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暴力矫治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危及中学生健康成长,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中学校园暴力治理成为当前社会、政府及学校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研究关注的焦点从外侵型校园暴力防控转向内源性校园暴力尤其是校园欺凌的治理,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治理等角度提出治理校园暴力的多维路径,构建了校园暴力治理的基本框架。然而不论是立足本土从法律缺位、社会暴力文化渲染、多元主体协调不足、道德冷漠等维度对校园暴力治理的自我省察,还是镜鉴域外校园暴力治理经验的研究,都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是侧重从外在规约角度寻求校园暴力的根源与治理之策,未能从校园暴力主体角度加以论析;二是多采取结构功能主义立场,将校园暴力视作破坏性的病态行为,未能关注校园暴力作为一种极端的冲突形式从温和性分歧转变而来的社会根源。刘易斯·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强调冲突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借鉴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有助于将中学校园暴力主体嵌入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主体机制与矫治之途。
  中学校园暴力的本质:
  冲突处理能力缺失
  1.表象:人际冲突
  观察校园暴力行为过程,会发现事件在起因上多由言语争端、交往摩擦、琐事积怨引发,表现为交往孤立、肢体殴打、造谣诽谤、钱财敲诈、人格侮辱、性暴力等,而这往往与受害者的交往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相违背,遭到受害者的反抗。总体来看,不论是校园暴力起始阶段的缓和性分歧,还是升级阶段的激烈争执,都表明双方人际沟通中断,处于明显的冲突之中。
  2.根源:冲突处理能力缺失
  借鉴科塞的社会冲突分析法,校园暴力可区分为现实性校园暴力与非现实性校园暴力:现实性校园暴力指由争夺活动自主度、师生关注度、资源获得度等校园生活中的权力、地位、资源等因素而引发的冲突;非现实性校园暴力源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遭受挫折、剥夺而引发的敌对情感,以攻击相关目标、攻击替代对象为表征。按照科塞的逻辑,现实性校园暴力会在资源分配制度的调整下终结,而非现实性校园暴力则不会随着利益调整而落幕,它持续时间更长、攻击目标不确定、情感卷入更强、手段更为冷酷、群体性攻击更为常见,是中学校园暴力防控的难点。防控此类校园暴力,就要追溯并消弭其产生的主体社会根源。非现实性校园暴力的主体根源,可追溯至个体早年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冲突应对失利所遭遇的挫折感与剥夺感,此时个体因力量弱小、活动范围有限、人格卷入极高,难以发起现实性冲突来捍卫自身利益,更难在清晰區分自身与原生群体边界的基础上发动不损害人格完整性的直接发泄或间接发泄行为,由此导致压抑、挫败感和剥夺感等敌对情绪累积。因此,要减少此类校园暴力的发生,就要在中学这一社会化关键时期培育冲突处理能力。
  3.矫治:冲突处理能力培育
  通过再社会化培育冲突处理能力是校园暴力矫治的关键。社会互赖理论提出,只有在双方合作才能达成目标的积极互赖中,理解、信任、化解冲突的意愿才能达成,而竞争性的消极互赖会导致威胁、压制与不信任。因此,该理论主张学校应通过班级合作、传授情感调节技能、开展学术性交流等方式,培养冲突处理能力,减少因缺乏非暴力解决冲突的知识或技能而发生的暴力事件。文化传递理论和学习理论提出儿童和青少年习惯对父母进行模仿,而父母的越轨示范诱发了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没有成年人富有攻击性的示范,他们很少会表现出攻击性语言和行动。因此,要预防校园暴力,父母就要传递非暴力文化、示范和谐关系构建技巧、分享冲突化解策略,强化子女的亲社会性。综上,凭借再社会化培育冲突处理能力成为矫治校园暴力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策略。
  中学校园暴力的内在机制:
  冲突处理能力培育的整体缺失
  社会化是培育矛盾处理能力的主要路径,但当前家庭冲突教育缺位、学校冲突教育错位、大众传媒冲突化解文化退位,致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未能孕育出较强的冲突处理能力。
  1.家庭冲突处理教育缺位
  当前身处社会底层的父母多忙于生计,无暇参与子女成长、缺少科学教养自觉、忽略情感支持,导致冲突教育在家庭中缺席。首先,不良教养方式使子女难以通过亲子互动学习觉知冲突、分析冲突、应对冲突的策略,更多获得的是受挫感、剥夺感与消极的自我观念。其二,父母参与缺席导致子女孤独感强烈、自卑感突出、人际沟通能力欠缺,甚至诱发子女多重角色混乱,导致子女无法适应社会赋予的角色或形成社会否定的危险角色认同。其三,家庭教育功利化致使经济支持备受重视而情感支持遭致冷落,子女在父母有限的情感支持中难以获得卓越的情感能力和冲突处理能力。
  2.学校冲突处理教育错位
  青少年情绪波动性高、敏感度高、情绪调控能力不强,情感表达技巧欠缺,情感能力总体不高,这表明学校的社会情感能力教育未能转化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冲突处理能力,其形式化、程式化、边缘化明显。学校冲突处理教育的错位与学校中普遍的竞争性同伴关系、知性化教育内容、功利化粗放式的教育管理紧密关联。此外,学校“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自我定位,模糊惩戒权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方式,使得教师不仅难以通过惩戒矫治学生间的欺凌行为,而且难以防止自身惩戒过度导致暴力侵害。
  3.大众传媒冲突化解文化退位
  当前大众传媒中的暴力美学、网络游戏暴力、网络语言暴力正在向青少年渗透,美化暴力、崇尚暴力、赞美暴力的倾向逐渐加剧,导致个体难以通过大众传媒省察合作的价值、习得化解冲突的技能。其次,长期沉溺网络游戏,会强化个体的攻击情绪、攻击技巧与攻击信念,诱导更多攻击行为,降低通过协商解决冲突的可能。再次,网络语言暴力多运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侮辱等手段致使他人身心受损,包括污名化、人肉搜索等”。个体无论参与网络污名化,给特定群体贴标签,还是充当道德审判员,发起人肉搜索,都是在网络空间中践踏道德边界,放大个体道德权利,以语言为武器党同伐异、极化表达,获得一种暴力狂欢的快感。狂欢具备的“纵情、反常、宣泄”意味着理性客观的缺失,表明个体在网络语言暴力中被极端情绪裹挟,表达与思维也日趋极端,致使理解、合作、缓和冲突的难度上升。   中学校园暴力矫治:
