛盾吗?或者说我不遵守潜伏纪律吗?”有的说:“课文中说‘我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既然敌人离我们那么近,他们也可以闻到棉布焦味,也会引起怀疑才对呀?”还有的说:“10月12日,那是初冬了,应该是风高物燥,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附近的茅草烧得哔哔剥剥地响,为什么火只烧到邱少云身上,而燒不到其他战士的身上呢?”不管学生们这些问题提得是否正确,老师都不能轻易否定。老师引导他们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当老师的切不可因为学生提意见,就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勃然大怒起来,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他们从此再也不敢提意见了。
开通、明智的老师们,如果你的学生向你提出不同观点,你应该聆听、接受,或者表扬,饶有兴趣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的意见是有价值的,他是受人尊重的。这种尊重是对他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凭借课文中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核心。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也有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气氛。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并且巧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嫦娥奔月》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这一句设疑:(1)逢蒙是如何知道嫦娥有仙药的?(2)中秋清晨,后羿等人都外出了,逢蒙为何不去?(3)在逢蒙四处搜寻仙药时,嫦娥与之周旋有什么目的?(4)嫦娥明知吃下仙药后会离开后羿和乡亲们,为什么还是一口吞了下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深入领悟嫦娥的善良与逢蒙的奸佞贪婪。
(二)克服意义障碍,培养思维灵活性
所谓意义障碍,是指人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的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式心理。它严重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式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意识就不易产生。语文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灵活性。由果溯因,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者从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是互为因果,具有双重性和可逆性,因此,语文教学中可以颠倒教材中的思维定式,进行逆向思维,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顺向思维定式,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看法则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到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到石头撞伤了”等等。发散教学,多向思维。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回答一些灵活性的题目,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可以百花齐放。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可以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的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想,还有那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答案当然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就可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如《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一个不知名的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一条是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小男孩的优秀品格的同时,还应使其理解保罗在同小男孩接触中的内心感受。这样会让学生在深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逐步养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材教具、现代教育媒体、实物等,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想象能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作文训练或诱导学生练习写想象作文,也是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后,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读了《艰苦的岁月》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军看到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
(三)重视情感熏陶,诱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教师可通过邓小平爷爷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的录像,激发学生深切怀念小平爷爷的真情,想象邓爷爷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的丰功伟绩,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不过“教育犹如双刃剑,使用的好,具有培养创造力的功能;使用的不好,则具有抑制创造力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友好、民主的教学氛围,往往能培养出智慧超群、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学生。为此,教师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允许学生提意见,创设民主气氛。我们常常强调,要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但若细加思考就会发现,我们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着一个很大的实质性前提,即他们的意见不应该与我们希望的相差太远。特别是在公开教学中,教师更希望学生说出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内容。广大学生那可贵的创新意识也因此被扼杀。无论学生的意见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给予他最基本的自由权利。不要以为学生提意见,甚至否定教师的观点,是轻视教师,觉得有损教师的尊严和威信。最有威信和最受学生尊敬的老师,首先应该是最能以自己的美好言行为学生指引成长道路的老师。如果老师能做到尊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一点,那么,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老师的意见和批评也能愉快的接受,更敢提意见,便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对学生的意见多加肯定和表扬。允许学生提意见,实际上也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疑问才有创新。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利。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的学生就对课文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这一课所描写的事情不真实,可以列举出文中的事实来说明,有的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又说‘我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这不矛盾吗?或者说我不遵守潜伏纪律吗?”有的说:“课文中说‘我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既然敌人离我们那么近,他们也可以闻到棉布焦味,也会引起怀疑才对呀?”还有的说:“10月12日,那是初冬了,应该是风高物燥,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附近的茅草烧得哔哔剥剥地响,为什么火只烧到邱少云身上,而燒不到其他战士的身上呢?”不管学生们这些问题提得是否正确,老师都不能轻易否定。老师引导他们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当老师的切不可因为学生提意见,就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勃然大怒起来,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他们从此再也不敢提意见了。
开通、明智的老师们,如果你的学生向你提出不同观点,你应该聆听、接受,或者表扬,饶有兴趣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的意见是有价值的,他是受人尊重的。这种尊重是对他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凭借课文中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核心。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也有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气氛。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并且巧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嫦娥奔月》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这一句设疑:(1)逢蒙是如何知道嫦娥有仙药的?(2)中秋清晨,后羿等人都外出了,逢蒙为何不去?(3)在逢蒙四处搜寻仙药时,嫦娥与之周旋有什么目的?(4)嫦娥明知吃下仙药后会离开后羿和乡亲们,为什么还是一口吞了下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深入领悟嫦娥的善良与逢蒙的奸佞贪婪。
(二)克服意义障碍,培养思维灵活性
所谓意义障碍,是指人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的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式心理。它严重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式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意识就不易产生。语文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灵活性。由果溯因,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者从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是互为因果,具有双重性和可逆性,因此,语文教学中可以颠倒教材中的思维定式,进行逆向思维,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顺向思维定式,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看法则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到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到石头撞伤了”等等。发散教学,多向思维。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回答一些灵活性的题目,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可以百花齐放。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可以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的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想,还有那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答案当然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就可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如《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一个不知名的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一条是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小男孩的优秀品格的同时,还应使其理解保罗在同小男孩接触中的内心感受。这样会让学生在深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逐步养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材教具、现代教育媒体、实物等,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想象能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作文训练或诱导学生练习写想象作文,也是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后,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读了《艰苦的岁月》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军看到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
(三)重视情感熏陶,诱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教师可通过邓小平爷爷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的录像,激发学生深切怀念小平爷爷的真情,想象邓爷爷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的丰功伟绩,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不过“教育犹如双刃剑,使用的好,具有培养创造力的功能;使用的不好,则具有抑制创造力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