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中日味觉词“酸”和“酸っぱい”引申义的比较发现,与日语的“酸っぱい”相比,汉语“酸”的引申义相当丰富。两者引申義的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酸”和“酸っぱい”的语义分析对比,探索两者语义上的特点。
【关键词】:酸酸っぱい语义引申义
一、“酸”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酸”的语义
《说文·酉部》“: 酸,酢也”。关东谓酢曰酸。”酢即酢浆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说,酸味最早应该是指树木果实的味道。如酸的橘子,酸梅等。《广韵》中也说到“酸,醋也”。酸不仅仅表示树木果实的酸,也开始表示与之类似的“酸味”,最终固定用“酸”来表示 “酸味”这一意义,且语言色彩基本上为中性。所以醋味,果实的酸味就作为了酸的基本义。
“酸”的引申义十分的丰富。不仅仅停留在了味觉上,还扩展到了听觉,如李白的诗句中“哀鸿酸嘶暮声急”;视觉,酸眉苦脸;嗅觉,“汗酸味扑鼻而来”;身体的部位的疼感,“酸疼”;情感上的悲痛“心酸”以及对他人的评价“寒酸”,“酸腐”等意义。“酸”的语义引申经历了一个由“味觉酸”到其“他感官的酸以及身体部位的酸”最后到“人的心理和气质的酸”。并且这些引申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
(二)“酸”的语义体系特征
对于“酸”的语义体系特征,分为以下5类大类:
(1)味觉
味觉的刺激是“酸”的基本义,酸梅的酸,酸橘子的酸。以及食物的发酵或者腐烂后产生的类似醋的酸味,我们统统称之为“酸”。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味觉可以感受到的。
(2)其他感官
“酸”的语义从味觉转向五感中的其他感官。如听觉,视觉,和嗅觉。转向听觉的用法不是很多,如李白的诗句:哀鸿酸嘶暮声急。视觉上的用法比如:酸眉苦脸等。嗅觉上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是非常的广泛,如 “一身酸臭味”等。
(3)身体的感觉
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用“酸”来形容过度运动后肌肉的酸疼,或者生病时肌肉的酸疼。以及用“鼻酸”来形容由哭泣所引起的鼻子的不适感。还有因为胃酸过多所引起的胃的不适感我们称之为“胃酸”。
(4)心理上的感受
我们不仅用“酸”来表达一些器官的感觉还用“酸”来表达心理上得感受。我们经常用“心酸”“酸楚”等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悲痛和忧伤的情感。汉语中会有吃醋的说法,因此我们也会用“酸溜溜”等来表达人嫉妒的心情。还有最近新的流行语中会经常使用“这酸爽”这一词,来形容人的意外感和快感。
(5)外界事物的现象
“酸”除了表达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抽象特征,还可用于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外界事物的现象,即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评价书生时的“穷酸”,“酸腐”以及对有时由于嫉妒他人时会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二、“酸っぱい”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酸っぱい”的语义
关于日语“酸っぱい”的基本义,和汉语“酸”一样,也是“梅干や夏ミカンのような味だ”(《新明解国語辞典》1972),“酸味がある”这样的意思。其基本义的语言色彩也是中性。由于文化,环境,认知的不同,日语“酸っぱい”的引申义与汉语“酸”相比就少了很多。
东西变质的所产生的酸味“牛乳、酸っぱくなっている”,酸的气味“酸っぱい匂い”,用来形容表情比如“酸っぱい顔”,悲伤,伤心的心理感情,过去鼎盛时期,接近结尾的样子,比如“役者は酸っぱくてもいい”,以及作为惯用语使用的用法。
(二)“酸っぱい”的语义体系特征
对于“酸っぱい”的语义体系特征,也分为以下4大类:
(1)味觉
日语“酸っぱい”的味觉和汉语“酸”的基本义一样,都是由于为味觉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以及食物的变质所产生的的酸味也用“酸っぱい”来表示。
(2)其他感官
日语“酸っぱい”往听觉和视觉的用法和汉语“酸”的延伸领域是一致的。日语的“酸っぱい”中并没有往听觉的转用。
(3)心理的感觉
日本人也会用“酸っぱい”来表达伤心,悲痛的感情。从人类的经验来看,吃了很酸的味道以后,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中日人民用这种感觉来表示和这种感觉有类似性的悲痛伤心的感觉。由此可知中日人民在这一方面的认知相同。
