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通过系统的问卷调查初步找出了导致就业难的的主观原因,以及对于此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观原因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有能力懂创新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当代大学生却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苦恼。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可以获得高职位,高薪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很多大学生包括985、211、2011工程类的在校大学生都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严峻的问题。 而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需求而言,人才不是太多,反而是太少,大部分企业都为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感到无奈。很明显,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一、目前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面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通过自己对沈阳市各个大学的大概了解,我们选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和我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前后收回了大部分问卷,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并根据收回的问卷做出了详细的数据总结分析,以此确定了沈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调研成果包括:对于非三类院校来说,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28%,没有要求的占72%;不自信的占44%,有自信的占56%;有目标的占24%,没有目标的占76%。对于三类院校来说, 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81.5%,没有要求的占18.5%;不自信的占70.4%,有自信的占29.6%;有目标的占77.8%,没有目标的占22.2%。
因此,对于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制定好详细的规划和周密的计划是战胜三类院校学生的“秘密武器”。另外,数据还表明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自信与不自信各占一半,而三类院校的学生有明显不自信的趋向。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得出这是由于三类院校的高材生相对比较多,竞争比非三类院校激烈,所以难免会有点畏首畏尾,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起点比较低,但都自信满满,希望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自己美好的未来。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给自己树立了信心。
二、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1、就业观偏差
就业观上的误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不切实际、就业期望值理想化,错误的自身定位、突出自我,缺乏就业准备,消极等待等就业观上的偏差。很多大学毕业生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1]
2、心理因素
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心理、自卑、自负心理、盲从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通过实际调研,通过对沈阳市各大高校的90后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探索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信的因素。因为90后大学生年龄较小,在大学期间,面对经历过高考的转折后的另一个新的转折期,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大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就业的前提。只有首先很好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使现在的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存在偏差,影响其对职业的选择和理解。
3、理想的缺失
对2010、2011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这些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占14.28%,具有道德理想的占7.56%,具有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均占100%。对2010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具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人数依然很少,分别占24.83%、8.48%;具有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人数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占26.87%、5.78%。更值得关注的是,明确表示无理想、正在寻找理想、写不出或不愿写自己理想的学生占9.52%。将新世纪的大学生与上世纪大学生相比,其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呈现出明显的质的差异;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高达94.12%,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2.33个百分点;具有道德理想的高达83.75%,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5.28个百分点。【2】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理想的缺失。大学生都处在盲目期,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高不成,低不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必然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激情,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
三、如何解决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来丰富自己,多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的书,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另谋它业。其次,要向高年级的学生询问就业情况,使自己先有所了解,明确以后的就业方向。再次,提高交际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尽量去找一家企业实习,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欠缺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另外,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各企业也应调整好自己的应聘体制,建立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只有两种方案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以上是对于研究题目“沈阳市非985、211、2011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形势调研分析”的总结,此次调研紧跟时代热点,反应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心理、理想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就业观、心理、理想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能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为各大高校建立良好的参照平台以供各高校很好的解决大学生这些方面的问题。希望此次調研结果能为当代大学生敲响警钟,为各大企业挑选人才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曦,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社会工作者》2010.12.09
2. 田文生, 有调查研究认为“80后”大学生比前代更显脆弱[J]《中国青年报》2007.04.18
【关键词】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观原因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有能力懂创新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当代大学生却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苦恼。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可以获得高职位,高薪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很多大学生包括985、211、2011工程类的在校大学生都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严峻的问题。 而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需求而言,人才不是太多,反而是太少,大部分企业都为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感到无奈。很明显,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一、目前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面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通过自己对沈阳市各个大学的大概了解,我们选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和我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前后收回了大部分问卷,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并根据收回的问卷做出了详细的数据总结分析,以此确定了沈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调研成果包括:对于非三类院校来说,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28%,没有要求的占72%;不自信的占44%,有自信的占56%;有目标的占24%,没有目标的占76%。对于三类院校来说, 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81.5%,没有要求的占18.5%;不自信的占70.4%,有自信的占29.6%;有目标的占77.8%,没有目标的占22.2%。
因此,对于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制定好详细的规划和周密的计划是战胜三类院校学生的“秘密武器”。另外,数据还表明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自信与不自信各占一半,而三类院校的学生有明显不自信的趋向。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得出这是由于三类院校的高材生相对比较多,竞争比非三类院校激烈,所以难免会有点畏首畏尾,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起点比较低,但都自信满满,希望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自己美好的未来。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给自己树立了信心。
二、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1、就业观偏差
就业观上的误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不切实际、就业期望值理想化,错误的自身定位、突出自我,缺乏就业准备,消极等待等就业观上的偏差。很多大学毕业生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1]
2、心理因素
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心理、自卑、自负心理、盲从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通过实际调研,通过对沈阳市各大高校的90后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探索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信的因素。因为90后大学生年龄较小,在大学期间,面对经历过高考的转折后的另一个新的转折期,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大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就业的前提。只有首先很好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使现在的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存在偏差,影响其对职业的选择和理解。
3、理想的缺失
对2010、2011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这些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占14.28%,具有道德理想的占7.56%,具有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均占100%。对2010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具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人数依然很少,分别占24.83%、8.48%;具有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人数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占26.87%、5.78%。更值得关注的是,明确表示无理想、正在寻找理想、写不出或不愿写自己理想的学生占9.52%。将新世纪的大学生与上世纪大学生相比,其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呈现出明显的质的差异;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高达94.12%,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2.33个百分点;具有道德理想的高达83.75%,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5.28个百分点。【2】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理想的缺失。大学生都处在盲目期,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高不成,低不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必然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激情,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
三、如何解决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来丰富自己,多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的书,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另谋它业。其次,要向高年级的学生询问就业情况,使自己先有所了解,明确以后的就业方向。再次,提高交际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尽量去找一家企业实习,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欠缺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另外,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各企业也应调整好自己的应聘体制,建立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只有两种方案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以上是对于研究题目“沈阳市非985、211、2011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形势调研分析”的总结,此次调研紧跟时代热点,反应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心理、理想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就业观、心理、理想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能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为各大高校建立良好的参照平台以供各高校很好的解决大学生这些方面的问题。希望此次調研结果能为当代大学生敲响警钟,为各大企业挑选人才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曦,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社会工作者》2010.12.09
2. 田文生, 有调查研究认为“80后”大学生比前代更显脆弱[J]《中国青年报》200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