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本文提议,应该把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创设实践情景、感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数学 知识 生活实际 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接近于生活又实用于生活。根据小学数学这一特性,教师应该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来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小学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小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实践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前提与基础。为了使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一)学生掌握知识前,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如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上数学知识?举例说说,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联系生活去想,去展开想象,有的同学说妈妈买菜,算算买了多少斤,花多少钱……在畅所欲言中,学生们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世界奥秘的情趣。
(二)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如解决问题的教学,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如: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本、桌面、黑板等的长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的知识延伸中,培养实践意识。如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乘法问题”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说起,编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我们要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二、创设教学实践情景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自我成长和提升的需要。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示探究式教学的课堂魅力,能够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一)情境趣味化是勾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广泛地从生活中去挖掘教学素材,特别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创设情境,达到学生学好新知的目的。如: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导入时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风车为切入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以做风车需要正方形为契机,再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是对一年级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特点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激发他们提出猜想,再通过动手折叠、比较等方法去进行验证,并提出正确的结论。
(二)现实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实际的经验情境,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体验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例如:教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时,开始我会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次秋游活动,已知一辆班车可以坐25人,老师租来2辆车,请问我们班同学可以全坐下吗?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创设与问题相符合的情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又增强了实践生活能力,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三、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捕捉,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丰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为使学生清楚地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接近实践生活的现实情境,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主动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密切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发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2.
作者简介:李秀琴,江西东乡县北港小学,邮编:331800
【关键词】小学数学 知识 生活实际 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接近于生活又实用于生活。根据小学数学这一特性,教师应该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来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小学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小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实践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前提与基础。为了使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一)学生掌握知识前,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如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上数学知识?举例说说,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联系生活去想,去展开想象,有的同学说妈妈买菜,算算买了多少斤,花多少钱……在畅所欲言中,学生们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世界奥秘的情趣。
(二)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如解决问题的教学,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如: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本、桌面、黑板等的长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的知识延伸中,培养实践意识。如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乘法问题”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说起,编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我们要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二、创设教学实践情景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自我成长和提升的需要。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示探究式教学的课堂魅力,能够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一)情境趣味化是勾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广泛地从生活中去挖掘教学素材,特别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创设情境,达到学生学好新知的目的。如: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导入时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风车为切入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以做风车需要正方形为契机,再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是对一年级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特点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激发他们提出猜想,再通过动手折叠、比较等方法去进行验证,并提出正确的结论。
(二)现实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实际的经验情境,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体验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例如:教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时,开始我会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次秋游活动,已知一辆班车可以坐25人,老师租来2辆车,请问我们班同学可以全坐下吗?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创设与问题相符合的情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又增强了实践生活能力,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三、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捕捉,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丰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为使学生清楚地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接近实践生活的现实情境,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主动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密切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发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2.
作者简介:李秀琴,江西东乡县北港小学,邮编:3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