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正视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实际,有的放矢的加以引导与实施,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能力。
一、 树立和维护教师品牌
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视觉、情感、理念构成了企业品牌的实质。同理,教师如能具备良好的视觉、情感、理念,树立良好的教师品牌,课堂一定富有生机和活力。
中职学校课堂难以把控的现状令众多文化课教师头疼。于是教师经常采取或语重心长的开导、或言辞犀利的责骂,一节课下来,教师气愤,学生厌烦。这是旧的方式,已不是学生所需求的。这种说教式的教育逐渐失去它的作用,教师也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学生的兴趣更是荡然无存,师生距离也越拉越远。所以,教师要改变理念,重树品牌。
把梳子推销给和尚,是营销典型例子。这是否能给教师信心和力量呢?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再散漫的学生,也有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去发现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我尝试着改变观念,对学生的要求是:语文无处不在。每天每时大家都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用不着刻意学习。书本只是帮我们查漏补缺而已。不强求记课堂笔记,但一定要记读书笔记,每节课能按要求记住一点内容,即使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也是我们的收获。这样的要求让他们感到学习的轻松,更让他们看到了学习的可行性。几节课之后,发现按要求记学习心得的人数越来越多,时不时也有学生问这字的读音,那词的意义。“快快,语文老师来了,那几个词语记住了没?”“昨晚写了好几遍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让我很欣慰,看来报写词语已有一定的威慑力,我也开始真正成为他们的老师了。
二 、巧用营销策略
营销观念把推销观念的逻辑彻底颠倒过来了,不是生产出什么就卖什么,而是首先发现和了解顾客的需要,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销售什么。顾客需求在整个市场营销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材就是我们的产品,学生就是我们的顾客。能借助教材发现学生需要、开发学生需求,就是成功的营销。
1. 根据“顾客”需求,把生活引进课堂
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谈论于丹教授和她的《论语心得》。《论语》这本让很多人敬而远之的经书,突然之间被老百姓所接受,所传诵,这是为什么呢?于丹教授的成功不是因为《论语》本身的魅力,而是她把原来高高在上的《论语》放回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给原本深奥枯燥的经典赋予了生活的意义。现实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个小故事,无疑使《论语》与老百姓紧密贴合在一起。这给我启示:知识本身沒有深浅之分,但教法却有好差之别。好的老师就是要让你的知识以恰当的方法做媒介,尽可能多地传授到学生那里。
中职学生的基础差,对书本提不起兴趣。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设情境,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和享受的过程。《师说》是教材中的名篇,但文言文传统的串讲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自唱自欣赏。教学中,理解了题目之后,先由文中引用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展开,借用于丹教授的例子,学习了论语,感悟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如小女孩因漂亮头花而充满自信,英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拔牙前因多年来内心的恐惧而猝死等,学生们收获颇多。教师顺势而讲,避免碰触他们“基础差”这痛点,相反的,使他们觉得“这就是《论语》,我也能理解了”。更主要是,对文言文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是印象中的“之乎者也”,当中也乐趣无穷。课文的分析着重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内涵,让他们明白,如果专业知识扎实了,自己也能成为老师的老师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更多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师说》的营销也成功了。
2. 创新课堂形式,把影视和教学相结合
传统营销方式像“狩猎”要变成“垂钓”,营销人需要学会运用“创意真火”煨炖出诱人“香饵”。影视就是教师用来“垂钓”中职学生的“香饵”。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讲,把影视带进课堂是必要的。首先,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面对原有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学生高呼难学,教师感慨难教;其次,大多学生初中时就是“问题学生”, 厌学情绪很严重,其思想道德品质、审美素质等都有待提高。面对这样的现状,迫切需要新的中职语文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需要新的教学资源加入。影视与教学的结合,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这种直观教学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学资源,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活力。
影视与教学结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在保持“语文性”和体现“优越性”的前提下,我尝试了两点:
看由教学篇目改编的电影。要求学生看了影片后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分析人务性格特征,解读影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完成语文的思想教育任务。如:看影片《哦,香雪》分析香雪的性格特点,并把自己的现状与这个同龄人相比,谈感受;看影片《项链》,谈观后感,并续写故事;看影片《荷花淀》,感受时代背景,欣赏“女人们”的坚强和勇敢;看影片《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感受四大古典名著的魅力,要求以此为开始,定计划看完这四部电视剧。
看与教学篇目相关的电影。如学习《卖白菜》(莫言)时,看央视关于莫言的人物专访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报道,欣赏影片《红高粱》;学习新闻报道《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播放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特别是“神州十号”“神州十一号”升空的壮观场面。这样,既补充了必要的知识,增加正能量,又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关心时事,了解时事。
把影视带进课堂,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影片丰富的表现功能以及影视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使学生对内容理解有了前所未有的透彻感,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带来了学习的自信。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 树立和维护教师品牌
