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指出,从人才分类的视角看,高职本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国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民办独立学院等应从构建职业教育“类型论”、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地位、加强与高职专科院校的衔接、凝练自身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推动建立更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人才分类 高职本科 转型
[作者简介]刘卫锋(1962- ),男,山东巨野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高职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SJGLX372,项目主持人:张惠贞)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6-0029-0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关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的外延得到拓展,以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为主要标志,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高职专科院校为1321所(含部分专科院校),当年预计毕业生数为324万,在校生数约为973.6万人,①早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②,将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提上了日程。但是,高职本科教育究竟应该由哪些院校来探索?当前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是不是高职本科?该如何来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本文认为,既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说明高职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尚不成熟,相关本科院校应该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探索如何转型。
一、人才分类看高职本科的类型界定
1.高职院校“层次论”与“类型论”略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就伴随着一种争论,即“层次论”和“类型论”。“层次论”坚持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应定位于三年制专科层次;“类型论”则认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类型,不仅有专科层次,还应有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2004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在文件中表示,“高职院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院校”,虽在理论上不否定高职是一种类型,但在实际中倾向于“层次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仅指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之所以确定这样的原则,至少有几点考虑:第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尚不突出,盲目发展高职本科会断送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第二,对于高职本科的内涵和特性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索;第三,在高等教育的归类中,高职升本后只能被划为普通本科院校,等于在走回头路。本文认为,职业院校的“类型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科学的。“层次论”之所以长期存在,一是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尚不成熟;二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三是出于遏制高职院校盲目升格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探索高职本科教育以后,“层次论”已经失去意义,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断头路”被打通,在初等职业教育之上至少可以分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和专业硕士四个层次,构建了当前最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2.人才分类标准对于高职本科的界定。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寻求自身办学定位的理论渊源时,都会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该文件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7个级次3种类型,而第5级作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理论型——普通高等教育)、5B(技术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类。按照这个分类标准的界定,高职本科划归于5B类没有太大争议。潘懋元教授指出:“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高校(相当于5B)。”③杨金土先生也指出:“5B与我国高职教育目标基本一致。”④5B类型的高等教育有层次的高低,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但在类型上是一致的,都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目前,高职专科层次的院校已存在近20年,而本科、硕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尚没有对应的院校存在。在5A类院校的细化中,又分为5A1类和5A2类,5A1类按照学科分设专业,相当于我国的985、211高校中的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高校;5A2类则按照行业分设专业,从事科技工作,相当于地方性本科高校。在实践中,5A1类和5A2类院校的界线模糊,多数院校都认同自己属于满足理论型教育需要的5A类院校,强调学科建设。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部分地方性高校开始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自我介绍中已经悄悄地把‘要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改变为‘多科性、应用型的大学’”⑤。这些高校所倡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与5B类职业院校有相似之处。有学者认为,“按照国内许多专家对英德日美等国高等技术院校认定为本科高职教育的结论,可以肯定:中国四年制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高职教育”,⑥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高职本科院校。但在现实中,这些应用型院校认为自身与5A1类高校一样,属于普通本科院校而非高职院校。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虽然类似,但无论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在现实的办学特色上,抑或在高等院校的归类上,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才会有学者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向高职本科转型”⑦。国务院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同样不认为当前的应用型本科是高职本科。
二、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的异同分析
1.两者产生过程和办学传统存在差异。一是两者的产生过程不同。应用型本科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出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一些地方性普通高校沿用以往的学术型培养道路出现了种种困难。一方面,其培养的人才相对于顶尖的普通高等院校没有优势,在学术型的道路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佳。为此,这些学校改变了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专注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本质上属于“横向变道”。按照国家教育标准分类法,高职本科院校则是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从高职专科向更高层次“纵向升级”。二是两者的办学传统有明显差异。应用型本科受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深远,多数学校强调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重视科研工作,但在实践教育和技能培养上存在明显不足。高职本科院校与高职专科院校属于同一类型的教育,在办学特色上应具有继承关系,普遍重视人才技能培养和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馆建设,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有学者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整个学校教育分为A、B、C、D四类。