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思维品质,关注思考效果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inlov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是决定学生能否合理整合知识并将之进行准确应用的内在因素,也是有效推进数学教学效果深化的核心动力. 作为数学知识能力建立形成的基础性时期,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自然应当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予以强调. 笔者对当前初中教学中对于数学思维模式建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对于在初中数学当中建立有效思维模式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于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维模式
  怎样才能将数学知识学懂、学好?归根结底,关键在于思维. 表面看来,想要顺利解答数学问题,需要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公式定理,掌握思想方法,似乎数学学习的动作是十分零碎的. 其实,究其本质,所有有效学习行为的做出,都是由科学合理的学习思维所指引的. 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相比,数学知识从抽象性、精炼性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对之进行学习探究,自然也存在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 这也就是我们在强化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所要特别重视的“有效思维模式”.
  建立数形思维模式,拓展问题解决途径
  在数学学习当中,数形结合是适用性最为普遍的一种思想方法,却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普遍性,被很多学生所忽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面对一道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毫无头绪,拿着笔对着题目发愁,只是一直在草稿纸上盲目地列公式,却没有一点图形的辅助. 这样的解题方法,只会让学生的解题思绪越来越混乱,对于数学学习来讲是极为不利的. 这并不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多么薄弱,而是还没有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对一次函数内容进行教学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一次函数y=(2-m)x m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纷纷开始为如何在函数与象限之间建立联系发愁. 笔者提示大家:“既然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这三个象限,为什么不把图像画出来看看呢?”果然,随着画出图像,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向瞬间清晰了. 学生也深切感到,图形才是诠释数学问题的最佳捷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对学生说:“大家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看到题,先画图!”这虽然不是初中数学解题的绝对有效的途径,却是在对学生数形思维模式的建立提供引导. 既然是要将“数”和“形”的思维结合起来,就要让学生做到,看到数字,同时想到图形,使二者互为彼此的条件反射. 这样一来,图形绘制的过程便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发,让学生得到更多“意外”收获.
  建立换元思维模式,有效化简复杂问题
  数学学习进入到初中阶段之后,从数学题目到解题过程都呈现出了复杂化的趋势. 这个特点在代数内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很多学生表示,对于考试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光是看看已知条件就晕了”. 冗长复杂的代数式,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在这样的“下马威”之下,学生的头脑已经乱了,更不要说找到清晰的思路去处理和求解了. 面对这种问题,最为有效的思维模式就是“换元”,它也是帮助学生有效化简复杂问题之必需.
  例如,笔者曾经请学生尝试解这样一个方程:3x2-6x-2 4=0. 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移项之后将方程两边同时做平方处理,而如此一来,原方程反而成为了一个四次方程,解答起来就更困难了. 大家的思路一度陷入了僵局. 这时,笔者请学生试着思考:若是将3x2-6x转化为3(x2-2x)的形式,能够找到什么规律?有学生马上找到了根号内外部分的相似之处,由此,设=y,则原方程变为3y2-2y-8=0,先解出y,再解x. 换元思维让解题过程顺利了很多.
  换元思维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可使用起来往往不甚流畅.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解题过程中的错误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换元”的内涵并没有真正透彻地予以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应用起来也过于死板. 因此,学生只有看到完全相同的式子内容才会想到换元,题目条件只要稍稍有所变化,思维就卡住了. 对此,教师要着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进行讲解,让学生的视野开阔起来,换元的思维模式也才能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
  建立化归思维模式,实现思路巧妙转化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归思维的概念了解并不清晰,更不要说灵活应用了. 我们在此所强调的化归思想,指的是将一些困难、复杂的问题,根据其中所包含的条件与关系,将之转化为比较容易接受和处理的问题来予以解答的思维模式. 化归思维开展的关键在于对思路的巧妙转化,也就是说,要想办法以简单的方式来体现一个复杂的问题,由此降低疑难问题解答过程的难度.
  例如,在学习过四边形知识后,测验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把所有学生都难住了:如图1,“回”字形的道路宽为1米,整个“回”字形的长为8米,宽为7米. 一个人从入口的A处出发,沿着道路一直走到中央的B点,那么,这个人一共走了多少米呢?学生们边审题边用笔跟着标记行走路线,画着画着便把自己的思绪都画乱了,无论如何去思考路线的长度,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笔者启发学生:“试想,若一个工人拿着一把宽1米的拖布沿着小路向前推,那么,当他从A走到B时,也就是把整个场地拖完了,每拖1平方米,就对应走了1米. ”在这样的思路下,题目中的长度问题便化归成了面积问题,场地面积56平方米极易求得,对应行走了56米的结论也自然得出来了.
  不难发现,化归思维的建立与应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学生对当前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归所指向的目标内容都有着到位的把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数学思维体系的联动,学生也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灵活思路,有效完成问题化归. 在众多数学思维模式当中,化归思维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同样地,当学生能够自如运用化归思维解答问题时,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就是比较到位的了.
