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味觉词“酸”和“酸っぱい”语义特征之比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qiu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中日味觉词“酸”和“酸っぱい”引申义的比较发现,与日语的“酸っぱい”相比,汉语“酸”的引申义相当丰富。两者引申義的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酸”和“酸っぱい”的语义分析对比,探索两者语义上的特点。
  【关键词】:酸酸っぱい语义引申义
  一、“酸”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酸”的语义
  《说文·酉部》“: 酸,酢也”。关东谓酢曰酸。”酢即酢浆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说,酸味最早应该是指树木果实的味道。如酸的橘子,酸梅等。《广韵》中也说到“酸,醋也”。酸不仅仅表示树木果实的酸,也开始表示与之类似的“酸味”,最终固定用“酸”来表示 “酸味”这一意义,且语言色彩基本上为中性。所以醋味,果实的酸味就作为了酸的基本义。
  “酸”的引申义十分的丰富。不仅仅停留在了味觉上,还扩展到了听觉,如李白的诗句中“哀鸿酸嘶暮声急”;视觉,酸眉苦脸;嗅觉,“汗酸味扑鼻而来”;身体的部位的疼感,“酸疼”;情感上的悲痛“心酸”以及对他人的评价“寒酸”,“酸腐”等意义。“酸”的语义引申经历了一个由“味觉酸”到其“他感官的酸以及身体部位的酸”最后到“人的心理和气质的酸”。并且这些引申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
  (二)“酸”的语义体系特征
  对于“酸”的语义体系特征,分为以下5类大类:
  (1)味觉
  味觉的刺激是“酸”的基本义,酸梅的酸,酸橘子的酸。以及食物的发酵或者腐烂后产生的类似醋的酸味,我们统统称之为“酸”。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味觉可以感受到的。
  (2)其他感官
  “酸”的语义从味觉转向五感中的其他感官。如听觉,视觉,和嗅觉。转向听觉的用法不是很多,如李白的诗句:哀鸿酸嘶暮声急。视觉上的用法比如:酸眉苦脸等。嗅觉上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是非常的广泛,如 “一身酸臭味”等。
  (3)身体的感觉
  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用“酸”来形容过度运动后肌肉的酸疼,或者生病时肌肉的酸疼。以及用“鼻酸”来形容由哭泣所引起的鼻子的不适感。还有因为胃酸过多所引起的胃的不适感我们称之为“胃酸”。
  (4)心理上的感受
  我们不仅用“酸”来表达一些器官的感觉还用“酸”来表达心理上得感受。我们经常用“心酸”“酸楚”等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悲痛和忧伤的情感。汉语中会有吃醋的说法,因此我们也会用“酸溜溜”等来表达人嫉妒的心情。还有最近新的流行语中会经常使用“这酸爽”这一词,来形容人的意外感和快感。
  (5)外界事物的现象
  “酸”除了表达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抽象特征,还可用于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外界事物的现象,即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评价书生时的“穷酸”,“酸腐”以及对有时由于嫉妒他人时会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二、“酸っぱい”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酸っぱい”的语义
  关于日语“酸っぱい”的基本义,和汉语“酸”一样,也是“梅干や夏ミカンのような味だ”(《新明解国語辞典》1972),“酸味がある”这样的意思。其基本义的语言色彩也是中性。由于文化,环境,认知的不同,日语“酸っぱい”的引申义与汉语“酸”相比就少了很多。
  东西变质的所产生的酸味“牛乳、酸っぱくなっている”,酸的气味“酸っぱい匂い”,用来形容表情比如“酸っぱい顔”,悲伤,伤心的心理感情,过去鼎盛时期,接近结尾的样子,比如“役者は酸っぱくてもいい”,以及作为惯用语使用的用法。
  (二)“酸っぱい”的语义体系特征
  对于“酸っぱい”的语义体系特征,也分为以下4大类:
  (1)味觉
  日语“酸っぱい”的味觉和汉语“酸”的基本义一样,都是由于为味觉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以及食物的变质所产生的的酸味也用“酸っぱい”来表示。
  (2)其他感官
  日语“酸っぱい”往听觉和视觉的用法和汉语“酸”的延伸领域是一致的。日语的“酸っぱい”中并没有往听觉的转用。
  (3)心理的感觉
  日本人也会用“酸っぱい”来表达伤心,悲痛的感情。从人类的经验来看,吃了很酸的味道以后,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中日人民用这种感觉来表示和这种感觉有类似性的悲痛伤心的感觉。由此可知中日人民在这一方面的认知相同。
  (4)外界事物的现象
  与汉语“酸”对外界事物的现象的表现的用法不同,日语“酸っぱい”的用法都是表示外界事物的状态。比如“役者は酸っぱくてもいい”中用“酸っぱい”来形容演员,表现演员现在的状态。以及惯用句“いやになるほど繰り返して言う”的用法。这些都是对外界事物的状态的描述。
  三、“酸”和“酸っぱい”的语义特征的比较
  (一)“酸”和“酸っぱい”语义转义的相似性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看到“酸”和“酸っぱい”的转义有一定的相似性。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由此,“酸”和“酸っぱい”的用法从味觉转到了嗅觉和视觉。其次,由于吃酸的味道时产生的不快感和我们悲伤的心情有一定的相似性,中日两语言中都用“酸”和“酸っぱい”来表达悲伤的心情。
  (二)“酸”和“酸っぱい”语义转义的差异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中日“酸”和“酸っぱい”转义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比较明显的是,汉语的“酸”可以用来表达身体部位的酸疼不适感等,如酸疼,鼻酸,胃酸等。但是日语的“酸っぱい”就没有这样的用法。其次向外界事物的转义方面,汉语的“酸”的两种用法都是对人的评价或态度,而日语的“酸っぱい”则是对外界事物现象的状态的一种描述。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中日味觉词“酸”和“酸っぱい”的引申义各有特点,但同时又有一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日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或日语是分清相同的地方和差异,就能减少母语对学习时的影响,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武藤彩加.「味覚形容詞『酸っぱい』の意味」[J].名古屋明徳短期大学.纪要.2002
  [2]黄宝珍.汉日味觉词对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文学版).2006(1)
