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故乡,村里人管那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和一手遒劲书法的学问人,称之为“墨手”。
父亲熟烂于柳公体和怀素狂草,出口能成章,出手能成篇,自然是扬名四乡八邻的墨手。
小时候,他勤学苦读,乐于助人,先生的戒尺在他的手心上拍打得最轻,也拍打得最少,而且十分器重他的那手蝇头小楷,常常把他的作文当范文。
几十年后,父亲依然一字不漏地记得先生朗诵他的富有哲理的第一篇范文《太阳与乌云》:“正在消融的冰雪下,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使劲地伸了伸腰肢,大地泛起淡淡的绿意……”
然而因为家贫,父亲只好离开学堂。不能进学堂的父亲是一个有心性的人,放牛、割草时,在心里涂鸦着诗文,在沙地上练习书法。一有机会,他就跑进先生家,帮先生干家务活,请先生指点作文……事实上,父亲成了先生“开小灶”的学生。
15岁时,父亲的为人、作文、书法、学识渐入佳境。村里人家的春联、信函等文事,常由父亲夜间代劳。书法的丰盈俊秀、文法的回环流畅,赢得村里人迭声啧啧。这些劳动,父亲不取分文,还宽慰有些难为情的人说,这点子能耐闲着也就没有用处了。以至于背井离乡的游子特意叮嘱老家的人,回信要请傅先生写,还说看了他的字就像回到了故乡。一位远在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陈道生先生,作为当时美国十大杰出华裔工程师,曾经受到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他曾和我的父亲是小学同窗,每回给老家来信,总是叮嘱,请我的父亲代笔回信。
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故事有些传奇色彩。
父亲19岁的那年腊月,邻家来了客人,是位老私塾。他见一后生为村里人泼墨挥毫,便来了兴致,凑过来,问我的父亲能否作一幅上下联偏旁各一样的春联。好新鲜的一回事儿,围观的人齐把眼光投向父亲。父亲想了想,一抿嘴儿,便落笔:“松柏杨柳梅桂枝,江湖海河浪流池。”老私塾见了,点了点头,捋了下胡须:“我出一上联,你对下联。上联是‘瑞雪迎春春风起春风阵阵暖万户’。”一旁看热闹的村里有的人急了,以为老先生找茬儿,有的拉长了脸,有的向老先生瞪白眼。父亲扳着指头重复了一下上联,淡淡地一笑,便在红纸上龙飞凤舞:“祥云报喜喜事来喜事重重乐千门。”老先生终于憋不住连声:“妙——妙——”手心上、额头上早沁出了汗的村人,不由松了口气,感叹道,真是有了金刚钻儿,才敢揽这瓷器活儿!
第二年正月,父亲第一次拜见未来岳父时,着实一惊一喜,要见的人正是那位老私塾,做媒的是我母亲的姨。
母亲的姨与我的祖父是近邻。母亲去姨家相亲时,见邻居家住着三间茅草房,心下想,这家的儿子怕是打光棍的命呦。哪知与她相亲的人就住在里面。18岁的她只觉得天昏地暗,懵懵懂懂回到家,却见她父亲笑眯眯地对她说:“莫看人家穷,脑子里却有才学。凭他的才干,以后会有好日子过的!”后来的生活证实了这句话。
有了家室后,父亲有心让儿女成长出一个或两个饮誉乡里的“墨手”。我们都曾在父亲手把手的指点下研墨持毫。有些意思的是,父亲还将村里的孩子叫来一起练字。有人不解,父亲笑了,说书法是老祖宗留下的,哪能分你的我的。
没有套红,我们就看父亲示范。他悬腕落笔,我们就比比划划;他润毫起笔,我们便将“瓢”画好了。我上小学时,豆灯下,父亲检查我的“家庭作业”,指出我不对的地方。父亲一边批评指点,一边说凡事心性专一、从点滴做起,不能受外界熏染,只有这样才会进入状态,才会做一件事成就一件事,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文革时期,经人推荐,县革委会请父亲出山,工作是写“最高指示”或“打倒牛鬼蛇神”、“割资本主义尾巴”之类。父亲沉默了好几天,对县上的来人说:“笔手就是‘匕首’吧。”来人来了个菊花脸:“你的认识蛮高的。”父亲却突然说:“我是个农民,我拿不下来。”来人的圆脸成了驴脸:“这可是个政治态度问题。”事情弄得有点不好收场,父亲便抱病在家。然而,从公社传来消息,如果父亲再不去县上报到,就可能被问罪。想到上有老下有小,父亲不得不去。
在县上,父亲每天做着违心的事,尽管他经常请病假,依然度日如年。每当看见自己写的“打倒xxx”的手迹时,父亲就会整个人儿没一点儿精神。
