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教学活动设计亦然。
2013年4月,在郑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有幸执教七年级下册郑振铎的《猫》。经过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文本价值、学生认知的认真解读和分析,我将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借助圈点勾画法,能分别说出三只猫的特征及全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或态度;
2.结合文本,能总结出文章主题,并联系生活,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习目标确立后,我就想:该怎么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呢?
针对目标一的落实,我设想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读题目,然后结合文本中三只猫不同的性格、境遇给它们分别建立档案,从而分析出“一家人”对待猫的不同情感与态度。
档案的填写对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活动,能使他们在趣味的引领下得到创造性的满足感。(事实果然印证了我的想法)
目标二如何达成呢?起初,我也想按照常规的设计路数,引导学生站在“人”的角度反思虐待动物的错误行为。但这样的设计规规矩矩、平平淡淡,没有起伏、没有情境,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感受也必然是浮光掠影。也许碍于老师的面子,他们会说些“今后我们一定要热爱小动物”之类的话,但如果这些话表达的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会显得牵强和虚假!于是,我开始设想:是否可以从那只被冤枉的“第三只猫”切入,让它的身世及遭遇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呢?为了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我设计这样两个教学活动。
第一步,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假若你是三只猫中的其中一只,你希望自己是哪一只?
学生如果选择第一只,就让他以快乐的语气把它的快乐分享给大家。如果选择第二只,就让他读出更为活泼快乐的语气。第三只猫的境遇最惨,也许很少有学生选择,但因为它“不愿讨主人欢心,不媚俗,不谄媚,性格特立独行”,其遭遇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同情。
于是,在学生讨论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之后,我接着抛出能够引情入境的问题:
假若你只能是第三只猫,请你结合文本,从下面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谈一谈。
1.被冤枉前的日子里“你”渴望什么?
2.挨打后的两个月里“你”是怎样生活的?发挥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出“你”的生活状况及生活环境。
3.临终前独自躺在邻家的屋脊上眼望星空,“你”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上述三个话题可以把学生的心牢牢拴在第三只猫身上,学生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认真地想象和体会当时的情境,从而入情入境,在心灵深处生发出对动物的无限同情和怜爱。那种感受和体验,恐怕是教师用多少语言都无法传递的。让爱在学生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瞬间点燃,这或许正是情境设计的魅力所在吧!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汪春蕾)
2013年4月,在郑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有幸执教七年级下册郑振铎的《猫》。经过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文本价值、学生认知的认真解读和分析,我将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借助圈点勾画法,能分别说出三只猫的特征及全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或态度;
2.结合文本,能总结出文章主题,并联系生活,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习目标确立后,我就想:该怎么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呢?
针对目标一的落实,我设想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读题目,然后结合文本中三只猫不同的性格、境遇给它们分别建立档案,从而分析出“一家人”对待猫的不同情感与态度。
档案的填写对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活动,能使他们在趣味的引领下得到创造性的满足感。(事实果然印证了我的想法)
目标二如何达成呢?起初,我也想按照常规的设计路数,引导学生站在“人”的角度反思虐待动物的错误行为。但这样的设计规规矩矩、平平淡淡,没有起伏、没有情境,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感受也必然是浮光掠影。也许碍于老师的面子,他们会说些“今后我们一定要热爱小动物”之类的话,但如果这些话表达的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会显得牵强和虚假!于是,我开始设想:是否可以从那只被冤枉的“第三只猫”切入,让它的身世及遭遇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呢?为了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我设计这样两个教学活动。
第一步,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假若你是三只猫中的其中一只,你希望自己是哪一只?
学生如果选择第一只,就让他以快乐的语气把它的快乐分享给大家。如果选择第二只,就让他读出更为活泼快乐的语气。第三只猫的境遇最惨,也许很少有学生选择,但因为它“不愿讨主人欢心,不媚俗,不谄媚,性格特立独行”,其遭遇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同情。
于是,在学生讨论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之后,我接着抛出能够引情入境的问题:
假若你只能是第三只猫,请你结合文本,从下面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谈一谈。
1.被冤枉前的日子里“你”渴望什么?
2.挨打后的两个月里“你”是怎样生活的?发挥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出“你”的生活状况及生活环境。
3.临终前独自躺在邻家的屋脊上眼望星空,“你”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上述三个话题可以把学生的心牢牢拴在第三只猫身上,学生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认真地想象和体会当时的情境,从而入情入境,在心灵深处生发出对动物的无限同情和怜爱。那种感受和体验,恐怕是教师用多少语言都无法传递的。让爱在学生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瞬间点燃,这或许正是情境设计的魅力所在吧!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汪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