A类教育培养知识型人才,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其他三类均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B类教育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C类教育培养技能—知识型人才,D类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⑧如果说应用型本科属于职业教育,应当为B类,即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那么高职本科应归为C类,即培养“技能—知识”型人才,可见两者还有一定的区别。 2.两者的产生背景和社会需求相同。一是两者都出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1999—2012年,普通高校(含高职)数从1071所增加到2442所,本、专科招生规模从154.9万增加到699.8万,本、专科在校生从480.6万增加到2468万,当年毕业生人数从84.8万增加到673.7万,年龄在18~22周岁人群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0.5%提高到34.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高校招生人数/高中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7.6%。⑨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即可视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可见,中国的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教育模式也必然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培养重点也应该从“知识型”人才转向“知识—技能型”人才和“技能—知识型”人才。二是两者都着眼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温家宝同志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两个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是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高校都走精英教育的道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第二个不适应是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⑩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各个领域最需要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国家应对这种人才需求的战略选择。我们提出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是为了解决这两个不适应问题,推动人才供需关系向生态化发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本科的路径分析
国家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进行转型,鼓励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这些院校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这些院校自认为是普通本科教育,归类于5A院校;二是认为自身已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方本科院校,归类于5B院校;三是民办本科院校和一些大学的独立本科院校。这三类院校作为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主体,都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转型。
1.完善职业教育的理论储备和思想准备。职业教育“类型论”已深入人心,但目前以职业院校冠名的学校绝大多数处于专科层次。当前,国家鼓励一些本科院校转型为高职本科,但不少本科院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认识不深,对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特色、课程改革理念等关注较少。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当前的应用型本科就是高职本科,两者并没有本质差别。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本科虽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从人才分类标准来看,两者并不属于同一教育类型。当前,探索转型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不仅不能以应用技术型教育来替代要转型的职业教育,反而应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地方本科院校要深入研究近20年来高职专科院校的理论和办学实践,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把转型职业教育作为学校蜕变重生的一个重大变革。此外,在转型变革之前还必须做好思想准备。2000年以后升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被认为是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办高职本科是一种人才培养的降格,故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必须让教职工明白,转型发展职业教育是应对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更是学校争取发展生存空间的需要。
2.加强与高职专科院校的办学衔接。目前,在1321所高职(专科)院校中,有国家示范高职学院100所,它们引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坚守职业教育的阵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转型探索高职本科教育,要做好与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的办学衔接,主动融入职业教育的办学轨道。首先,办学定位的衔接。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培养理论研究人才的目标,明确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与高职专科院校、中职院校共同形成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中、低”层次搭配。其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高职本科院校需要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模式进行继承和创新。最后,课程建设上的衔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院校更注重实践性课程,多数院校实践课程已经超过所有课程的一半,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一线实训教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之后,也需要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较大的改革创新。总体上看,高职专科层次的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办学经验值得借鉴,在各层次职业院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3.创新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专科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带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偏见还未消除。职业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不佳,不管是顶层相关制度的设计还是社会各界的认可度,与普通教育相比,处于“二流教育”的地位。例如,在招生制度上,职业院校只能参与专科批次的录取;在生均办学经费上,普通本科院校是专科职业院校的1.64倍;11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多于专科职业院校。如果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提高,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意愿就不强。一方面,国家既然要“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鼓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就必须出台相关的扶植策略,在政策和制度上齐头并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办学地位还需要职业院校的办学成绩来支撑。一些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之后,应充分利用自身在生源质量、办学实力、师资水平上的优势,认真投入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中,尽心尽力地发展高职本科教育。
四、结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是突破原有教育类型和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地方本科院校若无完备的理论储备和思想定位,不可能真正融入职业教育这个大家庭,转型和探索高职本科教育就成为空中楼阁。
[注释]
①⑨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整理。
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6-22.
③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106.
④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问题[J].职教论坛,2003(1):21.
⑤⑩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0.
⑥刘显波,刘家枢.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问题与对策——兼与任君庆、王琪老师商榷[J].职教论坛,2013(13):53.
⑦鲁武霞,张炳生.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向高职本科转型[J].江苏高教,2013(3):139.