  [3]丁慧.英汉味觉词“酸”的词义特征比较[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2010(8)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也被称为歌唱的艺术。声乐是为激发、体现情感的艺术,同歌喉和咬字吐息完美结合。倘若在演唱过程中,具备了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但却缺乏了艺术创作中的生机与活力,也无法获得美妙歌声的愿望的。一般而言,赞颂曲喝叙事曲、抒情曲是声乐的主要体裁。《梧桐树》作为一首抒情曲,通过描写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流露出最舒缓优美的旋律,研究《梧桐树》的歌唱技巧喝情感表达其目的在于做好抒情曲的演奏,为后世留
期刊
【摘要】:在当前藏汉两族文化交流中,藏汉翻译充当了桥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播而言,翻译属于一种特别重要的载体,同时翻译和文化之间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换而言之,脱离文化因素的翻译往往是苍白无力,甚至漏洞百出的本文基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首先阐述了藏汉翻译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藏汉翻译中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
期刊
【摘要】:“灵魂”,这个词早在原始人中就已经产生了,直到现在也是流传于世界各地。死亡观念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构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与该民族的灵魂观念密切相关。彝族人相信人死后肉体虽然消失了,但是灵魂却未消失,并且信仰着人死后会在次轮回,灵魂会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继续存在下去。本文主要从人的根本,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和真、善、美得理念来浅谈彝族灵魂观。  【关键词】:彝族;灵魂;肉体;真善美  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因巨大的社会变化而产生浮躁和改变,群众文化开始向快餐文化转变,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要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建设健康的群众文化氛围,帮助群众建立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本文主要从群众文化的基本含义入手,对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了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在传承和保护艺术文化的方面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传媒,作为当代世界上最有实力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时代,传媒毫无疑问的充当起了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给宣传的对象带来利益,又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及时新鲜的消息。  【关键词】:文化传媒公司;非遗;传承;影响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我国是
期刊
【摘要】:元散曲是中国文学藝术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后期出现的兼具文学性和娱乐性的文体形式。散曲的文体特征具有对中国传统文学审美特征的反叛,尤其在其语言特征上。古典诗词以诗性为语言体系,表现出的是温柔蕴藉的艺术审美风格,然而,散曲在语言的选择上却显现出“俗”“拙”的色彩,这其中蕴含了文学深层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理念。  【关键词】:元散曲;语言特征;哲学思想;艺术审美  元散曲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独特“二代”现象是从“官二代”、“富二代”名词的出现,到一系列被冠以“官二代”、“富二代”字眼的极端性社会事件被不时的见诸报道,从而引发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本文试通过浅析中国“二代”独特性并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等理论来解读此类“二代”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希望可以引发更多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关键词】:官二代;富二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雕塑以其独特的造型理念支撑催生出独特的区别于西方造型风貌的造型风格体系。而这种独特的造型风格就是传统雕塑的绘画性、意向性、装饰性、程式化、主观能动性以及语言的单纯凝练。但是学界对于传统雕塑的这些审美特征的具体分析著作较少,本文就侧重于解析传统雕塑的主观能动性的特征以及中国传统雕塑家如何应用主观能动的方法创作传统雕塑,以此来探索与体悟传统雕塑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
期刊
【摘要】:地名作为专有名词,不仅具有语言属性,同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属性,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之一。阆中作为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对于其地名的语言文化学考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阆中340个地名的语言学分析,总结出阆中地名在音节、结构、用词等方面的具体特征,为总结地名命名规律、地名中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客观数据。  【关键词】:阆中;地名;文化语言学;现状分析  地名是一个具
期刊
【摘要】:民族唱法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民歌唱法,它是把西方的歌唱发声方法同我国传统的民歌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的产物,对我国而言,是一项有别于民族传统唱法的声乐歌唱表现形式,本论文通过对多年来声乐学习、教学中的实践来诠释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  【关键词】:气息;腔体;表现  一、民族唱法的发声  (一)民族唱法中气息的把握  没有气息支撑的歌唱是干涩、苍白无力的,不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还是现在中西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