  重构冲突处理能力培育体系
  中学校园暴力矫治的主体策略在于凭借再社会化培育冲突处理能力,但当前家庭冲突教育缺位、学校冲突教育错位、大众媒介冲突化解文化退位,致使冲突能力的培育缺乏根基,因此强化冲突处理能力,就要破除阻滞因素,重构冲突处理能力培育体系。社会情感能力标识亲社会性程度,表征觉知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是开展沟通、达成理解、构建共生关系、化解冲突的基础,近年来被西方情感智力研究视作解决酗酒、吸毒、暴力等社会问题的关键,也是冲突处理能力的核心。由此,应以社会情感能力为主线重构冲突处理能力培育体系。
  1.深化子女社会情感教育
  家庭培育社会情感能力的关键在于通过良性亲子互动、共同参与及情感支持,构建积极的自我观念、获得理解合作的立场、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优化教养方式。当前流动儿童多接受专制式教养,而留守儿童多接受纵容式教养,这两种教养方式都因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不利于社会情感能力形成,需加以革新。但受制于自身,这些父母难以依靠自身覺醒而彻底变革教养方式,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协助。其次,强化父母参与。社会节奏加速、竞争加剧使得忙碌成为大多数人工作生活的常态,父母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子女学习、阅读、吃饭、游戏、活动,教导子女交友、学习、生活、处理矛盾、战胜挫折、理解他人、坚持原则,而这些都是社会情感能力形成的契机。因此,要扩大父母参与,就要通过完善分配结构、提升社会福利、增加社会底层家庭的收入,使此类父母增加闲暇。再次,强化情感支持。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充分的情感支持具有激励勇于探索、促进自我完善的功能,而受困于生计的父母对物质支持更加敏感,倾向于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相对不足,这使他们不能及时分享子女的喜悦、疏导其疑虑、纾解其悲伤、给予其鼓励、缓解其悲愤,教导其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绪,而这些都是社会情感生成的重要机会。因而父母应及时察觉子女情绪变化,予以其更多情感支持。
  2.优化学生社会情感教育
  学校要强化社会情感教育,就要优化教育结构。首先,构建互助性同伴关系。竞争性同伴关系存在的根源在于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机制,要实现同伴关系从竞争性向互助性转变,重点在于变革教育评价机制,将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作为评价指标,以此推动校内教育资源与布局的重构。其次,构建情感教育内容。考试制度是知性化教学内容盛行的根源,由此决定建构情感教育内容的前提在于以情感智力取向的考试制度取代现行考试制度。日常情感教育内容构建是基础,包括开展小组学习、分享情感故事、讲授情感评价方式、传授情感管理技巧、讨论情感表达策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后,建立民主、精细的教育管理机制。等级化是功利化教育管理机制的源头,构建民主教育管理机制的重点在于确立以人本主义立场,尊重、关心、热爱学生,不再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对惩戒权的模糊界定导致教师难以把握惩戒尺度,或对校园欺凌惩治不利、或因过度惩戒引发惩戒暴力,要防止此类校园暴力,需要学校监督教师依法从教、依法惩戒。
  3.强化大众媒介文化导引
  要强化大众传媒的文化导引作用。首先,辩证剖析暴力美学。暴力美学以唯美、浪漫的方式呈现暴力,虽满足了宣泄本能,但导致暴力本身的破坏性与残酷性被遮蔽。因此要通过文艺批判与舆论引导实现暴力的价值复位,划定暴力呈现的道德底线,区分正义暴力与非正义暴力。其次,限制网络游戏暴力。通过游戏分级、限制在线时间等机制防止网络游戏暴力向青少年渗透是媒介导引的重要举措,但收效甚微。深层原因在于网络游戏所蕴藏的巨额利益,网络游戏公司缺乏防控网络游戏暴力的动机,因而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游戏暴力审查机制。再次,批判网络语言暴力。社交网络的出现拓展了语言的使用场域,使语言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渗入,然而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圈层化、感染性等特点致使网络语言多蕴含极端、负面、夸大的情绪,展现出个体极端化、冷酷化、虚拟化的形象,这样的个体难以觉察自身、理解他人,缺乏情感表达与管理技能,难以生成社会情感能力。对此,要对典型的网络暴力语言事件进行情感词汇澄清分析,归纳其情感表达与管理的失误,找寻妥善表达情感的技能。
  以社会冲突视角透视校园暴力,解释了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利益资源的争夺与早年社会化的挫败感与剥夺感,而非现实性校园暴力是治理的难点,其矫治之策在于通过家庭、学校、媒介的再社会化过程强化应对冲突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
  (作者系陕西省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
其他文献
2020年10月,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七中学教师姚燕燕因质疑该校教师职称评选过程不透明,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随即在互联网上发布视频予以曝光。2020年11月25日,山阳区教育局介入调查,称未发现评审过程存在违纪违规行为,但认为学校公示工作不细致、操作不规范。由于对通报结果不认可,姚燕燕随后向山阳区教育局进行申诉。但由于该局在规定时间内未及时回复,2021年1月18日,姚燕燕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将山