⑧张振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命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1(28):7.
1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5.
[关键词]人才分类 高职本科 转型
[作者简介]刘卫锋(1962- ),男,山东巨野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高职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SJGLX372,项目主持人:张惠贞)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6-0029-0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关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的外延得到拓展,以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为主要标志,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高职专科院校为1321所(含部分专科院校),当年预计毕业生数为324万,在校生数约为973.6万人,①早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②,将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提上了日程。但是,高职本科教育究竟应该由哪些院校来探索?当前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是不是高职本科?该如何来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本文认为,既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说明高职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尚不成熟,相关本科院校应该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探索如何转型。
一、人才分类看高职本科的类型界定
1.高职院校“层次论”与“类型论”略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就伴随着一种争论,即“层次论”和“类型论”。“层次论”坚持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应定位于三年制专科层次;“类型论”则认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类型,不仅有专科层次,还应有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2004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在文件中表示,“高职院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院校”,虽在理论上不否定高职是一种类型,但在实际中倾向于“层次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仅指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之所以确定这样的原则,至少有几点考虑:第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尚不突出,盲目发展高职本科会断送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第二,对于高职本科的内涵和特性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索;第三,在高等教育的归类中,高职升本后只能被划为普通本科院校,等于在走回头路。本文认为,职业院校的“类型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科学的。“层次论”之所以长期存在,一是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尚不成熟;二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三是出于遏制高职院校盲目升格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探索高职本科教育以后,“层次论”已经失去意义,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断头路”被打通,在初等职业教育之上至少可以分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和专业硕士四个层次,构建了当前最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2.人才分类标准对于高职本科的界定。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寻求自身办学定位的理论渊源时,都会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该文件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7个级次3种类型,而第5级作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理论型——普通高等教育)、5B(技术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类。按照这个分类标准的界定,高职本科划归于5B类没有太大争议。潘懋元教授指出:“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高校(相当于5B)。”③杨金土先生也指出:“5B与我国高职教育目标基本一致。”④5B类型的高等教育有层次的高低,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但在类型上是一致的,都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目前,高职专科层次的院校已存在近20年,而本科、硕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尚没有对应的院校存在。在5A类院校的细化中,又分为5A1类和5A2类,5A1类按照学科分设专业,相当于我国的985、211高校中的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高校;5A2类则按照行业分设专业,从事科技工作,相当于地方性本科高校。在实践中,5A1类和5A2类院校的界线模糊,多数院校都认同自己属于满足理论型教育需要的5A类院校,强调学科建设。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部分地方性高校开始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自我介绍中已经悄悄地把‘要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改变为‘多科性、应用型的大学’”⑤。这些高校所倡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与5B类职业院校有相似之处。有学者认为,“按照国内许多专家对英德日美等国高等技术院校认定为本科高职教育的结论,可以肯定:中国四年制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高职教育”,⑥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高职本科院校。但在现实中,这些应用型院校认为自身与5A1类高校一样,属于普通本科院校而非高职院校。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虽然类似,但无论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在现实的办学特色上,抑或在高等院校的归类上,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才会有学者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向高职本科转型”⑦。国务院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同样不认为当前的应用型本科是高职本科。
二、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的异同分析
1.两者产生过程和办学传统存在差异。一是两者的产生过程不同。应用型本科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出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一些地方性普通高校沿用以往的学术型培养道路出现了种种困难。一方面,其培养的人才相对于顶尖的普通高等院校没有优势,在学术型的道路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佳。为此,这些学校改变了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专注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本质上属于“横向变道”。按照国家教育标准分类法,高职本科院校则是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从高职专科向更高层次“纵向升级”。二是两者的办学传统有明显差异。应用型本科受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深远,多数学校强调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重视科研工作,但在实践教育和技能培养上存在明显不足。高职本科院校与高职专科院校属于同一类型的教育,在办学特色上应具有继承关系,普遍重视人才技能培养和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馆建设,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有学者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整个学校教育分为A、B、C、D四类。A类教育培养知识型人才,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其他三类均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B类教育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C类教育培养技能—知识型人才,D类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⑧如果说应用型本科属于职业教育,应当为B类,即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那么高职本科应归为C类,即培养“技能—知识”型人才,可见两者还有一定的区别。 