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互动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也可以是生生间的互动。有效的互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课堂互动,促进有效教学呢?
一、积极创设课堂互动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时要真正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就必须积极创设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
首先要构建便于互动的交流平台。比如按照学生不同层次分组结合成4人、6人或8人组,学生相对而坐,便于互动。其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氛围的创设者、交流互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再次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理相容”,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课堂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能够体验当教师的快乐。比如在教学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我说:“谁来当老师给同学们范读?”各小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示意要求范读,我就让每组选出代表,分别读几段,看谁读得好,然后让学生作为教师的身份来给范读者评价。很多同学深情地朗读,各有特色,把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张扬,而且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很好地建立。第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做事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时的想象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智慧的火花才能有效地绽放。
二、善于提供课堂互动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执教者如何设计引导互动呢?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边城(节选)》让学生具体分析翠翠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具体分析其对表现翠翠的内心世界的作用。学生立即自主阅读文章,圈点勾画作批注,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有的小组选择了首段“天已快夜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说世间万物都生机勃勃,而小翠的生活却“太平凡”了。她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像雀子、草木那样热烈勃发,所以,有点“薄薄的凄凉”;有的小组选择了“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说明翠翠满腔心事,却无人能理解。此时看着船上人悠闲安逸的神态,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哭了起来;有的小组选择了“月光如银子……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说温柔的月光,天籁般的虫鸣,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安详、那么淳朴,翠翠和爷爷在这样的环境下说故事,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合成一副优美的生命形式。所以景物描写不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而且衬托了人物的美。环境美、人性美,这是相得益彰,相互表现的……同学们相互交流着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进行互动。
再如有老师教学《孔乙己》时,正当同学们沉醉时,老师归结课文,提出了一个问题:“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呢?”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一起读了出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时有个同学提问了:老师我认为“大约”和“的确”两个词矛盾,鲁迅先生是不是用错了?听到他的发问,我赞许地点点头,首先表扬了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火朝天……最后答案统一到教参的说法上来了。这是学生通过质疑互动。
另外还有课堂自然推进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问有答中交流互动,自然生成等。无论哪种方式的互动,都要注意它的合理性,都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都要发挥其主体地位,挖掘各自的潜能,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分享课堂互动的快乐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双向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互动;彼此的给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互动的结果;共同的拥有,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及时分享。如外出听一位初中老师的公开课《邓稼先》,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中国男儿歌》,在教学这部分时,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引用此歌的作用,然后趁机教唱这首歌,师生共同分享,感受情感。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也一定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然后让学生合作互动,说说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互动既有创意,又适时培养了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在分享中各方面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依赖老师传授知识的惰性,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我们提倡生态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像植物那样自然生长,而不是把学生铸造成工厂的零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积极创设有利于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的环境氛围,自觉地履行新的教学行为,那么我们构建的语文互动课堂一定是美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这样的和谐互动中就一定能顯示出极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歌风中学)
一、积极创设课堂互动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时要真正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就必须积极创设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
首先要构建便于互动的交流平台。比如按照学生不同层次分组结合成4人、6人或8人组,学生相对而坐,便于互动。其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氛围的创设者、交流互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再次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理相容”,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课堂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能够体验当教师的快乐。比如在教学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我说:“谁来当老师给同学们范读?”各小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示意要求范读,我就让每组选出代表,分别读几段,看谁读得好,然后让学生作为教师的身份来给范读者评价。很多同学深情地朗读,各有特色,把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张扬,而且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很好地建立。第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做事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时的想象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智慧的火花才能有效地绽放。
二、善于提供课堂互动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执教者如何设计引导互动呢?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边城(节选)》让学生具体分析翠翠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具体分析其对表现翠翠的内心世界的作用。学生立即自主阅读文章,圈点勾画作批注,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有的小组选择了首段“天已快夜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说世间万物都生机勃勃,而小翠的生活却“太平凡”了。她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像雀子、草木那样热烈勃发,所以,有点“薄薄的凄凉”;有的小组选择了“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说明翠翠满腔心事,却无人能理解。此时看着船上人悠闲安逸的神态,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哭了起来;有的小组选择了“月光如银子……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说温柔的月光,天籁般的虫鸣,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安详、那么淳朴,翠翠和爷爷在这样的环境下说故事,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合成一副优美的生命形式。所以景物描写不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而且衬托了人物的美。环境美、人性美,这是相得益彰,相互表现的……同学们相互交流着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进行互动。
再如有老师教学《孔乙己》时,正当同学们沉醉时,老师归结课文,提出了一个问题:“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呢?”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一起读了出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时有个同学提问了:老师我认为“大约”和“的确”两个词矛盾,鲁迅先生是不是用错了?听到他的发问,我赞许地点点头,首先表扬了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火朝天……最后答案统一到教参的说法上来了。这是学生通过质疑互动。
另外还有课堂自然推进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问有答中交流互动,自然生成等。无论哪种方式的互动,都要注意它的合理性,都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都要发挥其主体地位,挖掘各自的潜能,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分享课堂互动的快乐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双向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互动;彼此的给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互动的结果;共同的拥有,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及时分享。如外出听一位初中老师的公开课《邓稼先》,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中国男儿歌》,在教学这部分时,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引用此歌的作用,然后趁机教唱这首歌,师生共同分享,感受情感。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也一定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然后让学生合作互动,说说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互动既有创意,又适时培养了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在分享中各方面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依赖老师传授知识的惰性,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我们提倡生态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像植物那样自然生长,而不是把学生铸造成工厂的零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积极创设有利于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的环境氛围,自觉地履行新的教学行为,那么我们构建的语文互动课堂一定是美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这样的和谐互动中就一定能顯示出极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歌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