一日,在写“打倒刘邓”时,父亲半晌下不了笔,旁边的人催了好几遍了。蓦地,父亲微微一笑,急中生智,沙沙草就。待人走后,父亲轻轻舒了一口气。然而,就在父亲洋洋自得时,出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有人发现了反革命标语,“打倒刘邓”变成了“打不到刘邓”。这些标语均出自父亲的手。一副白晃晃的手铐扔在了他的面前。也许父亲早有预见,不慌不忙地取出笔墨纸,一边解释,一边演练:“打倒的‘倒’由‘人’和‘到’组成,用怀素的草书来写就是外面张贴的样子。”县公安局的人不懂书法,听父亲的自圆其说后,便云里雾里点头认同。父亲见势,高度警惕地进言:“我们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我看有人别有用心。”这句话给来人提了个醒儿,忙去追那告密的人。父亲侥幸躲过这一劫。可在此当差决非长久之计。不久,父亲酒后摔倒,折了右手腕。父亲的右手总不见好,县里等不及了,就物色了接替的人。这样,父亲就归心似箭、心安理得地回到了乡下。
本来可以做“公家人”的父亲,踏踏实实地当回他的农民。父亲说墨手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
而今,我们已长大成人,且四处求学。不过,没有出一个像父亲一样饮誉乡里的墨手。这让父亲不心甘,总生出些遗憾。父亲说过,中国人写不好汉字,好意思吗?这句话总在我耳根响。在外给父亲写信时,免不了忐忑不安。有时一封家书我会草拟数遍。
前年,父亲因用眼过度,视力大幅度下降,看书、写字困难。再给家里写信时,我才稍许大胆了些。然而,心里生出一阵阵的苦楚,感觉很是对不起父亲。
今年春节回老家,我们跃跃欲试争写春联,比试了两下,最后都把目光投向父亲。是啊,父亲的那手柳体、狂草,曾在村里人家的门框上光彩了数十年。头发泛白,驼了背的父亲略一沉思,看了我们一眼。于是,开砚的开砚,研墨的研墨……
这一年的春联,父亲有言在先,来年看你们的了,你们一定得让村里人家认可。
我们可能难以成为父亲期望的墨手,不过他的儿女中有做过教师,有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这让父亲感到了一些宽慰。
是啊,父亲的故事,父亲的教诲,于我们都是刻骨铭心的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父亲熟烂于柳公体和怀素狂草,出口能成章,出手能成篇,自然是扬名四乡八邻的墨手。
小时候,他勤学苦读,乐于助人,先生的戒尺在他的手心上拍打得最轻,也拍打得最少,而且十分器重他的那手蝇头小楷,常常把他的作文当范文。
几十年后,父亲依然一字不漏地记得先生朗诵他的富有哲理的第一篇范文《太阳与乌云》:“正在消融的冰雪下,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使劲地伸了伸腰肢,大地泛起淡淡的绿意……”
然而因为家贫,父亲只好离开学堂。不能进学堂的父亲是一个有心性的人,放牛、割草时,在心里涂鸦着诗文,在沙地上练习书法。一有机会,他就跑进先生家,帮先生干家务活,请先生指点作文……事实上,父亲成了先生“开小灶”的学生。
15岁时,父亲的为人、作文、书法、学识渐入佳境。村里人家的春联、信函等文事,常由父亲夜间代劳。书法的丰盈俊秀、文法的回环流畅,赢得村里人迭声啧啧。这些劳动,父亲不取分文,还宽慰有些难为情的人说,这点子能耐闲着也就没有用处了。以至于背井离乡的游子特意叮嘱老家的人,回信要请傅先生写,还说看了他的字就像回到了故乡。一位远在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陈道生先生,作为当时美国十大杰出华裔工程师,曾经受到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他曾和我的父亲是小学同窗,每回给老家来信,总是叮嘱,请我的父亲代笔回信。
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故事有些传奇色彩。
父亲19岁的那年腊月,邻家来了客人,是位老私塾。他见一后生为村里人泼墨挥毫,便来了兴致,凑过来,问我的父亲能否作一幅上下联偏旁各一样的春联。好新鲜的一回事儿,围观的人齐把眼光投向父亲。父亲想了想,一抿嘴儿,便落笔:“松柏杨柳梅桂枝,江湖海河浪流池。”老私塾见了,点了点头,捋了下胡须:“我出一上联,你对下联。上联是‘瑞雪迎春春风起春风阵阵暖万户’。”一旁看热闹的村里有的人急了,以为老先生找茬儿,有的拉长了脸,有的向老先生瞪白眼。父亲扳着指头重复了一下上联,淡淡地一笑,便在红纸上龙飞凤舞:“祥云报喜喜事来喜事重重乐千门。”老先生终于憋不住连声:“妙——妙——”手心上、额头上早沁出了汗的村人,不由松了口气,感叹道,真是有了金刚钻儿,才敢揽这瓷器活儿!