(4)外界事物的现象
与汉语“酸”对外界事物的现象的表现的用法不同,日语“酸っぱい”的用法都是表示外界事物的状态。比如“役者は酸っぱくてもいい”中用“酸っぱい”来形容演员,表现演员现在的状态。以及惯用句“いやになるほど繰り返して言う”的用法。这些都是对外界事物的状态的描述。
三、“酸”和“酸っぱい”的语义特征的比较
(一)“酸”和“酸っぱい”语义转义的相似性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看到“酸”和“酸っぱい”的转义有一定的相似性。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由此,“酸”和“酸っぱい”的用法从味觉转到了嗅觉和视觉。其次,由于吃酸的味道时产生的不快感和我们悲伤的心情有一定的相似性,中日两语言中都用“酸”和“酸っぱい”来表达悲伤的心情。
(二)“酸”和“酸っぱい”语义转义的差异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中日“酸”和“酸っぱい”转义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比较明显的是,汉语的“酸”可以用来表达身体部位的酸疼不适感等,如酸疼,鼻酸,胃酸等。但是日语的“酸っぱい”就没有这样的用法。其次向外界事物的转义方面,汉语的“酸”的两种用法都是对人的评价或态度,而日语的“酸っぱい”则是对外界事物现象的状态的一种描述。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中日味觉词“酸”和“酸っぱい”的引申义各有特点,但同时又有一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日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或日语是分清相同的地方和差异,就能减少母语对学习时的影响,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武藤彩加.「味覚形容詞『酸っぱい』の意味」[J].名古屋明徳短期大学.纪要.2002
[2]黄宝珍.汉日味觉词对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文学版).2006(1)
[3]丁慧.英汉味觉词“酸”的词义特征比较[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2010(8)
【关键词】:酸酸っぱい语义引申义
一、“酸”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酸”的语义
《说文·酉部》“: 酸,酢也”。关东谓酢曰酸。”酢即酢浆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说,酸味最早应该是指树木果实的味道。如酸的橘子,酸梅等。《广韵》中也说到“酸,醋也”。酸不仅仅表示树木果实的酸,也开始表示与之类似的“酸味”,最终固定用“酸”来表示 “酸味”这一意义,且语言色彩基本上为中性。所以醋味,果实的酸味就作为了酸的基本义。
“酸”的引申义十分的丰富。不仅仅停留在了味觉上,还扩展到了听觉,如李白的诗句中“哀鸿酸嘶暮声急”;视觉,酸眉苦脸;嗅觉,“汗酸味扑鼻而来”;身体的部位的疼感,“酸疼”;情感上的悲痛“心酸”以及对他人的评价“寒酸”,“酸腐”等意义。“酸”的语义引申经历了一个由“味觉酸”到其“他感官的酸以及身体部位的酸”最后到“人的心理和气质的酸”。并且这些引申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
(二)“酸”的语义体系特征
对于“酸”的语义体系特征,分为以下5类大类:
(1)味觉
味觉的刺激是“酸”的基本义,酸梅的酸,酸橘子的酸。以及食物的发酵或者腐烂后产生的类似醋的酸味,我们统统称之为“酸”。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味觉可以感受到的。
(2)其他感官
“酸”的语义从味觉转向五感中的其他感官。如听觉,视觉,和嗅觉。转向听觉的用法不是很多,如李白的诗句:哀鸿酸嘶暮声急。视觉上的用法比如:酸眉苦脸等。嗅觉上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是非常的广泛,如 “一身酸臭味”等。
(3)身体的感觉
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用“酸”来形容过度运动后肌肉的酸疼,或者生病时肌肉的酸疼。以及用“鼻酸”来形容由哭泣所引起的鼻子的不适感。还有因为胃酸过多所引起的胃的不适感我们称之为“胃酸”。
(4)心理上的感受