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视觉、情感、理念构成了企业品牌的实质。同理,教师如能具备良好的视觉、情感、理念,树立良好的教师品牌,课堂一定富有生机和活力。
中职学校课堂难以把控的现状令众多文化课教师头疼。于是教师经常采取或语重心长的开导、或言辞犀利的责骂,一节课下来,教师气愤,学生厌烦。这是旧的方式,已不是学生所需求的。这种说教式的教育逐渐失去它的作用,教师也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学生的兴趣更是荡然无存,师生距离也越拉越远。所以,教师要改变理念,重树品牌。
把梳子推销给和尚,是营销典型例子。这是否能给教师信心和力量呢?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再散漫的学生,也有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去发现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我尝试着改变观念,对学生的要求是:语文无处不在。每天每时大家都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用不着刻意学习。书本只是帮我们查漏补缺而已。不强求记课堂笔记,但一定要记读书笔记,每节课能按要求记住一点内容,即使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也是我们的收获。这样的要求让他们感到学习的轻松,更让他们看到了学习的可行性。几节课之后,发现按要求记学习心得的人数越来越多,时不时也有学生问这字的读音,那词的意义。“快快,语文老师来了,那几个词语记住了没?”“昨晚写了好几遍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让我很欣慰,看来报写词语已有一定的威慑力,我也开始真正成为他们的老师了。
二 、巧用营销策略
营销观念把推销观念的逻辑彻底颠倒过来了,不是生产出什么就卖什么,而是首先发现和了解顾客的需要,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销售什么。顾客需求在整个市场营销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材就是我们的产品,学生就是我们的顾客。能借助教材发现学生需要、开发学生需求,就是成功的营销。
1. 根据“顾客”需求,把生活引进课堂
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谈论于丹教授和她的《论语心得》。《论语》这本让很多人敬而远之的经书,突然之间被老百姓所接受,所传诵,这是为什么呢?于丹教授的成功不是因为《论语》本身的魅力,而是她把原来高高在上的《论语》放回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给原本深奥枯燥的经典赋予了生活的意义。现实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个小故事,无疑使《论语》与老百姓紧密贴合在一起。这给我启示:知识本身沒有深浅之分,但教法却有好差之别。好的老师就是要让你的知识以恰当的方法做媒介,尽可能多地传授到学生那里。
中职学生的基础差,对书本提不起兴趣。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设情境,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和享受的过程。《师说》是教材中的名篇,但文言文传统的串讲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自唱自欣赏。教学中,理解了题目之后,先由文中引用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展开,借用于丹教授的例子,学习了论语,感悟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如小女孩因漂亮头花而充满自信,英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拔牙前因多年来内心的恐惧而猝死等,学生们收获颇多。教师顺势而讲,避免碰触他们“基础差”这痛点,相反的,使他们觉得“这就是《论语》,我也能理解了”。更主要是,对文言文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是印象中的“之乎者也”,当中也乐趣无穷。课文的分析着重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内涵,让他们明白,如果专业知识扎实了,自己也能成为老师的老师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更多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师说》的营销也成功了。
2. 创新课堂形式,把影视和教学相结合
传统营销方式像“狩猎”要变成“垂钓”,营销人需要学会运用“创意真火”煨炖出诱人“香饵”。影视就是教师用来“垂钓”中职学生的“香饵”。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讲,把影视带进课堂是必要的。首先,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面对原有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学生高呼难学,教师感慨难教;其次,大多学生初中时就是“问题学生”, 厌学情绪很严重,其思想道德品质、审美素质等都有待提高。面对这样的现状,迫切需要新的中职语文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需要新的教学资源加入。影视与教学的结合,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这种直观教学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学资源,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活力。
影视与教学结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在保持“语文性”和体现“优越性”的前提下,我尝试了两点:
看由教学篇目改编的电影。要求学生看了影片后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分析人务性格特征,解读影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完成语文的思想教育任务。如:看影片《哦,香雪》分析香雪的性格特点,并把自己的现状与这个同龄人相比,谈感受;看影片《项链》,谈观后感,并续写故事;看影片《荷花淀》,感受时代背景,欣赏“女人们”的坚强和勇敢;看影片《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感受四大古典名著的魅力,要求以此为开始,定计划看完这四部电视剧。
看与教学篇目相关的电影。如学习《卖白菜》(莫言)时,看央视关于莫言的人物专访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报道,欣赏影片《红高粱》;学习新闻报道《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播放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特别是“神州十号”“神州十一号”升空的壮观场面。这样,既补充了必要的知识,增加正能量,又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关心时事,了解时事。
把影视带进课堂,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影片丰富的表现功能以及影视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使学生对内容理解有了前所未有的透彻感,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带来了学习的自信。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