  建立分类思维模式,按部就班逻辑清晰
  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解题当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经常会进行阶段性的汇总和分析. 关于问题出现的原因,笔者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本身的理解有什么偏差或漏洞,而是由于大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思维发生了混乱. 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来处理问题,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出现遗漏,导致不必要的错误.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按部就班地全面审视问题,就需要建立起分类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三角形章节的练习中,出现过这样一道习题:在△ABC中,AB边长为15 cm,AC边长为13 cm,BC边上的高AD长为12 cm,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的第一感觉是做出图形(如图2),由勾股定理求得三角形的面积为84 cm2. 可完成之后,心中又有点不踏实,好像总是漏了些什么. 原来,高AD既可能在三角形之内,也有可能在三角形之外. 对于这种问题,就应当分类进行思考,以三角形形状为分类依据,分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如图3)两种情况进行思考,就绝不会遗漏任何可能性了.
  分类讨论的思维模式在初中数学解题当中的覆盖面是非常广的,它既是很多问题得到准确解答之必需,也是为学生降低思维难度的一条捷径. 无论问题本身多么复杂,其中具有多少思维岔口,只要学生能够将分类的标准把握准确,并有耐心地把这些可能性列举完全,就不会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对于接触复杂数学问题时间不长的初中学生来讲,分类讨论的思维就更加适合了. 不少学生甚至将其称为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护身符”,想来并不夸张.
  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似乎已经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词汇了. 很多师生认为,只要在思考,就是在动用思维,就是在训练思维,这样的想法并不准确. 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动力与核心精髓,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仅仅在思维的层面上点到为止,而是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现状与水平,追求思维品质. 只有具有品质与厚度的思维,才能真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与深入体验,进而完成高效、理想的课堂学习. 初中是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更应当抓住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将对思维的关注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意识当中,从根本上推动数学能力稳步增长.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我们应引领孩子亲历学习过程,考试也不例外。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等待检验的“产品”,也不能把考试当作生产流程,过分强调答案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我们应关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试题开放一些、多元一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考试成为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成为儿童一次再学习的过程。下面是我开放命题的几点尝试。    一、开放中体现整合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语言
同办公室的刘老师是位资深美术教师。她不仅美术基本功扎实过硬。写得一手漂亮的美术字,更具有独特的创新改革意识。刘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形式多样,灵活机动,充满教育机智。其中有一种评价方式更是让我叹为观止——不是用“优秀、良好”的等级,而是改用“元”来“买”学生的作品。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三册美术教材中《相同图样排排样》是二方连续图案的另一种说法,充满童趣。在教会学生什么是二方连续图案之后,刘老师是这
编辑人语    区域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江苏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的战略选择。2007年,苏南36个县(市、区)接受并通过了江苏教育现代建设水平评估。目前,更多县(市、区)行走在区域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推出区域整体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系列报道,希望通过对这些先进典型的报道,能够引领区域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又好以又快发展。    今天,我们走进的是一片“发展人”的沃土。
[摘 要]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是初中数学教学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做中学”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保证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形”一课的实践案例,生动地阐释了如何通过“做中学”实现核心素养落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落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可以
[摘 要] 初中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代社会几乎每一样核心价值贡献的背后都是数学工程的支撑. 而数学修养的好坏,在初中结束时已基本成型.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是数学当中最有用的部分. 文章论述了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学学习;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变
拿着书,我们要用智慧之眼激活学生的道德情感参与    人的学习,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人能否有效地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其质量显然有很大关系。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给出的一个新的模式是:感情系统处于认知系统和行为控制系统的中间领域。认知系统从上一个层次支配人类行为,感情系统从下一个层次支配行为,要使行为控制系统成为有效的活动状态,必须有感情的唤起状态作
一、主题产生    我校地处乡镇,广阔的田野为学校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一带曾大举种桑养蚕,虽然这种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已逐渐被现代化工业替代,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还是有,必要让队员了解的。“做科学养蚕人,当环保小卫士”这一活动的开展,配合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对科学的兴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文化活动,是共青团通州市委员会、通州市教育局、通州市邮政局、通州市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旨在加深少年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道德感和光荣感。同时,呼吁社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该活动自启动以后的两个月内,主办方共收到参加活动的书信80000多封。在这些书信中,出
2007年11月20日,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素质教育现场会——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场在拉萨路小学召开。一时间。对“内涵发展”、“专业化”等关键词的点击率骤然升高,在人们关注的目光里。在媒体聚焦的镜头里,在社会纷纭的声音里,似乎可以听见这样的疑惑:一场历时仅3个小时的现场会何以展现近200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一所建校44年的小学是以怎样的内涵发展成为南京素质教育现场会推出的重头戏?一群行走在现实与理想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中考和高考挂钩,使得一直难以得到重视的综合素质成为升学中的一个高利害因素,为了保证难以量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公平,多主体评价自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保障措施。但是,多元的评价主体真的就能够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和公平吗?笔者在一项综合素质评价相关课题访谈过程中产生了质疑。    一、多元的评价主体是同一利益共同体    与中考高考挂钩后,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利害评价。因为是高利害评价,