第二年正月,父亲第一次拜见未来岳父时,着实一惊一喜,要见的人正是那位老私塾,做媒的是我母亲的姨。
母亲的姨与我的祖父是近邻。母亲去姨家相亲时,见邻居家住着三间茅草房,心下想,这家的儿子怕是打光棍的命呦。哪知与她相亲的人就住在里面。18岁的她只觉得天昏地暗,懵懵懂懂回到家,却见她父亲笑眯眯地对她说:“莫看人家穷,脑子里却有才学。凭他的才干,以后会有好日子过的!”后来的生活证实了这句话。
有了家室后,父亲有心让儿女成长出一个或两个饮誉乡里的“墨手”。我们都曾在父亲手把手的指点下研墨持毫。有些意思的是,父亲还将村里的孩子叫来一起练字。有人不解,父亲笑了,说书法是老祖宗留下的,哪能分你的我的。
没有套红,我们就看父亲示范。他悬腕落笔,我们就比比划划;他润毫起笔,我们便将“瓢”画好了。我上小学时,豆灯下,父亲检查我的“家庭作业”,指出我不对的地方。父亲一边批评指点,一边说凡事心性专一、从点滴做起,不能受外界熏染,只有这样才会进入状态,才会做一件事成就一件事,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文革时期,经人推荐,县革委会请父亲出山,工作是写“最高指示”或“打倒牛鬼蛇神”、“割资本主义尾巴”之类。父亲沉默了好几天,对县上的来人说:“笔手就是‘匕首’吧。”来人来了个菊花脸:“你的认识蛮高的。”父亲却突然说:“我是个农民,我拿不下来。”来人的圆脸成了驴脸:“这可是个政治态度问题。”事情弄得有点不好收场,父亲便抱病在家。然而,从公社传来消息,如果父亲再不去县上报到,就可能被问罪。想到上有老下有小,父亲不得不去。
在县上,父亲每天做着违心的事,尽管他经常请病假,依然度日如年。每当看见自己写的“打倒xxx”的手迹时,父亲就会整个人儿没一点儿精神。
一日,在写“打倒刘邓”时,父亲半晌下不了笔,旁边的人催了好几遍了。蓦地,父亲微微一笑,急中生智,沙沙草就。待人走后,父亲轻轻舒了一口气。然而,就在父亲洋洋自得时,出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有人发现了反革命标语,“打倒刘邓”变成了“打不到刘邓”。这些标语均出自父亲的手。一副白晃晃的手铐扔在了他的面前。也许父亲早有预见,不慌不忙地取出笔墨纸,一边解释,一边演练:“打倒的‘倒’由‘人’和‘到’组成,用怀素的草书来写就是外面张贴的样子。”县公安局的人不懂书法,听父亲的自圆其说后,便云里雾里点头认同。父亲见势,高度警惕地进言:“我们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我看有人别有用心。”这句话给来人提了个醒儿,忙去追那告密的人。父亲侥幸躲过这一劫。可在此当差决非长久之计。不久,父亲酒后摔倒,折了右手腕。父亲的右手总不见好,县里等不及了,就物色了接替的人。这样,父亲就归心似箭、心安理得地回到了乡下。
本来可以做“公家人”的父亲,踏踏实实地当回他的农民。父亲说墨手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
而今,我们已长大成人,且四处求学。不过,没有出一个像父亲一样饮誉乡里的墨手。这让父亲不心甘,总生出些遗憾。父亲说过,中国人写不好汉字,好意思吗?这句话总在我耳根响。在外给父亲写信时,免不了忐忑不安。有时一封家书我会草拟数遍。
前年,父亲因用眼过度,视力大幅度下降,看书、写字困难。再给家里写信时,我才稍许大胆了些。然而,心里生出一阵阵的苦楚,感觉很是对不起父亲。
今年春节回老家,我们跃跃欲试争写春联,比试了两下,最后都把目光投向父亲。是啊,父亲的那手柳体、狂草,曾在村里人家的门框上光彩了数十年。头发泛白,驼了背的父亲略一沉思,看了我们一眼。于是,开砚的开砚,研墨的研墨……
这一年的春联,父亲有言在先,来年看你们的了,你们一定得让村里人家认可。
我们可能难以成为父亲期望的墨手,不过他的儿女中有做过教师,有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这让父亲感到了一些宽慰。
是啊,父亲的故事,父亲的教诲,于我们都是刻骨铭心的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