2.两者的产生背景和社会需求相同。一是两者都出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1999—2012年,普通高校(含高职)数从1071所增加到2442所,本、专科招生规模从154.9万增加到699.8万,本、专科在校生从480.6万增加到2468万,当年毕业生人数从84.8万增加到673.7万,年龄在18~22周岁人群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0.5%提高到34.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高校招生人数/高中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7.6%。⑨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即可视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可见,中国的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教育模式也必然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培养重点也应该从“知识型”人才转向“知识—技能型”人才和“技能—知识型”人才。二是两者都着眼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温家宝同志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两个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是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高校都走精英教育的道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第二个不适应是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⑩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各个领域最需要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国家应对这种人才需求的战略选择。我们提出探索高职本科教育,是为了解决这两个不适应问题,推动人才供需关系向生态化发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本科的路径分析
国家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进行转型,鼓励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这些院校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这些院校自认为是普通本科教育,归类于5A院校;二是认为自身已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方本科院校,归类于5B院校;三是民办本科院校和一些大学的独立本科院校。这三类院校作为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主体,都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转型。
1.完善职业教育的理论储备和思想准备。职业教育“类型论”已深入人心,但目前以职业院校冠名的学校绝大多数处于专科层次。当前,国家鼓励一些本科院校转型为高职本科,但不少本科院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认识不深,对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特色、课程改革理念等关注较少。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当前的应用型本科就是高职本科,两者并没有本质差别。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本科虽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从人才分类标准来看,两者并不属于同一教育类型。当前,探索转型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不仅不能以应用技术型教育来替代要转型的职业教育,反而应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地方本科院校要深入研究近20年来高职专科院校的理论和办学实践,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把转型职业教育作为学校蜕变重生的一个重大变革。此外,在转型变革之前还必须做好思想准备。2000年以后升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被认为是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办高职本科是一种人才培养的降格,故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必须让教职工明白,转型发展职业教育是应对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更是学校争取发展生存空间的需要。
2.加强与高职专科院校的办学衔接。目前,在1321所高职(专科)院校中,有国家示范高职学院100所,它们引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坚守职业教育的阵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转型探索高职本科教育,要做好与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的办学衔接,主动融入职业教育的办学轨道。首先,办学定位的衔接。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培养理论研究人才的目标,明确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与高职专科院校、中职院校共同形成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中、低”层次搭配。其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高职本科院校需要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模式进行继承和创新。最后,课程建设上的衔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院校更注重实践性课程,多数院校实践课程已经超过所有课程的一半,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一线实训教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之后,也需要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较大的改革创新。总体上看,高职专科层次的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办学经验值得借鉴,在各层次职业院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3.创新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专科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带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偏见还未消除。职业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不佳,不管是顶层相关制度的设计还是社会各界的认可度,与普通教育相比,处于“二流教育”的地位。例如,在招生制度上,职业院校只能参与专科批次的录取;在生均办学经费上,普通本科院校是专科职业院校的1.64倍;11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多于专科职业院校。如果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提高,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意愿就不强。一方面,国家既然要“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鼓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就必须出台相关的扶植策略,在政策和制度上齐头并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办学地位还需要职业院校的办学成绩来支撑。一些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之后,应充分利用自身在生源质量、办学实力、师资水平上的优势,认真投入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中,尽心尽力地发展高职本科教育。
四、结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是突破原有教育类型和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地方本科院校若无完备的理论储备和思想定位,不可能真正融入职业教育这个大家庭,转型和探索高职本科教育就成为空中楼阁。
[注释]
①⑨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整理。
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6-22.
③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106.
④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问题[J].职教论坛,2003(1):21.
⑤⑩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0.
⑥刘显波,刘家枢.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问题与对策——兼与任君庆、王琪老师商榷[J].职教论坛,2013(13):53.
⑦鲁武霞,张炳生.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向高职本科转型[J].江苏高教,2013(3):139.
⑧张振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命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1(28):7.
1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