我们不仅用“酸”来表达一些器官的感觉还用“酸”来表达心理上得感受。我们经常用“心酸”“酸楚”等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悲痛和忧伤的情感。汉语中会有吃醋的说法,因此我们也会用“酸溜溜”等来表达人嫉妒的心情。还有最近新的流行语中会经常使用“这酸爽”这一词,来形容人的意外感和快感。
(5)外界事物的现象
“酸”除了表达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抽象特征,还可用于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外界事物的现象,即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评价书生时的“穷酸”,“酸腐”以及对有时由于嫉妒他人时会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二、“酸っぱい”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酸っぱい”的语义
关于日语“酸っぱい”的基本义,和汉语“酸”一样,也是“梅干や夏ミカンのような味だ”(《新明解国語辞典》1972),“酸味がある”这样的意思。其基本义的语言色彩也是中性。由于文化,环境,认知的不同,日语“酸っぱい”的引申义与汉语“酸”相比就少了很多。
东西变质的所产生的酸味“牛乳、酸っぱくなっている”,酸的气味“酸っぱい匂い”,用来形容表情比如“酸っぱい顔”,悲伤,伤心的心理感情,过去鼎盛时期,接近结尾的样子,比如“役者は酸っぱくてもいい”,以及作为惯用语使用的用法。
(二)“酸っぱい”的语义体系特征
对于“酸っぱい”的语义体系特征,也分为以下4大类:
(1)味觉
日语“酸っぱい”的味觉和汉语“酸”的基本义一样,都是由于为味觉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以及食物的变质所产生的的酸味也用“酸っぱい”来表示。
(2)其他感官
日语“酸っぱい”往听觉和视觉的用法和汉语“酸”的延伸领域是一致的。日语的“酸っぱい”中并没有往听觉的转用。
(3)心理的感觉
日本人也会用“酸っぱい”来表达伤心,悲痛的感情。从人类的经验来看,吃了很酸的味道以后,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中日人民用这种感觉来表示和这种感觉有类似性的悲痛伤心的感觉。由此可知中日人民在这一方面的认知相同。
(4)外界事物的现象
与汉语“酸”对外界事物的现象的表现的用法不同,日语“酸っぱい”的用法都是表示外界事物的状态。比如“役者は酸っぱくてもいい”中用“酸っぱい”来形容演员,表现演员现在的状态。以及惯用句“いやになるほど繰り返して言う”的用法。这些都是对外界事物的状态的描述。
三、“酸”和“酸っぱい”的语义特征的比较
(一)“酸”和“酸っぱい”语义转义的相似性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看到“酸”和“酸っぱい”的转义有一定的相似性。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人类本能地把两个不同的感知域连接起来,并显示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由此,“酸”和“酸っぱい”的用法从味觉转到了嗅觉和视觉。其次,由于吃酸的味道时产生的不快感和我们悲伤的心情有一定的相似性,中日两语言中都用“酸”和“酸っぱい”来表达悲伤的心情。
(二)“酸”和“酸っぱい”语义转义的差异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中日“酸”和“酸っぱい”转义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比较明显的是,汉语的“酸”可以用来表达身体部位的酸疼不适感等,如酸疼,鼻酸,胃酸等。但是日语的“酸っぱい”就没有这样的用法。其次向外界事物的转义方面,汉语的“酸”的两种用法都是对人的评价或态度,而日语的“酸っぱい”则是对外界事物现象的状态的一种描述。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中日味觉词“酸”和“酸っぱい”的引申义各有特点,但同时又有一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日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或日语是分清相同的地方和差异,就能减少母语对学习时的影响,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武藤彩加.「味覚形容詞『酸っぱい』の意味」[J].名古屋明徳短期大学.纪要.2002
[2]黄宝珍.汉日味觉词对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文学版).2006(1)
[3]丁慧.英汉味觉词“酸”的词义特征比较[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