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以“教案”教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必须向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教案教走向以学案导”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因此,恰当设计并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所谓“导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目前出现在课堂上的“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学案指导下进行自学,在老师点拨下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不留死角。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导学案”在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自主学习资料。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双向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考虑“学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同时注重“想懂”;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导学案和操作应用导学案呢?
一、学案编写阶段
学案的编写成功是上好课的前提,学案的编写要简洁,重点突出。学案的编写是通过集体备课敲定成型的,集体备课中先由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备课的思路,其他教师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由主备人执笔形成学案,学案形成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变通,使学案能有利于学生自学,顺利的掌握知识。当然这就要求在编写学案之前同年级同科教师都必须熟悉教材课标,熟悉学生的学情,真正把握每个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与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等,然后由此可知,学案的形成是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其他老师。由此看来,用学案之后,教师在课前较以往要忙得多,但在上课过程中会轻松许多。
二、学案的应用阶段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而学案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学案准备好了,教师用学案去指导学生自学,上课40分钟,大约用1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目标指导下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并将讨论后还不清楚的易混淆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请教师帮助解决。正是有了这个时间。教师才有机会参与到学生中去,为一个或几个学生解决一些学生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通过教师这段时间的收集,为后面10分钟的精讲做准备。紧接着教师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解决困惑,教师先将多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学生点睛,使学生解开心中的疑惑,再就是由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举手发问,教师给予及时指点。最后剩下约5分钟就是学生自我检测,根据学案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对疑惑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一节课仅仅给教师安排了大约10分钟时间,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必须精讲。这是以往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回想以往教师总是一人在讲,占去了一大半的时间,有时甚至满堂灌。现在不存在了,教师讲多了,下一个环节就完不成了,逼着教师少讲、精讲,课堂真正地放手于学生,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学案反馈阶段
学完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要通过习题去检测。学案上的练习题要当堂完成。原来老师上完一节课,作业一般都留在课后,根本不知道学生的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而学案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目标指导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同时教师能够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由此可见,“导学案”教学模式更为关注学生的学。恰当设计并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导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导学案能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导学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教案向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不得不承认,相比之下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它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精讲,也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郑市第二中学)
所谓“导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目前出现在课堂上的“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学案指导下进行自学,在老师点拨下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不留死角。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导学案”在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自主学习资料。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双向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考虑“学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同时注重“想懂”;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导学案和操作应用导学案呢?
一、学案编写阶段
学案的编写成功是上好课的前提,学案的编写要简洁,重点突出。学案的编写是通过集体备课敲定成型的,集体备课中先由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备课的思路,其他教师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由主备人执笔形成学案,学案形成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变通,使学案能有利于学生自学,顺利的掌握知识。当然这就要求在编写学案之前同年级同科教师都必须熟悉教材课标,熟悉学生的学情,真正把握每个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与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等,然后由此可知,学案的形成是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其他老师。由此看来,用学案之后,教师在课前较以往要忙得多,但在上课过程中会轻松许多。
二、学案的应用阶段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而学案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学案准备好了,教师用学案去指导学生自学,上课40分钟,大约用1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目标指导下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并将讨论后还不清楚的易混淆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请教师帮助解决。正是有了这个时间。教师才有机会参与到学生中去,为一个或几个学生解决一些学生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通过教师这段时间的收集,为后面10分钟的精讲做准备。紧接着教师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解决困惑,教师先将多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学生点睛,使学生解开心中的疑惑,再就是由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举手发问,教师给予及时指点。最后剩下约5分钟就是学生自我检测,根据学案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对疑惑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一节课仅仅给教师安排了大约10分钟时间,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必须精讲。这是以往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回想以往教师总是一人在讲,占去了一大半的时间,有时甚至满堂灌。现在不存在了,教师讲多了,下一个环节就完不成了,逼着教师少讲、精讲,课堂真正地放手于学生,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学案反馈阶段
学完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要通过习题去检测。学案上的练习题要当堂完成。原来老师上完一节课,作业一般都留在课后,根本不知道学生的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而学案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目标指导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同时教师能够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由此可见,“导学案”教学模式更为关注学生的学。恰当设计并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导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导学案能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导学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教案向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不得不承认,相比之下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它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精讲,也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郑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