期刊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让学前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扩充,同时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为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教育科研状况和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对于那些生活条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送孩子去接受学前教
期刊
“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学生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跳着学校编排的“小学生守则操”,这是西安市莲湖区八一街小学(以下简称八一街小学)学生每天上午在大课间进行的“规定动作”,已有四年了。近年来,学校发挥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优势,推行滴灌式法治教育,从小处入手,以持续性的活动和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见亲历中使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入
期刊
小石榴、羊角酥、红珊瑚、五味子……西安高新区第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高新六高)校园各处摆放着姿态各异、修剪精致的盆栽,不同于一般公共场所的绿植品种。“这些都是师生的‘手笔’,来自盆景制作社团。我们‘自产自销’!”校长吴钊介绍校园环境时,言语中的自豪溢于言表。  高新六高原为西安市鄠邑区第四中学,是一所被田野包围的农村学校。在成为西安高新一中“名校+”的“+校”后,高新六高大刀阔斧进行效能改革,激发办
期刊
针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存在的问题,本次《民法典》做出了一些改变,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公平责任原则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适用  公平责任是指在当事人对于损害的发生都无过错且法律又未规定适用无過错责任的情况下,法院依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受害人的损害、双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决定由加害人与受害人双方对该损害加以分担。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规
期刊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在建校之初就以创办全国知名现代学校为目标,坚持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章程,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目前已逐步形成制度完善、运行科学、监督规范、成效显著的“四位一体”的依法治校工作模式,推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筑牢依法治校工作根基  依法治校是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在教育工作领域的重要延伸,学校应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国家关于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
期刊
几年来的扶贫经历,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凡中的坚强,什么是生活中的精神食粮,什么又是境遇困顿中的巨人。在扶贫路上,我一路前行,见证了一幕幕爱的奇迹,奏响了一首首担当与博爱的赞歌……  ■交心励志之歌(宇豪)  接到学校的扶贫安排表,我有些傻眼。我是三班的老师,扶本班学生应该更适合,毕竟我知道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更有感情不是?可是想着教育扶贫的广泛性,我还是默默接过了班主任手中的材料,对孩子的情况开始做细
期刊
校外教育文化培训机构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校外教育文化培训机构在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一些家长寒暑假等节假日孩子的教育和照看问题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培训机构在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为孩子“充电”的同时,校外教育文化培训机构也要遵循教育的本质与初心。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
期刊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表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肯定了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巨大贡献,提出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服务学生发展和促进学生就业是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对陕西省内8个地市近百所中等职业
期刊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在新时期,随着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的要求,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常见的内部经验交流式和外部理论研修式两种路径有待进一步突破。将行动学习应用于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形成基于行动学习的乡村教师专业学习路径,有助于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密切校内与校外的联系,其实现关键在于从内外两个方面打造校内学习共同体和构建U-I-S(大学、教科研机构与中小学)长效合作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